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娜 刘娟
[摘要] 目的 为了调查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针刺伤及医疗废物处置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134例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例行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医疗废物、针刺伤情况。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风险性评估分别为2.3 和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刺伤发生人数比例为2.7%,对照组针刺伤发生人数比例为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刺伤后处理方法的正确率为100.0%,对照组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针刺伤及医疗废物处置,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针刺伤概率,提高其感染性、损伤性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的掌握程度,形成正向循环,自觉进行医疗废物处理,从而减少血源性传染病传播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自行注射;胰岛素;医疗废物;针刺伤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153-03
相关指南重视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忽略了患者针刺伤危险性[1]。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和血糖检测[2],大多未受过医学知识培训,自身防护意识较薄弱[3]。在不规范操作中被操作者自己刺伤占82.72% ,原因与操作不规范、经验不足、防护意识差有关[4]。92.1%患者将注射和采血针头、100.0%患者将棉球、血糖试纸丢入生活垃圾[5]。医院作为医疗废物管理的部门,从社会责任和疾病防控出发应进行管理。该研究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取得了較好效果,初步形成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自行胰岛素治疗并监测血糖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例条件:①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根据医嘱需要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治疗。②能定期来院复诊,皮下注射1~3次/d。③理解沟通能力正常的70岁以下成年人。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其他疾病;②精神或心理异常;③不配合或中途退出者。最终入组134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学历、并发症、胰岛素注射时间、胰岛素注射种类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按照常规指导服药、运动、饮食、注射、复诊等内容。发放联系卡,出院10 d内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病情,提供健康咨询。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小组行下列护理干预。
现场培训,建立互动微信圈。举行糖尿病讲堂, 用PPT现场向患者示范。发医疗废物处理指导手册。内容包括①科室联系方式。②常见医疗废物种类和处理方式,随意处置造成污染环境、传播疾病。③防止针刺伤措施。④伤后处理流程。⑤交回医疗废物方法等。
一对一指导。教会患方正确注射胰岛素、测血糖。重点干预:一严禁复用针头。因为:①传播血液疾病,造成注射部位感染。②皮下硬结致血糖波动大。③针头断裂、弯曲、变钝使疼痛加剧。二不能回套针帽和直接接触针头,防止扎伤。三收集针头外大保护套,注射完先套上保护套后旋转分离针头,一起丢利器盒[11]。四采血针一用一换。五废物立即分类收集处理,密闭、防刺、防渗容器作利器盒,塑料袋盛放污染棉签、试纸。达到2/3满,封口贴医疗废物标识。与干预小组交接; 六针刺伤后遵循一挤二洗三消毒及时处置。
家属全程共同参与,陪伴患者及时来访或随访。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1.3.1 医疗废物处置、针刺伤风险情况 采用自制FMEA技术评估表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医疗废物处置、针刺伤风险情况 。由2名主任护师、2名内分泌科主任对问卷内容效度进行评定,问卷内容效度为0.801,正式调查前对30例样本的预调查结果显示问卷Cronbach's a系数为0.874,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为0.882。该调查表含有10个条目,有三个因素组成,各自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应风险系数分别为3、2、1。3个因素:①风险严重性(S):评估风险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如果发生潜在的可能性。风险性评估=(S*P)。③风险的可测性(D),如果发生风险,小组、患者怎样做好准备。 风险优先系数(RPN)=严重性(S)*可能性(P)*可测性(D),RPN>18风险评定为高,9< RPN<18风险评定为中,RPN<9风险评定为低,按照风险优先系数排名,提出预防风险措施并提出针对意见。风险优先级越高,越要优先重点处理。干预前及干预后各测评一次,由专人进行提问并评估,完成问卷。
1.3.2 一次性胰岛素针、医疗废物、针刺伤、针刺伤后正确处理情况 患者正确处理一次性胰岛素针人数、医疗废物处理按照规范处理人数、针刺伤人数、针刺伤后正确处理人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风险评估表得分对比
观察组10个项目的风险性评估、风险可测性、风险优先系数,均比防控前有所降低,尤其是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分离投放针头、针头复用、注射过程、锐器伤后的处理等高风险环节下降较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一次性胰岛素针、医疗废物、针刺伤处理情况
干预后一次性胰岛素针处理正确人数、医疗废物处理正确人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伤人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针刺伤处理方法正确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该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风险干预,并对干预后风险情况、针刺伤、医疗废物情况进行评估。通过干预降低了自行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发生针刺伤风险,减少医疗废物随意处置。
该研究10例针刺伤患者均为2年以内自行注射胰岛素,与操作经验不足、防护意识差有关。 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注射经历不足两年的患者。
该研究观察接触针头是发生针刺伤的高风险时段,回套针帽、处理针头等。关键干预措施:①不复用针头。②不直接接触针头。③医疗废物立即分类收集入容器,避免二次损伤。对照组复用针头情况仍较多,可能与理念、习惯、经济因素等有关。
该研究采用FMEA技术表量化风险因素,达到高效沟通的最佳效果。护士根据风险优先水平层级采取不同的防控方案。风险因素级别越高,防控方案层级越高。护士有针对性将重点内容精简后,将防控方案反复传达给患者,节约了护士和患者沟通时间和成本。
干预措施使观察组风险评估得分从6.2降到2.3,并低于对照组得分。说明将医疗废物知识多种形式进行传达,对不规范行为不断纠偏,建立医疗废物处置排行榜、鼓励患者责任感和公德心正向行为,患者、家属参与,这些护理干预有效、可行。
持续护理干预出院后回诊患者的安全注射和医疗废物的处理,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的公益措施。
[參考文献]
[1] 许丽桂.住院患者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0):77-78.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R]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3] 张理,邢健.医院保洁员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其防护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30(24):61-62.
[4] 孙晓玲,徐桂强,刘均风,等.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职业暴露调查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5):440-443.
[5] 方水芹,唐春芳,黄丹红,等.居家自行注射胰岛素患者医疗废物自我管理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 2016,14(3): 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