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主要源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了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我国各地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现有的数据统计来看,回流趋势较明显。
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占据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绝大数出生于农村却成长于城市,对于农村、土地很陌生。虽然其中一些人凭着对乡村创业的热情,实现了自我发展,但是对于乡村资源开发、经营环境、乡村营销、农业技术等方面却相当陌生。因此,这部分人需要创业培训进行引导和帮助。有关农民工创业培训的研究,一般认为属于创业平台或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的一个方面。申鹏等[1]研究认为,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平台、社会保障平台“四个平台”来为农民工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前期培训、创业项目推荐、创业服务专家指导、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模拟实训等[2],课题组针对农民工创业前期培训状况作调查,主要包括创业宣传、培训场所、课时、师资、教材和教法等方面。
本研究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结构式访谈。问卷的形成经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小样本适应性调查等阶段,问卷主要由宣传、场地、课时、设备、教材、教法等12个变量构成。农民工创业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题项都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对相关变量从“1:完全不同意”到“5:完全同意”进行测量[3]。为了弥补问卷的不足之处,本次调研还采用了开放式的问答法,即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农民工自由作答,从中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补充、验证。
运用因子分析法的前提就是消除变量之间的干扰影响,因此首先最大化汲取指标间的信息,按照信息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反映整体的情况。可将调研数据整理后进行因子分析,可以找到少数不重叠的公共因子来代表观察指标间的绝大多数信息。当然,对于公共因子的命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加以定性命名,这样可以根据命名及所代表的指标独特含义,来解释绝大数的数据信息。把所有的样本数据表示为Xij(i=1,2,…,13;j=1,2,…,12),其中,j表示变量数量,共12个指标;i表示样本数量,共13个江苏省内地级或以上城市。在因子探索前,研究组对原始数据作了无量纲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
2017年6—12月,课题组针对江苏省13市的673名农民工进行了针对性调研,采取网络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作答,其中374名农民工经历过创业项目培训,有效问卷335份,问卷有效率89.6%。
所筛选的335份问卷均符合研究所需的标准数量(Nunally,1978)。课题组成员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对数据的基本特征做了统计。在335份样本中,男性占56.4%,女性占43.6%。调查人群年龄介于18~35岁,大专(含高职)以上学历占17.08%,高中学历(含中职)占44.17%,其余为初中以下。受调查者月均收入2 865.24元,其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者占52.6%。
首先,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来各个变量间的相关性,经过相关统计检验,KMO检验值(0.842)符合统计学标准(Kaise)在0.8<KMO<0.9所设定的范围。Bartlett卡方检验值为1 174.118,自由度55,sig值小于0.001。
另外,根据Bartlett相关性检验,所得出的相伴概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以上检验结果基本可以说明本次所采选的调查数据可以做因子探索性分析。
在各个变量的方差分析后,第4个因子后的特征值(Eigenvalue)开始小于1,根据因子分析的原则,一般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为公共因子或主因子。根据表1可知,选取前3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可以解释指标所反映的情况。经过以方差极大化为准则的因子正交旋转后,所累积的方差贡献率仍为75.557%。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原始变量间的联系,能够更好通过公共因子详细地解释各个指标项目,所得到的旋转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
第一公共因子在宣传满意度、场地满意度、课时满意度、时间满意度指标方面有较大的负荷,相应因子载荷值为 0.829、0.819、0.851和 0.746,该因子内的指标虽然没有反映出创业培训的效果情况,但可反映出参训的农民工对培训整体性的主观印象,尤其对于刚参训人员,他们还没有对培训项目有着深刻的体验或认识,只能根据诸如场地、宣传、课时、课程安排等的初步认识,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4],由此将这些相关联指标归纳为“认知因子”。
第二公共因子在师资满意度、设备满意度、教材满意度、教法满意度指标方面有较大的负荷,相应因子载荷值为 0.836、0.805、0.792和 0.753,这几项指标均与情绪情感有关,是通过在接收培训过程中深度体验而形成的态度或观点,对培训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情绪或情感影响[5],可将第二公共因子归纳为情感因子。
第三公共因子在实用满意度、效率满意度、改善满意度、效果满意度指标方面有较大的负荷,相应因子载荷值为 0.769、0.788、0.751和 0.772,这些指标描述了培训内容实用性、工作方式改善度和实际效果满意度,与第二公共因子不同,侧重于培训后行为和结果的评估,作为培训过程的延续,实用性和实效性指标体现了对农民工创业培训后的行为取向及实际效应的关注。由此,这些指标能反映出参训后的农民工创业实效[6],故将第三公共因子归纳为效应因子。
通过本次调查与实证分析,认为对农民工创业培训的评价可以从认知因子、情感因子和效应因子3个维度进行测评[7-8]。认知因子是基于农民工对创业培训的一般性认识,提高对创业培训的认识,可以激发对创业培训的兴趣,提高对创业培训的认知水平。通过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可以起到“羊群效应”。情感因子是基于在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情景互动而形成的交互式的体验,在互动中增加了培训情感交流。通过提升情感因子,农民工能够对创业培训具备较客观的认识,能够对创业培训作出客观性的评价[9]。效应因子主要靠培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业项目实践才能显示出来,对于效应因子的评价比较复杂,不能因为有些失败项目否定创业培训的效用,而更应该从整体上全面地评价创业项目的成效,从而对创业培训持公众理性的评价[10]。
表1 方差贡献分析
表2 农民工创业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