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中学”走向“用中学”

2019-05-11 01:15王祥连
师道 2019年4期
关键词:龙头骑车车子

王祥连

当前,课堂教学的常态大多还是“听中学”——学生听老师讲解、传授相关的知识、技能或道理,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或听讲之后,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予以巩固。

“用中学”,即“做中学”,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学,在自我体验中学。它强调用以致学,用为核心,以用为学,学用合一。

“用中学”与“听中学”最根本的不同是,一个是以听老师的讲解为核心(后者),一个是以学生自己的实践为核心(前者)。虽然在“听中学”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巩固练习等),但其核心是“听讲”,而不是主体实践。虽然“用中学”并不排除听取教师必要的讲解、传授,但其核心却并非听讲,而是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用中学”,突显的是“用为核心”“先学(用)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儿子在今年暑假的7月16日至7月23日期间学骑自行车的历程,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对“用中学”与“听中学”的反思,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用中学”当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学习需要“听中学”,更要“用中学”,要从“听中学”走向“用中学”。

三天的“教”不抵一天的“学”

7月16日,儿子收到了他的生日礼物——一辆崭新的变速山地自行车。兴奋的他,和我一起忙了大半天,终天拼装完好。好不容易等到太阳下山,他便迫不及待地让我带他到小区的中心公园空地学骑自行车。

于是,连续三天、每天一小时左右的教学过程展开了:我先用力稳住自行车后座,让孩子完全坐好,然后让他蹬车前行。孩子按照我的指令行动,可是老是稳不住,不是往左边斜,就是往右边倒。我费力地猫着腰、弓着背、低着头、侧着身体,单手在后面稳住,尽量不让车子倒下来,有时还用力往前推,竭力跟着车子跑。就这样,勉强绕了两圈,我和孩子就汗如雨下。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实在坚持不下来,赶紧叫停。休息一会儿,继续苦练。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孩子说:“爸爸,我们回去了,我累坏了,实在受不了了!”

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此学习,我俩依然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特别是我在后面扶着累得直不起腰,可是孩子骑车技能却似乎丝毫没有什么进展,关键是没有我在后面扶着他坐稳,他就骑不走,更别谈掌握平衡了。我有些焦躁了,不时责怪孩子几句;孩子也烦躁了,有时气愤地回我两句……我们都有些气馁了。

第四天太阳下山后,孩子推着自行车和我又来到小区公园。孩子突然对我说:“爸爸,今天你不要扶我。你让我自己试着摸索摸索吧!否则,我猴年马月才能学会啊!”

孩子这番话,让我很吃惊。我虽然还有一点担心,但具有28年教龄且身为特级教师的我,仿佛如炎炎夏日有一盆冷水浇在头上,顿时清醒过来。我赶紧鼓励孩子:“好,你讲得对,我不扶,你自己先试试,慢慢来,不着急!”

我在旁边“深情”地观察:孩子先小心翼翼地跨坐在车上,以两脚作为左右的支撑点,维持平衡。坐稳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用左脚踩在脚踏板上,再用右脚用力一蹬……一开始,车子不是左拐就是右拐,歪歪扭扭,不是蹿进草丛,就是差点撞上围栏,幸好他及时捏住刹车,才一次次化险为夷,有惊无险。我在一边观察,一次次心潮起伏、心惊肉跳。

试探了十几次,孩子竟然能独立骑行三、四米远了。他兴奋异常,大叫:“爸爸,我能骑一小段路了!”我也很兴奋,竖着大拇指赞扬他:“儿子,你真棒,爸爸没有扶,你自己能骑起来了!”

不过,最大的难点与瓶颈出现了。就是每次骑行三、四米远时,车子就倒向一侧。我不断大声喊话:“眼睛看前面,不要盯着龙头看,注意调整方向!”

