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比心梗更加危险的心脏病。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这种危及生命的心脏病侵袭。而它真正的应激源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高”,而是其他因素。张先生今年55岁,之前他没有“三高”,也没有心脏病史,可是几天前不知什么原因他突然出现剧烈的胸痛。家人立刻把他送到医院。经过诊断,医生初步判断张先生患的是急性心梗。但是在接下来的心电图和造影检查后,医生却发现他的血管并没有堵塞的情况。那么他患的究竟是什么疾病呢?
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朱继红为大家介绍应激性心肌病。
情绪波动大,易引发此类病
朱继红主任告诉大家,常说的心梗主要是指血管出现了堵塞,血流不过去了,出现了坏死。但张先生在进行了冠脉造影后发现血管是正常的,这和平时说的冠心病、心梗就不是一个病了。此时此刻,张先生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他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呢?
随着检查的深入,医生最终确诊张先生患上的是应激性心肌病。这类心脏病常常表现为左心室的一块心肌突然变薄,被血液冲击得像气球一样鼓起来,既像章鱼的头部,也像捕捉章鱼用的鱼篓,因此也被称为“章鱼篓样心脏病”。
经过紧张的治疗,医生终于把张先生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但让家人很疑惑的是,张先生平时身体很好,没有三高,也没有心脏病。那么,到底应激源是什么呢?
朱主任介绍说,张先生突发疾病的应激源是“情绪”。在这次发病前,他的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而应激性心肌病与三高、慢性基础病等都毫无关系,这种危及生命的心脏病与情绪关系密切。因此,要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否则人人都有突发应激性心肌病的危险。
很多人听说过,有人被气死了。在医学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负面情绪过度,都有可能让人患上应激性心肌病。朱主任说,情绪波动大,造成了人体内分泌出现了紊乱,激素水平出现暴涨,由此造成心脏出现问题。
坏情绪容易让人生病,这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好情绪也会吗?媒体报道,广州一名男子在打麻将时,由于摸到一张好牌,突发应激性心肌病倒地身亡。朱主任介紹说,过度开心也会造成疾病的发生。因此他告诫大家,不仅仅只有负面情绪会引发应激性心肌病,过度的情绪化也是诱发危险心脏病的原因之一。大家应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以免情绪波动过大,引发应激性心肌病。
脑梗有可能伴随心衰
情绪对于心脏的影响就非常大。应激性心肌病的应激源除了情绪之外,还有一大类就是除了心脏以外的疾病,也就是说心脏以外的器官出现了严重的损害,由此就伤害了心脏。朱继红主任半开玩笑地打了个比方:其实心脏无错,却躺着中了枪。罪并不在心。这种病患的特点是,病人本身并没有心脏基础病、原发病,但由于心脏外的其他器官如脑、肺等出现了严重的病变,身体由此产生了应激的反应,这种反应过度后就损伤了心脏,这也被称之外应激性心肌病。
王先生今年65岁,几天前突发脑梗,被家人送到医院后又出现了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有衰竭迹象。脑梗与心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朱继红主任介绍道,王先生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脑梗说明脑血管出现堵塞,心血管也就有可能出现堵塞。二是脑心综合征,也就是说脑血管病人并没有并发心梗,但同样出现了心衰。那么,脑部疾病为什么会诱发心脏疾病呢?他解释道,这种发生概率是很高的,在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体内激素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发生了改变,由此引起心脏不堪重负,就会引起心衰。所以,这时医生应该用降低儿茶酚胺水平的药物。另外,由于脑部疾病较严重,心脏方面症状多被掩盖,有轻微心悸、胸闷不适等症状都要引起医生高度警惕,以免发生漏诊。
甲亢不容小视
朱主任表示,还有一种由甲亢所引起的应激性心肌病叫做甲亢性心脏病。也就是说,申状腺激素分泌水平的升高,也造成了心脏出现损害。平时,甲状腺激素在人体内是儿茶酚胺的促进剂,能够帮助它的作用。甲亢的病人本身情绪就不太好,很容易激动,很难控制自己。由此也就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甲亢患者在调控情绪的基础上,如果出现心脏不适时,应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以免应激性心肌病的发生。
75岁的李女士突发应激性心肌病,原本她并没有心脏病,医生了解到老人之前并没有身体不适,但是在发病前,李女士腌了200斤辣白菜,这就免不了来回搬重物。另外老人的睡眠也一直不好。那么,睡眠不好和过度劳累是应激性心肌病的诱发因素吗?
朱主任说,这位老人是朝鲜族的,很喜欢自己做辣白菜,发病前她连续忙活了一周,非常劳累。另外老人睡眠质量也很差。这两种因素就导致了后面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