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星宇
摘要:聚斯金德在《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中以主人公格雷诺耶追求气味为线索展开叙述。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十八世纪法国巴黎的一连串“香艳”凶杀案:26位少女惨遭杀害,凶手只为获得她们身上的迷人体香。谋杀犯格雷诺耶凭借绝世的嗅觉感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气味王国。氣味赋予了他爱欲与权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他对自我认知的缺失,却无法荡涤物欲横流的污浊社会,实现人的精神救赎。本文旨在通过对《香水》中几种对立书写的分析,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品内涵。
关键词:《香水》;对立;嗅觉媒介;个体认知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69-03
小说《香水》共分四章,叙述的舞台由巴黎到康塔尔山,到蒙彼利埃再到格拉斯,最终又靠拢巴黎。主人公格雷诺耶作为靠嗅觉感知世界,以万事万物的气味作为赖以生存保障的制香鬼才和杀人凶手,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体。他的内心仿佛本就存在天使与恶魔的两个极端。聚斯金德创造性地以嗅觉作为媒介,在为这位气味王国的天才怪杰立传的同时,也通过其细腻的描写与充满黑色幽默的语言传达出对于十八世纪法国社会污浊不堪与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的嗤之以鼻。下文将从香与臭的对立、对传统的反叛与感性和理性的碰撞三个层面切人文本,看作者如何构建爱与欲、罪与罚、毁灭与崇高的世界。
一,香与臭的对立
作为小说贯穿始终的两个意象,香与臭的书写无疑是作品的一大亮点。而气味作为以嗅觉为感官媒介的成果,原本并不容易以文字作为载体进行描述。我们对香与臭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表达阶段。而作者聚斯金德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格雷诺耶气味王国中所有的味道具象成符号,具象成我们可知可感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另嗅觉也具有了可读性。香与臭的对立书写更容易将读者引入未可知的气味世界,为作品蒙上了一层奇妙而神秘的面纱。
1.城市的臭与旷野的香
“在我们所说的那个时代,各个城市里始终弥漫着我们现代人难以想象的臭气。”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起故事发生地的气味,接着便不吝笔墨地描写十八世纪法国巴黎的臭:街道、屋子后院、楼梯间、厨房到处弥漫着特有的臭味,“不通风的房间散发着霉臭的尘土气味,卧室发出沾满油脂的床单、潮湿的羽绒被的臭味和夜壶的刺鼻的甜滋滋的似香非臭的气味。壁炉里散发出硫磺的臭气,制革厂里散发出苛性碱的气味,屠宰场里飘出血腥臭味。”凡是能够表达城市的腥臭和恶心的词语,全部被用来安排给了十八世纪的法国巴黎。而巴黎作为整个法国最大的城市和整个王国最臭的地方,最能藏污纳垢。格雷诺耶作为他母亲的第五个私生子,在一年中最热的一天降临在鱼台之下的腥臭中。这个肮脏世界终究还是眷顾了他,鱼腥的恶臭没有将他吞噬,他从臭的极端开始,逐渐垒起自己的气味王国。巴黎这座城无疑臭入骨髓了,这城市的细枝末节都散发着不友好的臭气,巴黎是最需要香气中和其恶臭的地方。
在老雇主巴尔迪尼的房子倒塌时,格雷诺耶正走在通往奥尔良的马路上。离巴黎城越远,他感到周围的空气就越清新与洁净。“格雷诺耶感到这种单纯宛如一种解救。舒适的香味迎着他的鼻子飘来。”这是我们知道他的嗅觉能力异于常人之后首次看到他如此如释重负的呼吸。随着他不断向南方走去,到达康塔尔山地区。格雷诺耶终于逃离了令他作呕的“人味”,他终日蜷缩在狭窄的石室里,让山野间绝妙的香气在他的鼻子周围戏耍。他臆想出属于自己的王国,让自然的气息徜徉其中,这是他人生中最美妙的阶段之一。
巴黎与康塔尔山作为作者书写格雷诺耶传奇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舞台,分别承载了城市的臭与乡野的香这两个对立面。我们不禁思考,城市的恶臭的终极来源到底是什么?除了拥挤的居住与交通环境,格雷诺耶最想要逃离的是城市中人的臭味。出于对气味的格外敏感,城市中堆积在一起的人的蒸汽,令他感到压抑和厌恶。而到达旷野后随着气味负担的减轻,格雷诺耶渐渐明白,他所想逃离的城市的臭其实是众多的人的臭,在人迹罕至的旷野,他是可以生活下去的。
2.大众的臭与少女的香
