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义文 肖志农(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重庆渝中 400010;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九龙坡 400039)
本课总的设计意图是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的学科性质,体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活动型课程”“议题式设计”“思辨性课堂”的改革取向,体现核心素养以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指向的改革特点,通过综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达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坚持把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放在首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价值引领与实践导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最核心的理念,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本质追求。本课力图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第二,从“碎片式教学”转向“主题式探究”。本节课围绕《岳阳楼记》及其思想来展开教学活动,构建完整的教学情境。通过寻美,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通过省美,让学生明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通过践美,概括得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同时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既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又保证主题的连贯性,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第三,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本节课教学力求实现设计的问题既具有思考性,更具有思辨性,将“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推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依据主题情境式教学的特征,从《岳阳楼记》的文本出发,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设计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行为准则和人生信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去学习”这一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张力。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重庆灯火辉煌。我来自重庆,来到苏州,一出火车站,南广场竖立着八座历史人物雕像,让我感受到苏州是一座有文化的城市。
(教师展示苏州火车站南广场竖立着的主雕像)
师:为什么会选择范仲淹作为主雕像?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生:因为他是苏州人。
(学生大笑,部分同学对刚才的回答予以纠正,同时指出所有的雕像都是苏州人)
生:因为他对苏州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影响深远……
师(小结):因为他代表了一座城,造就了一篇文,捧红了一座楼。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追问学生。师:这座城是?生:苏州;师:这篇文是?生:《岳阳楼记》;师:这座楼是?生:岳阳楼。)
【新课讲授】
探究一:寻美,赏传统文化之魅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读《岳阳楼记》,曾想象自己站在岳阳楼上,面对着浩淼湖水,大声吟诵“予观夫巴陵胜状……”陶醉在这样的意境里。
(教师声情并茂地吟诵《岳阳楼记》片段)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踩着岁月的青砖,踏着历史的厚木板,来到楼上,共同品读这一千古名篇。
师:请同学们在品赏时,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配音朗诵中,唯美《岳阳楼记》画卷,徐徐展开……)
师:现在我们大家来分享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理由呢?
(各小组的学生认真聆听朗诵,并在组内积极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衔远山,吞长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立体画面。
生: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通过排比的写法让文章很有气势。
师:为我们呈现一种自然之美。
(教师对学生的上述回答进行归纳总结)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各个小组的学生继续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喜爱的句子)
1.传统文艺之美
师:文章在展现这些自然之美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借助阅读材料,凝神思考问题)
生:拟人、比喻、对偶……
师: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我们在这自然之美的背后,品味到了修辞之美,更品味到了传统文学之美。读来如诵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让人感受到音律之美。读后如品茗,纯香入口,沁人心脾,让人品尝到甘甜之美。
师(小结):如果我们将《岳阳楼记》以苏州昆曲的形式呈现,便可品味到传统戏曲之美。而以国画的形式呈现,则品味到的是传统绘画之美。传统文学、传统戏曲和传统绘画共同展现了传统文艺之美。
2.传统思想之美
师:楼记之美,美于景色,更美在人情、美在思想。当我们品读到文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斯人”是具有何种思想的人。
(学生低头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生:是进亦忧,退亦忧。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这些思想被后世尊称为“忧乐五观”,他们分别是先后观、悲喜观、进退观、高远观和阴晴观。
(学生惊奇地看着屏幕,若有所思,似乎对范仲淹和《岳阳楼记》有了新的认识)
师:“忧乐五观”的美就于其独特的人生境界、高尚的思想情操。
3.传统建筑之美
师(过渡):范仲淹数度遭贬,他是借写《岳阳楼记》为自己画像,向朝廷表明忠心,并没有着墨大书特书岳阳楼。
师:这便是岳阳楼,自古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这是一座四柱、三层、飞檐、纯木的建筑,而飞檐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
(学生欣赏教师展示的飞檐图片)
师:当你仰望那高高翘起的檐角,你会想到什么?
(教师用肢体与神情展现飞檐的形状,同时将问题简化为:飞檐像什么?)
生:感觉像轻松腾飞的鸟儿翅膀。
生:有一种要飞的感觉,感觉是要把整个楼都托起来,悬停在空中。
生:飞鸟展翅,轻盈活泼。
师(小结):借用一个飞字尽显“檐”的灵动之美,可谓“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然而综观现在,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千城一面;一座座历史建筑风雨飘摇,空留遗憾。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悲哀?
(学生激烈讨论,形成观点交锋)
生: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
生:悲哀,没有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师(小结):在进步中有着悲哀。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予以呈现,尽显中国传统建筑的无限美感。
4.传统习俗之美
师:楼记如此之美,然而我们却被“套路”了。
(学生惊讶地盯着老师)
师:据当代著名学者梁衡先生考证,范仲淹未曾到过岳阳楼。那么,为何他却写出了这种独上高楼的感觉?
