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2019-05-10 08:44孙俊香青岛第九中学山东青岛266000青岛市教科院山东青岛266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指向培育学科

邢 英 孙俊香(青岛第九中学,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市教科院,山东青岛 266000))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既是教学的导向,也是评价的归宿。教学目标设计的精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与学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改进的时候,应该时刻关注教学的目标指向,明确‘将学生引向何处’和‘让学生学会什么’作为教学关注的基本点”[1]。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要让学生有清晰的方向,师生都明确课堂要将学生带到哪里去或者带给学生怎样的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切实加强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研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统领教学。这与旧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用“三维目标”来设计是否存在冲突呢?实际上,“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三维目标”的落实并不矛盾,“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继承与超越。从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后来提出“三维目标”,今天提出“核心素养”,是教育从教书走向育人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了更好的回答。“双基目标”是根基目标,“三维目标”是途径目标,“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是终极目标,解决了“三维目标”对学生21世纪素养要求的“力不从心”。

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自2014年开始修订,到2018年1月正式颁布,在此期间,课标修订专家、教材编写者、教研员、一线教师撰写并发表了大量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论文,阐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落地策略。然而,指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专门论述文章并不多见。新课标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作了重新梳理和精心安排,而且新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与续写并没有具体详细且明确的说明,只有宏大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让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很是困惑。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教师把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学科四个核心素养一一对应描述,机械地将核心素养割裂表达,也有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没有融入学业质量要求。如果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密切关注课程改革新理念、新变化,那么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便不够精准、不够科学,必将影响课程标准修订的价值初衷。

既然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进阶到“核心素养”,那么教学目标的设计也需建构升级。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如何表达?笔者将结合实例与各位同行交流。

二、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

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目标,它的凝练与提出反映了育人思维方式由分析走向综合、由局部走向系统。将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目标予以解构,融入具体情境中,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基础、教学资源与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形成课时教学目标,可促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1.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是凭借某一节课或某一个学习活动能完成的,然而它又真切地蕴藏在每一节课及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充分把握学科本质,凸显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生命的理性关照,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一堂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而非简单的记忆知识。核心素养是课程目标,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要落实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及健全的人格。

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与学业质量的层级性相结合、相协调。“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特性”[2]。这里的基础性指的是适应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性。如,我们讲“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并非让学生只是“参与政治生活”时要“有序”,而是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守规则”。新课标新增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作了具体界定,描述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的关键表现,明确了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后所应达到的水平,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了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业质量要求,要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向要明确,可操作性强。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用可观察、可操作性的行为来陈述,同时要反映学生的行为变化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目标传递要清晰,其中尽量含有能够表现学习内容的性质与类型、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可观察的行为、学习结果的达成层级等成分。思想政治课以往教学目标常见的表达有:“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形成勤劳、勇敢、善良的高尚情操”等。这样的目标表达模糊不清,在实施教学中难以具体操作和准确衡量。

2.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需从学科核心知识、学科关键能力与特有思维方式、活动与实践三重维度展开。每个层面都担负着重要使命,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呈现阶梯式发展倾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设计要与主题确定相一致,其表述和具体落实要有所侧重,切忌同一主题下教学目标的泛化。如《哲学与文化》侧重于科学精神的培育和塑造。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的阐述与呈现不应囿于某种固定范式,可参照过去“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呈现,也可打破这种模式。呈现范式可从学习主体、学习行为、行为条件、程度表现和达成层级五个基本要素来描述,以此阐明学生经过学习过程之后需获得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笔者以现行人教版《文化生活》教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标准分析整合列出教学目标,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设计教与学目标结构可参考、借鉴的表达方式。

表1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标分析

根据课标与学业质量标准提出的要求与期望,结合框题内容,笔者以“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为议题统领,开展三个序列性的活动,作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分类,以达成本框题学习的整体目标。教学目标设计表述如下:

1.通过“环游世界说文化”活动,搜集、筛选不同区域、民族和国家文化(如文字、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民族价值观等方面)的图文、光影资料,体会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能够准确说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在展示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中的作用。

2.通过“唱唱民歌析异同”活动,分析世界文化中不同区域、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解释“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解并能科学阐释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悟‘费老名言’明态度”活动,感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视野和格局,尊重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既认同本民族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树立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最终能够以辩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文化多样泛在的复杂情境中,形成对世界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科学态度和国际文化理解力。

确立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取、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等环节,只须紧扣教学目标来开展即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开展下来,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核心素养课程意识的培育与实践过程。

猜你喜欢
指向培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