早在格雷诺耶出场之前,作者为交代巴黎的臭气熏天已经描绘了巴黎城中人们的臭:“人散发出汗酸臭气和未洗的衣服的臭味,他们的嘴里呵出腐臭的牙齿的气味,他们的胃里嗝出洋葱汁的臭味:倘若这些人已不年轻,那么他们的身上就散发出陈年干酪、酸牛奶和肿瘤病的臭味。”除了这些来源于人类本身的“臭气”,还有资本主义横行之下唯利是图扭曲人性的丑恶——育婴所的加拉尔夫人,制革匠格里马,香水商人巴尔迪尼,他们都是被铜臭味俘虏的拜金主义者。作者也用了极尽讽刺的手法,让他们的一生终以闹剧收尾。这是这些特定的人和特定环境中的人的臭气让格雷诺耶“无法呼吸”,他曾一度为了逃离这种人味的熏染与压迫而远离城市。他对人味的敏感和对自身体味的不可感知,最终成为格雷诺耶由天才走向恶魔的推手。
在格雷诺耶所能感知到的所有关于人的气味中,只有一种不被他归为“臭”的范畴而奉为另一个极端,即他穷尽一切手段所要占有的少女的体香。马雷街红发少女的香味令他着迷,他惊异于这种美妙的气味是从一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他必须获得这种气味,占有这种香气,以至于将她杀害,嗅干她身上所有的味道——这种令他幸福地全身颤动不能入眠的香气。正因如此,红发少女被格雷诺耶看作是不同于其他人类的物种,与其说是他爱恋的对象,不如说是承载他所需要的香气的载体,少女的躯体本身对格雷诺耶毫无价值。马雷街是他发现少女体香的起点,这令他魂牵梦萦的香气让他返回城市在众人的臭气中孜孜不倦的搜寻、掠夺,将他推上了杀人狂魔的不归路。
3.自然的气味与人造的香
上文所述的城市中所有的味道,各种状态下人的味道包括旷野中苔藓、树木、流水的味道,此处均概括为自然的气味。作者以嗅觉作为媒介向我们所传达出这个世界所有的味道并将其符号化、具象化。主人公格雷诺耶依靠嗅觉认知世界,从而想要占有和控制世界。香水于他来说只不过是气味混合的游戏,确实污浊社会中人人所需要所追求的感官刺激。那么香气到底是保护还是伪装呢?既然香气可以成为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象征,这些无疑都是人造的虚假的气味,那么嗅觉媒介是否可信呢?法国制香业的发达是为了掩饰城市的恶臭还是遮蔽人们身上无法言说的“人味”?这些都是格雷诺耶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掌握了几乎世间所有的自然地香却无法嗅出他自己的气味,他的制香本领不过是嗅觉天赋的合理利用,创造出区别于其余低劣化合物的令人舒适和欢喜的香气。自然的香太庞杂了,即使纠其总和也抵不上少女的香气令他痴迷。这是爱欲的香气,是必须占有的自然香。25位少女的香气洪流最终被锁在玻璃瓶中,成为可以撼动世界的力量。少女本身即作为自然香气的散发源头,又是格雷诺耶制香的“原料”,将作品中人的臭与人造香水的香这两个对立面统一了起来。
二,对传统的反叛
到底是怎样的灵感激发聚斯金德创造性地从嗅觉媒介出发,塑造了格雷诺耶这样一个矛盾体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作品对感官异化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上文已有诸多列举在此不再赘述,对人物畸形心理的描写虽无意渲染,合书时也令人毛骨悚然。格雷诺耶的诸多行为都是反传统的,他一面向现实妥协,一面卸下伪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恶魔般掠夺着无辜的生命。
1.从视觉占有到嗅觉占有
“我们不能把公开处决仅仅理解为一种死法仪式。他也是一种政治仪式。即使是在小案件中,他也属于展示权利的仪式。”⑤从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上来说,“看”无疑是一个象征权利的行为,或者说,给予民众观看的机会,更是一种权利的集中展示。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还是西方18世纪君主立宪制国家,公开处决都带有他的专横与暴虐,以及对普通民众带来恐怖的震慑。脱离残酷的刑罚文化不谈,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文明社会,女权问题,同性恋问题等依然困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归根到底人们还是在意别人的眼光。如果说“看”是一种权利,那么“被看”便是人人无法逃脱的命运。这种由刑罚文化引申发展而来的权力象征,加剧了看着与被看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个掌握了“看”的主动权的人,某种意义上都成为了权力的象征,“被看者”的弱势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而在《香水》中,作者将这种视觉占有转化成了嗅觉占有。令人们难以置信的是被杀害的26名少女依然保留着少女的童贞,他将沾满油脂的布单包裹在裸露的少女尸体上,萃取她身上的香味,直到将少女的香气榨干,才算完成了一场嗅觉占有。如此往复,这是感官异化带来的极端后果,25位少女都是被这种反传统的异于常规的占有方式夺走了年轻的生命。对少女香气的追求是格雷诺耶满足欲望的方式,他以嗅觉为媒介,香水为载体,实行着一场反传统的嗅觉占有与猎杀。
2.缺失的个体认知