生:因为他看过关于岳阳楼的画。
生:他没有去过岳阳楼,但并不代表他没有去过其他的楼。
师:因为古人喜爱登高,尤以重阳登高为甚。王维便有一首登高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师引导学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从王维的诗中可以看出古人在重阳节有着怎样的习俗?咱们苏州重阳节又有那些习俗呢?
(学生积极主动地述说着苏州重阳节的习俗: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吃螃蟹……)
师(小结):重阳之美,美在一份景致,美在一份思念,美在一份孝心,美在一份诗酒情怀。在这美中我们也品味到了传统习俗的形式之美、内涵之美。
探究二:省美,悟传统文化之道
师:当品读完这一千古名文,接下来我们掩卷而思,岳阳楼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范仲淹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垂名。那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着交流和讨论)
生:为国、为民。
生:忧国、忧民。
生:责任与担当。
师(小结):“为国”“为民”“责任”与“担当”便是这种情怀。这是一种家国情怀,它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为人民奋斗不息。请举出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名人名言。
生: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生: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生: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生:林觉民——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生:孙中山——天下为公。
……
师:这种家国情怀就像一条纽带,将中华民族紧紧地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每个人都应有家国情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封建士大夫的行为准则和人生信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去学习?
(PPT呈现)
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 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广大县委书记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
(学生开始疑惑,带着疑问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
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值得当今的党员领导干部继续继承学习。
生:这种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也是今天广大领导干部应当学习和发扬的。
生:虽然是封建思想,有糟粕,但是其中蕴含的忧国忧民思想仍具有价值。
师:很好,这与当代社会所追求的爱国、为民、责任、担当精神具有一致性。那有什么糟粕?
(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分析,思考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
生:士大夫的为民最终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
师(小结):传统社会中的民本背后是官本,官员的忧国忧民最终可以归结为忧己,为官时处处都忧心忡忡、患得患失……而中国共产党忧的却是广大人民。因此,我们在传承忧乐精神的积极价值时,应当注意剔除其封建性糟粕。
探究三:践美,承传统文化之根
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这方山水也一直滋养着这千古忧乐精神,这方山水养育的人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精神。
师:岳阳市平江县扶贫办主任叶剑芝,作为党的一名基层干部,常“处江湖之远”,却忠诚党的事业,胸怀国家大局;虽然没有“居庙堂之高”,但始终心系百姓安危,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PPT呈现)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到扶贫办,就应该将全部热血倾洒在这个神圣岗位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就是带着这样的信仰,叶剑芝为了老百姓能吃得饱、穿得暖、睡得好,他的脚步从未停止奔走,用脚丈量着每一寸贫困的土地,实现208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叶剑芝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忧乐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师:叶剑芝是如何诠释忧乐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其共产党员本色的?
(学生在小组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
生:一心为人民,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民谋利。
生:勇于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
生: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师(小结):“新时代忧乐精神”既是对几千年来的“传统忧乐精神”的继承,更是适应新时代之需,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并做出的伟大实践。
师: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呢?
(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生: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师(总结):对于传统文化应当批判继承,让传统文化既有时代的气息,更能发出响亮的声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唯有这样方能守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课堂总结】
师(总结):当我们再次读到《岳阳楼记》,再次读到范仲淹之问——“微斯人,吾谁与归”时,900多年前,范仲淹作出了不朽的回答,今天,我们的回答是:
与传统文化的“根”同归;
与时代发展的“新”同步;
与民族复兴的“梦”同行。
(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本课为贾义文老师参加2018年第二届全国卓越课堂展示课教学实录。贾老师以新颖别致、合作探索、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以议题式、活动型、辩证性的教学推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与思考中较好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认同、实践导向的立德树人的目的。
1.追求教学的个性美。教学以中国古典文学名篇《岳阳楼记》的赏析为载体,引领学生踏上一条“赏美析魂”之旅。教学借鉴语文名篇赏读的教学方法,教师优秀的综合素养,极富魅力的教学语言,和谐活泼的教学生态,“游目”方式的审美过程等,使课堂富有文化品位和隽永气质。
2.营造课堂的意境美。以“范仲淹的忧乐观”为主题纵贯线,设计了“寻美—省美—践美”分议题的情境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化素养储备和参与自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美的内涵和体验其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没有生硬的概念表达,有的是独特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浸润,有的是教学素材课件的唯美呈现,从而营造出“以文化人”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意境。
3.遵循教学的逻辑美。遵循学生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把教学流程设计为“读、想、议、评、做”的序列活动,“赏析名篇寻找美、省悟辨评分析美、承传发扬践行美”的教学清晰流畅,让知识在情境感知中活化,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在价值冲突中选择,在理解迁移中应用,在激发引导中创造,使文化生活教学具有严谨的逻辑。
4.彰显课程的价值美。以“范仲淹的忧乐观”串起传统文化之魂,并启发学生历数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责任”与“担当”这种家国情怀后,设置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的忧乐情境,让学生明白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正确回答。这样既从教学的整体感上首尾相应,又引领学生的情感价值认同,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
当然,教学中在时空的排布还可以更着力省美践美环节;在观点的提炼上可更多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这也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