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静怡
长期以来,人们都被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商深深折服。殊不知,其实他们的智商并不算高。在一个叫门萨的俱乐部里,高智商的人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过,想进此“门”并不容易,智商最低必須达到一百四十八。可想而知,门萨的“门”有多傲娇。
众所周知,普通人的智商一般只有九十至一百一十,一百四十以上已经近于或属于天才了。霍金的智商是一百六,爱因斯坦的智商是二百,他们无疑都是天才。然而,单从智商方面来说,他们两个在门萨俱乐部里却连前三名都算不上。要知道,门萨俱乐部年纪最小的成员,三岁的英国小女孩奥菲莉亚,她的智商是一百七十一。
门萨俱乐部的创始人是律师罗兰德·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兰斯。当时,他们两个都是律师,也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用一些高难度试题互相“为难”对方。有一次,两人又在一起玩解题,玩着玩着,贝里尔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停下了手里的笔,脸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意。他对兰斯说:“我们应该算是聪明人吧?”“当然。”兰斯回答。贝里尔接着又说:“能不能把我们玩的试题让别人玩一下?”“给别人玩一下?”兰斯似乎来了兴趣,他抬起头看着贝里尔。两个人对视了数十秒钟后,突然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试试别人的智商。”
就这样,两位自认聪明异常的人突发奇想地编制出了一些高难度试题,以测试“聪明人”的智商。没想到,快乐的智力“冲浪”吸引了性情各异、兴趣不同、来自不同领域的聪明人,并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追捧。兴奋之余,贝里尔和兰斯想为聪明者建立一个社团。1946年,俩人在英国牛津成立了门萨俱乐部,并且特别强调加入俱乐部的条件与种族、国籍、年龄,乃至学历和社会背景无关,唯一的要求就是拥有高智商。一时间,门萨成了世界顶级智商的象征,很多人挤破脑袋想往里面钻。然而,尽管门萨之“门”向所有人敞开,但进去的路只有一条——考试。
门萨测试试卷有三十题,一般从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这几个方面出题,答对二十三题,换算成智商一百四十八,这是进入门萨俱乐部的最低“门槛”。那些有幸跨入门萨之“门”的天才,年龄差距却相当惊人,从三岁横跨到九十四岁。可喜的是,二十一岁就发表五篇SCI论文的复旦大学学霸张安琪成了中国“门萨女神”。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门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成功的智商俱乐部。它拥有超过十万名会员,遍布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门萨之“门”很傲娇,智商是唯一;门萨之“门”很平等,因为除了智商,它与其他一切统统无关。
【原载《知识窗》】
插图 / 有些考核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