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江海
《中国诗词大会》作为2017年开年后最火的一档栏目,曾在一段时间内霸屏朋友圈。《中国诗词大会》的出现,再次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推动这一切的,便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策划人赵音奇,一个从小就喜欢古诗词的男孩。他说,自己要做的,就是要来一场“全民诗词狂欢”,把古诗词打造成大家都喜欢的“网红”,让每个人都读一读诗,静一静心。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976年9月21日,赵音奇出生于重庆市。父母虽都是普通的工人,但对赵音奇的教育一点也不马虎。赵音奇会说话后,母亲便开始每天晚上给他读古诗词,从最简单的《三字经》到《悯农》,一首一首地念给他听,母亲觉得用传统的诗词文化去教育孩子,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小升初时,赵音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外国语学校。1995年,赵音奇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期间,赵音奇被誉为“大才子”,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凭借出色表现,赵音奇被保送为本校的研究生。一次,赵音奇跟朋友出去吃饭,朋友对他说:“央视有个栏目叫《希望英语》,正在招主持人,你嘴皮子功夫厉害,形象好,英语又好,不如去试试。”赵音奇听后连连摆手:“当主持人我可不行,我可不是科班出身,让我面对一群观众,我可做不到。”朋友激将道:“是不是怕选不上没面子?要是不怕失败你就去试试看。”被朋友这么一激,赵音奇的好胜心上来了,试试就试试。
经过重重考核,赵音奇最终胜出,于199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成为《希望英语》栏目主持人。虽然主持的是英语节目,但在节目中,只要有机会,赵音奇总不会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诗词歌赋。赵音奇独特的主持方式,让他很快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2007年,赵音奇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希望英语》的节目制片人。但向观众推广英语却不是赵音奇最想做的,他一直希望做一档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2013年4月的一天,赵音奇刚到单位,就被领导拉去开会。会议很简单,中央电视台想做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就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种类型的。一听到这个提议,赵音奇立即来了兴趣,做一档传统文化的栏目,不一直是他的理想吗?那几天,赵音奇一直在想这事,整个人都变得兴奋起来。
一天,赵音奇给母亲打电话,母子俩聊起了小时候的事。母亲说前段时间天气好,整理储藏室,没想到竟然翻出来一些他以前的作业本和试卷,上面还有他手抄的一些诗词。母亲说:“虽然字歪歪扭扭,但你写得很认真,这些诗你现在怕是已经忘了吧?”赵音奇像个大孩子一样忙向母亲保证:“都没忘,都还记在脑子里呢。”“没忘就好,小时候你可喜欢读诗了,还喜欢学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母亲的话让赵音奇灵光一现:诗词,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瑰宝。如果能把诗词通过益智的方式去竞答,或许能让它重新焕发光彩。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赵音奇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事们,他说:“我要用特别的方式,把过去美好的东西捡起来。”如果节目定位诗词歌赋,那么如何展现给观众,是展现它的遣词造句还是它背后的故事?诗词有千百面,到底哪一面才最美?
一天,赵音奇从单位回来已是深夜,他从书房里随意掏出一本诗集,坐在沙发上看了起来,看到高兴处,他会跟着读几句。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虽然很晚,但就像是久违的一场约会,让人感到满身欢喜。躺在床上,赵音奇心里涌现出一丝感伤的情怀,在现代社会,金钱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社会的大环境让人感到浮躁和不安,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桃花源”,但却寻不到。很多人需要一种心灵的休憩,哪怕是短暂的一小会儿也好,而诗词中所蕴含的超凡脱俗的境界、炊烟暮霭的村庄,会让人的心静下来。赵音奇当即决定做“情怀”,诗词的情怀,也是人生的情怀。
赵音奇把这档栏目定为“诗词狂欢”,让喜欢的人来玩转诗词,寻找一个知己。从筹备到完成,赵音奇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
2016年2月12日,《中国诗词大会》登录央视一套黄金档,历经10个月的海选,从各行各业挑选出真正的诗词爱好者,在节目现场进行知识的角逐,诗词的较量。作为节目的策划人,节目首播当天,赵音奇的心一直是悬着的,因为他不知道“情怀”是不是能引起共鸣。节目开始,朗诵者徐涛以一首《将进酒》拉开序幕:“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一位挑战者只有7岁,名叫李尚容,从小就爱诗词、爱幻想。她说:“当我看诗词的时候,我觉得周围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仿佛能听到鸟叫的声音,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虽然最后李尚容没有夺得擂主,但她依然很快乐。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历时5个多月,终于落下了帷幕,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诗词热”,很多学校都把朗诵古诗词作为早读课的内容之一。
很快,《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始筹备起来。作为这档节目的策划人,《中国诗词大会》接下来怎么走?继续这样一季一季走下去吗?赵音奇有了短暂的迷茫,在央视待了这么多年,他从未跳出过这个圈子,趁着年轻,他想出去走一走。所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赵音奇并未全程参与。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16年8月的一天,赵音奇去书店买书,在古诗词的书架旁,他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还会跟着轻声读几句。赵音奇对这个孩子一下子生出很多好感,他走过去,轻声问:“这些诗你都懂吗?”小男孩点点头说:“基本上都懂,不懂的后面有注解。”小男孩站累了,便盘腿坐在了地上,赵音奇也拿起一本书,坐在了他旁边。见他看的是杜甫的诗词,赵音奇便问:“你很喜欢杜甫?”小男孩点点头:“他的诗很有意思。”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说杜甫的诗很有意思,这引起了赵英奇很大的兴趣。杜甫人生中有十几年都在流浪中度过,就像是现在的“北漂”,空有才華不能施展,郁郁寡欢,一个几岁的孩子能明白?小男孩找出《春望》,指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虽然他写的是自己的事,但就算到了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如果不在家,要常常给父母打电话,跟他们报平安。还有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得多好,我最喜欢这句。”小男孩跟赵音奇聊了很多。
临走时,赵音奇对小男孩说:“你这么喜欢诗词,以后有机会去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小男孩羞涩地说:“我暂时不行,我会的太少了,等我以后知道很多很多诗再去。再说喜欢一样东西,并不一定要拿个第一,就像诗词一样,喜欢它就多读读它,这是我妈妈跟我说的。”小小少年就能如此豁达,赵音奇颇感佩服。
回去之后,赵音奇想了很多,想做一件事就去做,不一定要求个结果,这是他从小男孩那里学到的。
2017年1月29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正式开播,节目一开始就受到了大家的热情关注,成就了许多“学霸网红”。其中,才女武亦姝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个。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武亦姝,从小就爱读诗词,她说,诗词就像是一瓶有营养的水,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世界,在诗词里,她能和古人对话,也能与自己对话。最终,武亦姝夺得了总决赛的冠军。
2017年7月,赵音奇去美国读书深造。一次,在飞机上,赵音奇遇到了一位在美国求学的中国女孩,她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铁杆粉丝,她一下子认出了赵音奇。女孩说:“很喜欢你们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国外会很想家,想家了我就多读读诗,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古诗词是我们独有的,就像是一剂药,能缓解我们的乡愁,我很高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诗,这是你和你的团队的功劳。”听她这么说,赵音奇笑了,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尘封的诗句,将会焕发出新的光泽,重新被人喜欢。读一读诗,静一静心,这是古人最爱做的,现代人也应该试着学一学,让浮躁的心能慢下来,去品尝这世界的每一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