可是,没有什么效果。虽然他边听着我的喊话,边努力地做,但是十几分钟过去了,他依然无法掌控好龙头,把握好方向。先前,刚刚学会的双脚配合独立骑行三、四米的兴奋劲也消失了。

我急了,对他说:“我骑给你看!你看我是怎么手脚相互配合的,特别是怎么掌控龙头、调整方向的。”

我骑上车,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你看,车子要往这边倒的时候,就把龙头往那边扳;你看,速度过快的时候,就停脚不蹬,车子自然就慢下来,这时通过把握龙头、调控方向以维持住平衡;要倒的时候,你就再用力踩一下脚踏板,就这样把握好节奏与速度……”

我连续示范了好几次,他直叫:“哦,是这样啊,我知道了!我会了!你让我自己骑吧!”

如此,试误几次,他逐渐掌握了平衡,突破了难点,动作慢慢协调起来了。他骑在车上激动地大声告诉我:“爸爸,我已绕行了两圈了!”这时,我也高兴地大声告诉他:“儿子,你学会了,你真的会骑了。”

虽然,后面又出现了几次反复。但他自己都一一克服了。

至此,也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不由感叹:三天的“教”抵不过一天的“学”。学习,需要“听中学”,更要“用中学”。

身教重于言教

强调“用中学”,强调“不教之教”,强调学生主体的“学”与“习”,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并非排斥教师的“教”与“讲”,并非否认“听中学”与接受学习的价值与作用,更不是忽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

上述事例给我们更深刻的启发是:教育与学习,需要“听中学”,更需要“用中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不过,教师的“教”应当建立在学生的“学”与“习”的基础之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依学而教,顺学而教,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教得其所。

正如上述所示,孩子在第四天自己尝试学习骑车后出现瓶颈时,我在反复提醒、讲解无效后,几次骑车边示范边讲解,孩子边看边听,听吾之言,观吾之行,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再次反复运用实践,终获突破。这就是:有的放矢,教得精准,学得有效。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亦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教者应当该教则教,该讲则讲,但要教其必教,教其当教,特别要做到——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用中学”:孩子得到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

孩子自己学会骑车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启了赴浙西大峡谷的三天自驾游。让我感叹与吃惊的是,与去年暑假在大别山天堂寨旅行大不相同,去年孩子望“山”兴叹,爬了几百米就停下不肯再往上爬了,“漂流”中他吓得哇哇大哭……这次,他却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做开路先锋,直接爬上线路1终端——白马崖,原路返回后又直接爬上线路3的龙门瀑。我在后面一路小跑,追着喊着:“慢点,小心点,等等我……”在这次“漂流”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刺激的打水仗中,不亦乐乎,连呼“好玩,刺激!”

虽然,与去年相比,孩子长大了一岁,而且有了去年旅行体验的基础,但我还是觉得这跟孩子学会骑车并非毫无关联。我由衷地感叹:“用中学”,孩子得到的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孩子靠自己摸索与努力学会了骑自行车,他还感受到自身的力量、自我实现的價值与尊严,他还从中获得比骑车技能更重要的东西——自信、勇敢、坚定、自尊、自爱、自强……

相比“听中学”,“用中学”是孩子靠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成功的,其自我认同感、自我实现感、自我超越感、自我价值感、自我成就感,显然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儿子说的这句话,或许就是最好的印证——

我问他:“这次爬山,你怎么这么厉害啊?”

他说:“我连骑自行车都会了,这点小事还做不起来的啊?”

童言无忌。看着9岁的他说这句话时,一脸的自信轻松、阳光灿烂,我再次感慨:“用中学”,当成为教育的常态;学习需要“听中学”,更要“用中学”;教育,要从“听中学”走向“用中学”……作为交通工具的自行车的学习应当如此,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育、母语学习,亦当如此。

这就是儿子学骑自行车,给我最真切最珍贵的教书育人的启示。

猜你喜欢
龙头骑车车子
好玩的车轮
超级龙头股反抽优势
请注意,奇形怪状的车出没
龙头咬龙尾
Itoly: TOwn Poys People to Ride Bikes to work 意大利小镇:骑车上班可赚钱
边骑车边充电的充电夹
蜜月旅行
早上离家晚上回
骑车环岛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