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文物,最新潮的表达

2019-05-11 07:09毛予菲
环球人物 2019年8期
关键词:博物院考古河南

毛予菲

马萧林

在《国家宝藏》第一季中,河南博物院有3件“镇院之宝”亮相。其中一件是拥有8000年历史的贾湖骨笛,一件是来自商朝晚期的青铜器妇好鸮(音同肖)尊,另一件是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云纹铜禁。

“这3件‘镇院之寶,体现了河南博物院的藏品特点。”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向《环球人物》记者介绍,“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从夏代至北宋的3000多年里,也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在河南出土的文物,很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具有极高的价值。”

拥有丰富珍贵藏品的河南博物院,这几年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像是打开了历史的另一扇大门,豫博开始为每一件青铜器、每一块玉石、每一个陶器寻找全新的讲述方式,比如深挖文物内涵、延伸文物外延、拓展策展思路、运用高科技展示手段……“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认识华夏文明。”马萧林说。

《环球人物》:河南博物院今年都有哪些体现地域文化的展览?

马萧林:“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是河南博物院的常设展览,按历史发展脉络,设有“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定鼎中原——夏商时期”“制礼作乐——西周时期”“逐鹿与争鸣——东周时期”等部分。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三门峡虢国墓地的重要文物,比如早商青铜重器杜岭方鼎、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的鸮尊、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玉柄铁剑等,都在这个常设展中呈现。

此外,在今年初,河南博物院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一场“中国文字展”。通过图片展出的形式,我们梳理了从8000年前的文字符号、商代晚期的甲骨文、殷周时期的金文,到后来的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系统介绍了中国文字的演变发展过程。其中不少图片上展示的文字,都是出自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珍贵文物。

《环球人物》:讲述古老文物的故事,河南博物院用了哪些新的方法?

马萧林:事实上,“中国文字展”就体现了一些新的策展思路。在这场展览中,展品不再局限于实实在在的文物,而是通过图片介绍了文字,以及文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希望能将展品概念的外延不断延伸。

2017年初,河南博物院联合丝绸之路沿线的多家文博机构,推出“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全面呈现丝路音乐文化数千年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这场展览中,展品的陈设甚至跳出了静态展示的框架束缚。

一方面,我们将位于古丝路沿线的、从新石器时代至唐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文物,纳入了这个专题展览;另一方面,我们又将古乐演奏及乐舞复原的演出视频转换为二维码,放在文物解说词的旁边。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真正听到、看到,获得全方位的感知。展出期间,河南博物院官网还推出了虚拟展览和丝路古乐器复原专场音乐会,成为展览的延伸,服务没有机会来到展馆的那部分观众。这场展览还在全国文博系统拿了奖。

《环球人物》:您是学考古专业出身的,这为您在博物院开展工作提供了哪些帮助?

马萧林:我学的是考古专业,曾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后来调任省文物局副局长做管理,两年前来到河南博物院。考古发掘、文物管理、博物馆展示,这些与文物保护利用相关的一系列工作我都做过。一线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的经历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是,让我更加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关注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特性、艺术成就和科技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了解、认识它们。

也是因为我自己是考古出身,在博物院的展出工作中,我认为不能只陈列文物本身,或者仅用简单的几句话介绍它们的时代、出土地点、结构材料,而是要把文物放到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展示。

举个例子,按照西周的礼制,使用青铜器,天子用九鼎,诸侯只能用七鼎,可见等级森严。而在春秋时期郑国祭祀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组非天子所用的九鼎青铜器。很显然,在礼制上这就是僭越,正如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于是,我们把这些背景资料,都放在了二维码的解说词里和博物院图录中。

文物展览的目的是文化传播,我们要讲好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环球人物》:作为河南博物院的“看门人”,这两年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马萧林: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参观人数上来看,2016年河南博物院参观人次63万,2017年93万,2018年165万,实现了大幅增长。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河南博物院的主馆一直在闭馆整修,这些数字还只是几个展厅的流量。等到明年上半年主展馆重新开放,我们预估参观人次将超过300万。

在这些观众中,青少年的参观人次增长尤其明显。一到周末,不少家长就带着孩子来参观、学习。甚至在去年郑州市小升初的考试中,语文、英语、数学考卷,都围绕博物馆主题设计了一系列考题。

博物馆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文化需求的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这一点来看,未来的发展中,博物馆将继续在教育观众、传播文化等各个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河南博物院的使命和责任。

马萧林生于河南,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考古系博士,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理事。2017年任河南博物院院长。

猜你喜欢
博物院考古河南
大相中原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Jokes Today
春意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视觉
考古学家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