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的征途:不曾见过的风景

2019-05-09 02:13刘文
优雅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厅日本建筑

刘文

2019年3月5日,日本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学者矶崎新成为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该奖项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的评审辞写道:“矶崎新兼具对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深刻了解,勇于拥抱前卫,从不满足于复制现有;他对有意义建筑的追求也反映在他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不断演进,其方式方法总有新奇之处。”

矶崎新热衷探讨日本人对事物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概念,称为"ma(間)" 。“间”这个概念,日本人和中国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人更多作为一种空白,一种间隔,而日本人觉得这个空间“是有所期待的地方”。打动人心的是,正如矶崎新对这一概念的特别提倡,他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当下的处境做出独一无二的设计回应,拒绝拘泥于单一的风格。之所以能做到此,是因为矶崎新对建筑之外的所有领域都拥有高度的热情;他以更加广义的历史、哲学、艺术为内涵,通过跨学科的调研方式使建筑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矶崎新曾经师从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但是直到离开丹下工作室,他还没有决定是否要去做一名建筑师。他更想做的是一名规划师或城市设计师。1964年的那次环球旅行使他得以对城市进行仔细的研究。他和同伴一直利用小型飞机对城市进行航拍。他吃惊地发现,从航拍照片来看,被他称为“废墟城市”的希腊荒凉的古代遗迹,与本次旅行最后一站洛杉矶的一片模糊的庞大的城市网络非常相似,“就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废墟”。从此,“废墟”作为一个关键词和终极意象,梦魇般地纠缠在矶崎新的美学和哲学里。

矶崎新一度想实践保守的建筑理论家阿尔罗西提倡的文脉主义,但是没有做到。他发现自己更激进,更听从自己内心的奇异狂想。就像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的热爱一样,他试图以西方人的历史观念去构建自己的建筑思想,但并不仅仅是沿袭或借用。他一直致力于促进东西方之间的对话,重新诠释建筑领域的全球化影响。

中日战争爆发时,正在上海留学的矶崎新怒而遁走,回到日本,收集来自中国的牡丹种子,在崇尚素雅的环境中,开辟出“牡丹园”。遗憾的是,此园不久毁于战火。牡丹的种子仿佛在矶崎新的心中生长,世界著名的建筑师身份之外,他亦成为反战人士。矶崎新接受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的邀请,设计了日本侵华罪行馆。矶崎新看重日本侵华罪行馆的交流作用,他说:“这个场馆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地方,它将向世界展示一段历史。这个场馆不仅中国人可以来看,日本人也愿意来看,它没有要声讨战争的本质,而是要向世界展示这段真实的历史。”

总而言之,矶崎新并不算一个十分通俗的建筑师。受到现代主义特别是晚期的柯布西耶的影响,他的作品往往有着流动的体积、粗放的清水混凝土形体和图形化的外表,但这绝非一种标签。相对于那些一望即知,或“白”或“萌”的时尚日本形象,很多公众对他的作品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矶崎新却不以为意。即便使用钢构和水泥这样大众化的材质,他也希望从中能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含义,他的作品是拒绝命名的,缺乏“风格”的。矶崎新的父亲既是成功的商人,也因写和歌而知名,这么一个家庭长大的矶崎新,他的建筑作品也是多面的,是文学性的,而不是实事求是的。

大分县立图书馆

Oita Prefectural Library(现更名为Oita Art Plaza), 1966

大分县立图书馆是矶崎新的早期代表作。当时刚从丹下健三研究室独立出来的新人建筑师矶崎新凭借这件作品榮获日本建筑学会奖,一跃成为担负着下一代重任的年轻建筑师。

那时矶崎新距离“新陈代谢派”很近。尽管如此,不同于“新陈代谢派”所幻想的光明未来,矶崎新的想法更封闭。这都是14岁时见到的战败日那天的蓝天与那片天空之下无尽的废墟痕迹所致。所以他的建筑以此作为出发点,不是朝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而是废墟的印象时常如影随形。

在这个项目中,被切断的横梁处于流动中的物质停止运动时的状态,暗示着成长与灭亡,即未来废墟的形象。

筑波市民中心

Tsukuba Civic Center, 1983

在筑波中心项目中,矶崎新抹掉了任何代表日本国家或日本社会的元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日本政府正在失去其身份。日本商人或日本经济变得比日本政治家或国家更有权力,……在70年代末,我感到没有理由像丹下为东京政府所做的那样,为日本国庆贺。”从此,他再也没有得到政府的订单。

对世界历史的熟悉赋予矶崎新变通古今的能力。从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宫娥》中,他获得了重新解读米开朗基罗广场设计的灵感,把后者变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现代都市景观:既然一是画,一是建筑,两者之间的联系不可能在于表面形式的相似性,而在于一种“看”与“被看”逻辑同构的关系。建筑变成了观察世界的透视镜,观看者不是置身画外,而是闯入了空间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带着这样的体会,他解剖了文艺复兴的形式,捕捉它活泼的精神,把它放置在筑波中心广场完全不同的文化地理语境之中,如此,矶崎新既赋予米开朗基罗的空间不同的材质——更醒目的黑色大理石,更扎眼的图案——也给了它只有当代人才能理解的生趣。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MOC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1986

矶崎新展现出超越所处时代的全球视野,有力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对话。二十世纪80年代,他凭借首个海外项目——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1981-1986,美国加利福尼亚)一举成为国际建筑界的领军人物。

矶崎新通过将MOCA设计成一个沉没的、红色砂岩覆盖的空间,创造了一个与建筑所在的Bunker Hill地带的玻璃和钢结构的高层建筑的极端对比。入口有一个拱门,通向一个地下梯田庭院。院子下面和四周是公共画廊。七层楼中只有四层高于街道。

