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
【摘 要】目的:探讨磁振热疗法加经验性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呼吸道感染为诱发因素的104例呼吸系统病例按照入选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2例,治疗组采用经验性临床治疗再予以磁振热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min,每日二次,6-10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经验性临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为73.0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3,P<0.01);而两组年龄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18,P>0.05)。结论:磁振热加经验性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能明显改善症状,加快肺部啰音消失,缩短治疗疗程,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振热;呼吸道感染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vibration thermotherapy plus empirical clinical treatment on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104 case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criteria,5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piric clinic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heat therapy,each treatment lasted 20-30 minutes,twice a day,6-10 time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2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3.08%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7.03,P<0.0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age groups(=0.18,P<0.05). Conclusions: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reat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fever plus empirical clinical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accelerate the disappearance of lung rales,shorte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quick resul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heatin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中圖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1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因,约有70-80%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为细菌感染,而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社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那些易感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对此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备受关注,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应用支气管扩药物的疗效是一致的。对缓解症状并无统计学意义[1]。提倡仅在患者有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8mg/l,脓性痰和严重咳嗽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否则应尽量避免使用抗菌药物;本文对2005年12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拟诊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104例患者分别进行经验性临床治疗和经验性临床治疗同时辅以磁振热治疗比较,对其临床应用作出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与排除标准
1.1.1 入选标准 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以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为主要诊断的病例,年龄在7个月~80周岁,3~5天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1)咳嗽、咳白色粘痰或黄色浓痰,体温在38°C左右,伴喘息、畏寒、气急症状;(2)体征:肺部可闻及散在或固定的干湿啰音,尤以水泡样湿性啰音为显著性特征;(3)血白分:白细胞>10×10^9/L,<20×10^9/L,或者白细胞>4×10^9/L,C反应蛋白>或者<8mg/L;(4)胸片示肺纹理增多,两肺中下肺野以内侧多见的片状或条索状小斑片状阴影,不伴胸腔积液。
1.1.2 排除标准 (1)上述症状已经超过一周;(2)排除因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畏寒、气急、胸闷、咳嗽;(3)发病期间未用过任何抗菌素、抗病毒药物及其他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止咳化痰等支持治疗;(4)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病灶区、感觉障碍、肿瘤和出血性疾病、体质虚弱或过敏性体质者;(5)治疗部位有金属物,心前区装有起搏器者;(6)孕妇下腹部不宜放置[2]。
1.2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门诊门诊部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04例,其中52例按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定为经验性治疗(对照组),另外52例为经验性治疗加磁振热治疗(治疗组)。治疗组当中急性支气管炎病例30例,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占10例,支气管哮喘10例,支气管肺炎5例,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5例,支气管炎合并感染2例;治疗组52例病人中最小年龄为7个月,最大年龄为80岁。0-14周岁为儿童组,18-80周岁为成年组。
1.3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就诊,在此理疗前未使用其他中医和康复治疗,如拔火罐、针灸等。采用日本伊藤超短波株式会社生产的型号为HM-2SC-AC磁振热治疗仪,将电板放置于治疗部位(肺部)并扎紧,皮肤与治疗带之间以隔一层薄衣裤为佳;打开电流,初始将热度一般调到此为止43°C,天热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35°C为宜;设置治疗时间,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min,每日二次,6~10次为一个疗程;与临床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进行。
1.4 评价方法 采用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从表一看出,磁振热加经验性治疗与经验性治疗这二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二显示:各年龄组应用磁振热的显效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磁振热治疗仪它是集热疗、磁疗与一体的新型资料齐,其温热可传至体内深处,效果可持续于治疗后很久,并具有交替磁力线所特有的微振动微振热伴有舒适的按摩感,且其温度共有四档可调节。磁疗法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磁场作用于人体对人体生物电、酶的催化活性、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均可能产生影响,使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发生变化。[2]磁振热治疗仪因本身是一种较安全无创性的康复治疗方法,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各年龄段人群所接受。
3.2 磁振热因有镇痛、消炎、消肿、镇静、降压、软化疤痕与松解粘连的作用,促进骨痂生长,对良性肿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临床被广泛引用在软组织损伤、外伤性血肿、冻伤、烫伤、神经性痛、炎症性疼痛、内脏性疼痛、内脏器官疼痛、便秘、失眠、肩周炎、颈椎病、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腰椎病、呼吸道感染、关节炎等。
3.3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涉及到抗菌素应用,最好的选择是根据病原学检查或者是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菌素。鉴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条件限制,加上老年人及小儿本身肝肾功能等组织器官的生理特点,在应用抗菌素时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有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酶类为常用药物,对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根据个体化差异,调整剂量,已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目的。所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求每位医师掌握好抗菌素应用指征。本文通过对临床拟诊为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这其中包括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疗程为6-10天,在治疗的同时再予以磁振热康复治疗,通过临床52例病例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经验性治疗,患者自述症状显著缓解或者消失,肺部干湿啰音明显吸收。这样的话可以缩短患者应用抗菌素药物治疗的天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避免了多种呼吸道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图表一资料已表明了应用经验性治疗同时辅以磁振热同单一性經验性治疗显效率呈增长趋势,P<0.0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本研究结果说明,磁振热治疗仪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综合性治疗在临床上的地位是毫无质疑的。磁振热不仅对于椎基动脉缺血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等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且对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康复治疗在临床上也有·1较高的显效率。加上本身治疗不良反应较少,操作方便,乐于为社区呼吸道感染易患人群所接受,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较为简便、行之有效的另外一种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方法。杜绝滥用抗菌素,以免造成抗菌素耐药性。
参考文献
梅长林,主编。内科学教程(呼吸道感染原的耐药机制及对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3-104
王前新,姜光云,李涛,主编。康复医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81-82
南登崑,主编。康复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