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正
最近看了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新作,叫《用筛子筛水》。说的是他看到有个人站在水库边,拿筛子筛水。一问才知道,这人得了肩周炎,医生给他一个方子,让他用黄杨树皮做个笸箩筛水,筛9999次,再把树皮煎水喝就好了。
其实这只是医家的谋略,而且也不用筛那么多下,筛一半差不多肩周炎就好了,至于树皮熬汤,只是给那人一个说法罢了。鲍尔吉在文后总结说,医家原是和兵家相通的,“所以医家常说,傻子去病快,治聪明人的病反而慢,信则灵嘛。”傻子不讨巧,不怀疑,所以好得快。
看到如薛宝钗“冷香丸”那样专为刁难人而设置的难题,现在再看鲍尔吉的解释,我豁然开朗,原来只是考验你的“信”,不是信则灵,而是信才灵。
在“信”的问题上,质朴的“傻子”无疑强过眼珠一转一个主意的聪明人。但是我们反观这些人,成大事的却往往是有点傻气的人。这些人在生活中表现得傻里傻气,往往惹人笑话。其实他不是傻,而是专注,呆若木鸡是一种大境界,不容易被眼花缭乱的世界诱惑,不容易改弦更张,所以在他“信”的某个领域能够深入,而真理往往在更深的洞穴里。这时候,聪明人早已离开了。
聪明人不愿意把自己羁绊在一件事上,不愿意把目光持久在一个点上,不愿意把脚步长时间停留在一块地上,不愿意把感情系在一个人身上。总之,不愿意为“一”而放弃全部;却忘记了,世界那么大,我们只能选择看一点;还忘了,其实“一”也是世界。把“一”看成世界的“傻子”,往往能因精纯而成就一个世界。
信是选择,信是选择后的坚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水滴石穿等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坚定的。唯有信得坚定,才能有奇迹。筛子筛水是一个仪式,是给“信”一个“说法”。通过单调的重复,屏蔽外界的干扰,内省自己的言行,达到洗心的效果。而不厌其烦地去做一件事,乐在其中,在外人看来,这是傻子才干的事。
只有“傻子”才会兢兢业业地去筛水,聪明人定会撇撇嘴,说:“傻子才干呢!”他的“肩周炎”怎么會好呢?
(荷之韵摘自《肥东晨刊》2019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