行政办公室位于上格兰德街的一层,屋顶呈桶形。矶崎新为建筑选择了传统的形式和形状,但大多是抽象的。建筑与庭院空间之间的游戏借鉴了东亚的传统。在大楼开张的时候,批评家们嘲笑沿着格兰德街人行道的没有窗户的空白墙,但是矶崎新设计的建筑面向内面、沿加利福尼亚广场的延伸而发展。

水户艺术馆

Art Tower Mito, 1990

水户艺术馆(Art Tower)位于日本茨城县水户市(Miito)。这座地标性的几何风塔楼于1990 年竣工,由56个不同方向的三角形面板组成,呈四角螺旋状,像电流般直入云霄近100米,是一处结合了音乐厅、剧院和当代艺术馆的艺术综合设施。灵感来自于艺术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作品《无尽柱》(1938)。

奥兰多迪士尼大楼

Team Disney Building, Florida, 1991

继MOCA亮相洛杉矶后,矶崎新于1991年又在佛罗里达州完成了迪士尼的总部大楼。《纽约时报》称这栋建筑的风格非常“迪士尼”——造型奇特、醒目又充满争议。

大楼有4层高,可供1200名员工在内办公。它由两个相当简单的办公室两翼组成,长而窄,用反射玻璃的网格覆盖,在其中心是一个几何形式的体块组合:强烈的颜色,碎片状的盒子,以冲突的角度设置。他们围绕着建筑的高潮部分,一个圆锥形的混凝土塔,高八层,顶部被切开,看起来像一个绿色、黃色和桃红色的鼓。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一个核反应堆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儿童玩具。

奈良百年会馆

Centennial Hall, Nara (Japan), 1998

奈良百年会馆是为庆祝奈良市政100周年而兴建的建筑,里面有大、中、小会议厅各一个。其中大厅可容纳1,476人,每个座位都有多种视角、可以移动,经过调整可以组合出八种不同的舞台-观众区布局。中号厅设计用于举办一些中小型古典音乐会,四周由特殊的玻璃围合而成,通过灯光来改变视觉效果,突出其空间体量感。

这是第一个同时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架设墙体和屋顶的建筑。在矶崎新看来,它的整体外观成功地融合了传统与未来,并在许多年之后仍然感觉现代。

卡塔尔多哈国家会议中心

Qatar 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Doha (Qatar), 2004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QNCC)是迄今为止设计最复杂的会展中心之一,以其“锡德拉树”的独特结构而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壮观的立面形如两棵相互交缠的大树,树干向上攀升,支撑着建筑的屋顶。QNCC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可持续发展,已通过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LEED)黄金认证标准。

深圳文化中心

Shenzhen Cultural Center, Shenzhen (China), 2007

深圳市文化中心由两座建筑构成:位于福中一路南面的图书馆和北面的音乐厅。为避免整个文化中心被道路割裂,建筑师矶崎新设计了一个横跨道路的公共平台,将两座建筑勾连形成一个整体。平台上“黄金树”结构幕墙也独具观赏性。

建筑西立面以“黑墙”界定出其公共文化核心区的范围,同时隔绝了道路带来的冗杂。音乐厅一面的东立面“竖琴幕墙”呈波浪状起伏,厅内采用革新的葡萄园式格局增强视听效果。图书馆前厅通高的空间在读者面前犹如目录一样呈现馆内全貌,阳光投进玻璃幕墙营造出一个空旷明净的阅读空间,让人获得空间上和思绪上的双重愉悦。

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

CAFA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2003-2008

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外形呈一个微扭的三维面体,质地看起来像穿山甲坚固的盔甲。美术馆既体现了矶崎新的个人风格,又与吴良镛的美院气质融合。

美术馆的外部形态很简单,选用了国内出产的含铁石料,历经风雨后会产生斑驳的痕迹,带着一丝朴素的学者气息。这种传统朴素的风格与央美学院的其它建筑群呼应,并不显得宏大和突兀。

美术馆的中央没有立柱,顶部的采光方式和中央立墙坡道是空间中的亮点。总共14777平方米的面积并不算大,相比其它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更有安静而纯净的学院气。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Shanghai Symphony Hall, Shanghai (China), 2008-2014

经过几个月的征集投票活动,上交音乐厅的昵称最终确定为“馄饨皮”。然而,对于一座音乐厅来说,仅仅拥有独具创意的外观还远远不够,专业爱乐人士关注的重点则在于这座音乐厅所呈现的音质效果。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设计,由日本声学设计大师丰田泰久领衔操刀,拥有丰富音乐厅设计经验的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协力打造。为了不破坏复兴中路整体老洋房成群的建筑风貌,矶崎新选择了视觉观感柔和朴素的陶土砖作为外立面建材,浅红与深灰色的砖块与上海老房子的质感和谐、相称,而整幢建筑高度被限制在18米,究其原因,一切“悬”机都被埋在地下。

据了解,地鐵10号线从上交音乐厅的地下直穿而过,且最近的地方距离音乐厅仅有6米之隔。为此,设计团队特意在音乐厅的地下安装了300个隔振器,以确保行驶中的地铁列车不对厅内欣赏正常演出的观众造成声音干扰。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也因此被称作建在“弹簧”上的“全浮建筑”,这在国内亦是史无前例的。

猜你喜欢
音乐厅日本建筑
小鹏G9成都车展全国首秀 重磅发布Xopera小鹏音乐厅
日本元旦是新年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黄金时代》日本版
Foro Boca音乐厅
迪士尼音乐厅
汉堡音乐厅漏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