格雷诺耶对自我的认知缺失造成了他对人伦道德的反叛。他离开巴黎达到康塔尔山投入自然怀抱中后,拜托了来自人味的压抑从而第一次体验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然而好景不长,他意外地发觉了自己体味缺失的“先天缺陷”。而在蒙彼利埃,格雷诺耶得到侯爵的照顾,他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气味来伪装,进而影响其他人对他的判断。这不仅是作品内容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格雷诺耶人生的重要轉折,主人公由此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意识到自己没有体味的格雷诺耶陷入了无限的恐惧当中,他的内心无法平静下来。他以嗅觉为媒介认识世界,在他的世界观当中,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有气味的——即使是最不堪的事物也有味道,而且气味代也表着他们的本质。自己体味的缺失,对格雷诺耶来说这种缺陷是对自己的彻底否定。他必须想办法弥补这种缺失,或者说承认自己某种意义上的存在。和众人一样,他需要一种气味作为自己的标记。而马雷街少女的香气无疑是他所中意的最佳选择,这也成为了他能想到足以弥补自己体味缺失的唯一出路。于是他又返回城市“狩猎”,继续他多年前搁浅的计划。
三,感性与理性的碰撞
1.自我的分裂与救赎
格雷诺耶在下山时没有想到香水还有比起本身的香气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更为美妙的作用——香水不仅能使他免于恐惧,更能赋予他权力。从这个意识开始萌芽的时候,一场分裂与救赎的较量便在格雷诺耶的体内展开。“传奇人物格雷诺耶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他仇视人类,要制作一种香水征服人类,而最终却自食其果。”我们不禁思考,他对少女的谋杀,对香味的占有到底是爱欲层面上对自我的救赎还是人性的恶肆意张扬的悲剧结果?又或者说,通过对少女体香的占有,是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格雷诺耶对个人认知缺失的弥补,对心灵无所依的救赎呢?
“处死”格雷诺耶的行刑场闹剧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他用气味征服了民众,赦免了自己的滔天罪行。而这气味的来源,正是25位少女体香的结晶,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气味。在嗅觉的刺激之下,感觉至上让在场的民众纷纷失去了理性,格雷诺耶已经从十恶不赦的谋杀犯摇身一变成他们所景仰与信奉的神,人们就地滥交,陷人身体快感的狂热追求中。当狂欢落幕,孤独和欲望还有出于本能的羞愧让包括格雷诺耶在内的行刑场的每个人陷入新的迷惘与失落。人们容易被感性牵制,却无法始终依靠气味实现自我救赎。纵使是坐拥整个气味王国的“芳香上帝”格雷诺耶也无法平衡这种分裂与焦虑,踏上人生最后的旅程。
2.感性驱使与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现代性给人类带来了解放与自由,人在社会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但是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导致了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不断地分离。人既是独立的,也是自私的;既是强大的又是孤独的。无论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怎样的阶段,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情感动物始终无法摆脱感性的牵制,始终无法理性认识自己,始终无法克服内心的孤独。这也是聚斯金德赋予《香水》中大小人物的真实品质。在资本主义的剥削之下,人人为己的巴黎社会最终将人异化,沦为自我的奴隶。格雷诺耶的谋杀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感性驱使之下对人的异化,但他行凶时的冷漠与冷静又不禁令人毛骨悚然。行刑场的表演让他前所未有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他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可人们从狂欢中醒来,生活很陕趋于平静,格雷诺耶再次被遗忘一他依然是个不被接受的人,纵使他已经占有可以控制人类的气味,可—切都是短暂的,这种短暂无法弥补他的心灵缺失。
故事的结尾一章只有寥寥数页,格雷诺耶选择用他毕生心血所凝结的香水喷洒自己的身体,引诱流浪的野蛮人将他分食。“一次又一次,就像用闪闪发光的火、用美来浇筑似的。”他的自我毁灭终止了这场残忍的嗅觉盛宴,气味王国也在这一瞬间分崩离析。这位芳香谋杀犯终究是得到了自我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