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侠黄永玉:童心难得,佛心更可贵

2019-05-09 00:54江徐
百家讲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黄永玉世人金庸

江徐

在这个多事之秋,文艺界大师单田芳、师胜杰、金庸……走了一個又一个。有人感慨:一个时代似乎就此结束。

这让人不禁在记忆里搜寻,现世中从那个时代走来的、可以称得上“师”或者“侠”的还有谁。首先想到的是黄永玉先生。

黄永玉跟仙逝的金庸属于同一辈人,他俩同龄,今年都已94岁高龄。两人年轻时还曾在《大公报》共事,一个是文字编辑,一个是美术编辑。另一位报社同仁梁羽生赐予他俩称谓,金庸为大侠,黄永玉乃怪侠。

所谓侠者,面对世事动荡,能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那个时代,做人有侠气,交友有素心,是十分可贵的。

黄永玉这两年挺“红”。

一个长得近乎丑,只能一胖遮百丑(这话是黄永玉的爷爷说的)的人,能在耄耋之年走红,还荣登时尚杂志《时尚先生》封面,靠的自然是真才实学以及良好的性情与生活方式。

写过信的人,想必知道丙申年猴票,那正是黄永玉的杰作,开了中国生肖邮票的先河。

抽烟的人应该都了解阿诗玛,这个人物形象也是黄永玉在木刻领域的代表作,当时轰动全国,家喻户晓。

对酒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应该听说过酒鬼酒,那个朴雅包装也是出自黄永玉之手,当时还入选了中国十大文化白酒……

12岁那年,他离开故乡湘西凤凰,一路漂泊,一路自学成才——木刻、雕塑、绘画、写作,被称为全能怪才。

如今的他90多岁,在占地八亩的京郊万荷堂,每天还叼着烟斗工作,写着巨细无遗的自传体小说,闲下来还会开着红色法拉利出去兜风。

林青霞向他请教写作方面的问题,他觉得林青霞活得不好玩,鼓励她变成野孩子。于是,已进花甲之年的林青霞,别开生面地报名参加真人秀,和年轻人一起笑闹欢跑。

世人称他为老顽童,但凡提到“黄永玉”这个名字,大家很容易想到好玩、有趣、乐天、博学多才这些品质。

这个自称“无愁河畔的浪荡汉子”,漂泊一生,归来仍是少年。世人都看到他的童心,却并未读懂他的佛心。

有佛心的人,不会被困境打到。

“我是个受尽斯巴达式精神折磨和锻炼的人。并非纯真,只是经得起打熬而已。”黄永玉在文章里这样写道。世人欣赏他的有趣与成就,却难以看见他胸膛内的伤痕与疼痛。

1953年,黄永玉即将而立,他在表叔沈从文的召唤下,携妻带子从中国香港回到北京。

起初,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房子是租来的,生活却是自己的。他和妻子在院子里饲养了鸡、狗、猴子、梅花鹿等各种动物。每天下班回家,等待他的,是一幅炊烟袅袅、鸡栖于埘的景致。

这种平静松泛的日子没过上几年,时局衍变,毁身诛心的打击接踵而至。黄永玉和当时很多文艺界大师以及知识分子一样,被检讨反思,被下放劳改,身心遭受摧残。

有一次,有人拿皮带头对他进行抽打,黄永玉就站在那里,不吭声,不求饶,挨打一记,他就在心里数一下,一共数到224。

还有一次,他被鞭打得遍体鳞伤,血粘在衣服上,脱不下来。见此情状,妻子边掉泪,边后悔回来,黄永玉却对她说:你不要害怕,我相信不会永远这样下去。

这种坚韧与信心,和木心先生有些像。同是从浩劫中淌过来的艺术家,木心那时也被抄家,文稿被毁,被关押狱中。在此遭遇下,他偷偷用写检讨的纸张继续写小说,有时还画出黑白琴键,在上面弹奏莫扎特。

很多年过去,沧海已成桑田。彼时木心到了纽约,给陈丹青等青年艺术家讲授文学回忆录时,他写下一句话: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伟大的人,思想总能不谋而合。黄永玉也说过类似的话:人不愿意宽恕罪恶,不宽恕的最好办法就是别忘记,但是你可以谅解。

有佛心的人,处世不那么认真。

作为艺术家,一旦成名,作品就会被投机倒把者复制、盗版,从中牟利。这种糟心事,黄永玉也遇到过。

有一年,他去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转悠。在那里一爿门店,他看到了自己的“画作”,成捆成摞地堆放在地上。估计店主看这个进门的老头挺有文艺范,想宰上一笔,于是极力推荐黄大画家的作品。尴尬的是,旁边一位老头认得他,上前直接告知店主,他就是黄永玉。

有眼不识泰山的店主表现得有点儿害怕——坑蒙拐骗这种行为本就恶劣,更何况都坑到作者本人头上来了,追究起来肯定得不偿失。

这时候,黄永玉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了句:有饭大家吃,不要紧。

后来在访谈节目中提到此事,黄永玉做出解释,之所以说“不要紧”,一来,的确是出于对伪造之人的体恤,认为他们要做到以假乱真不容易;二来,他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能以低价买到“自己”的画也挺好。

“不那么认真,假就假吧,有饭大家吃。”黄老先生这句话,就像《菜根谭》中的古训:“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

为人处世,别太认真,别太计较,既是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洒脱。

有佛心的人,能够看透生死。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黄永玉为表叔沈从文题写的碑文。沈从文漂泊一生,去世后魂归故里。落叶归根,向来是中国人对待生死的传统观念。

作为曾经的同事与好友,听闻金庸去世,不知黄永玉内心是否更添一层人到暮年生命将逝的悲戚。不过,他多半不会像广大网民那样悲恸叹息,说一句“一路走好”。有佛心的人,早已将生死看透。在他眼里,死亡并非充满恐惧的离开。

黄永玉的一个玩友有一年夏天去万荷堂拜访他。

饭后闲聊,说到死亡这个话题,黄永玉说准备在自己死后,把骨灰包进饺子,让大家吃了,无污染,不占地,大家还忘不了他。说完,旁人都已目瞪口呆,他自己哈哈大笑,像做成了一桩恶作剧。

在《朗读者》第二季,董卿依循黄永玉带着乡愁的文字,从凤凰古城,走进北京万荷堂。

镜头前的黄永玉虽然已经94岁,却是耳聰目明,思维敏捷,当董卿说到“您年轻时候非常勤奋”时,他立马反驳道:

“我现在一样很勤奋啊!”

照样聊及生死这一终极话题,黄永玉这一次是认真的。他说自己已写好遗书,到时骨灰不要了,跟孤魂野鬼在一起,自由自在,还省去买机票的钱。

有朋友建议他最好把骨灰留下来,否则活着的人凭何惦念。他跟对方说了一句:“你想我嘛,看看天看看云嘛。”

人生就是这样,又不是你一个人死,别人都不会死。年年都死这么多人,李太白、苏东坡也没有怎么样,活着的人欣赏的东西不过就是他的文章而已。

——有此人生观,黄永玉才有了潇洒豁达、康寿喜乐的人生旅程。

有佛心的人,对他人怀有怜悯。

有人认为,黄永玉算不上大师,因为其作品不够高大上。也许正因为如此,他笔下的不少画作才得以喜闻乐见,被大众熟知。

金庸在世时,写过一篇文章《读黄永玉的画》,江湖大侠对绘画怪师黄永玉这样评说:“黄永玉最爱画的就是这些角色,就是平民百姓,即使曾经英雄过,但现在倒霉落魄生活着的一些人。”正因如此,黄永玉之画的能量在香港是最接地气的。

关注生活中的小人物,了解他们的苦难,这是出于怜悯。

黄永玉在访谈节目中,聊到他年轻时候,有一次从飞机上下来,边上有一位年轻女子带着小孩,向他借钱回家,说之后一定归还。

他看对方很可怜,就把朋友托他带回去的钱全给了她。当然,那钱之后也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了。但黄永玉并不觉得懊悔,在他看来,那位女子应该遇到什么坎,才会这么做。

为自己想,也为他人想。

这是黄永玉一以贯之的生活态度。他正是为自己想,才有了真实喜乐的人生;为他人想,才有了悲天悯人的佛心与接近大众的作品。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名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大概是全世界艺术家和具有伟大思想的人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吧。

有佛心的人,善于从人性的角度去读人。

一个人,一本书,之所以不同的人读出不同内容,是因为一切外在风景都是自己内心的呈现。

在作家蒋勋看来,《红楼梦》是一部真正的佛经,阅读《红楼梦》也是修行的过程。

正因为用佛心去读,所以,连薛蟠这种欺弱怕强的呆霸王、贾瑞这种色胆包天的癞蛤蟆,在他看来,都有值得怜悯之处。生命之苦,人皆尝之。

不谋而合,黄永玉同样从这样一种视角品味着文学著作中的红男绿女。尤其对待女子,他尤其给予同情。

比如《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在世人眼里,她就是一个十足的反面教材,可是黄永玉觉得她敢爱敢为,在创作的漫画中代她发言:爱了,你把我怎么样?

比如《水浒传》里的阎婆惜,在世人眼里,娇生惯养,水性杨花,可是黄永玉觉得她是个为了爱情追求自由的狠角色。

在黄永玉看来,影响创作的,除了经历,还有读书。而书海浩瀚如云烟,也只有有趣和没趣两种。虽然内心创伤无数,一辈子活得不那么难过,甚而十分有趣,秘密就在于凭自己的兴趣读书,凭自己的喜好做事。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怪侠黄永玉的清朗浪漫。

万事不如书在手,一生常见月当头。——这是大侠金庸的逍遥放达。

更关键的是,有佛心的人,懂得爱与感恩。

黄永玉早已为自己拟定了墓志铭,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高度概括其一生:爱,怜悯,感恩。

爱艺术,爱家人,爱世间美好有趣的人与事。

怜悯陷于困窘之境、在人生轮回中受苦的人们。

感恩人生旅途中每一位赐予自己温暧与力量的过客。

这是黄永玉的一生,也是具有佛心之人的一生。

“认认真真做一种事业,然后凭自己的兴趣读世上一切有趣的书。”黄永玉这样说过,一辈子也这样践行着。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黄永玉世人金庸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互动平台
你把这匹马拉走吧
图说·“梅”开二度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黄永玉:你们都太正经,我只好老不正经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