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年来中国举重运动的发展历程与时代价值

2019-05-09 03:36杨棠勋杨世勇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举重队世界纪录金牌

杨棠勋,杨世勇



建国七十年来中国举重运动的发展历程与时代价值

杨棠勋1,杨世勇2

1.乌克兰国立体育运动大学,基铺 乌克兰;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学和逻辑方法对1949—2018年建国七十年来中国举重的发展历程与时代价值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举重先后经历了初创发展,系统训练与创新提高,“文革”后恢复,探索独特道路达到世界水平,进入世界领先水平五个时期。期间创造了辉煌成就,获奥运会金牌31枚。中国举重发展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引领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为竞技体育标榜示范;为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国际化增添了新的动能。

中国举重运动;发展历程;时代意义;时代价值

1 选题依据

举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2019年)至今70年来中国举重运动的发展历程与历史成就,准确把握中国举重不断发展的核心内涵和时代意义,对竞技水平提高和体育强国建设均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方法

查阅中英文文献资料200余篇,有关著作70余本。2017—2019年采用面谈调查、问卷调查IWF(国际举联)、CWA(中国举协)的有关官员、专家、学者、著名教练员、奥运会冠军等50余人。采用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统计了1949年—2018年在70年重大举重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的成绩情况,得出了有关结论。

3 研究结果

3.1 举重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770年—公元1840年)

举重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就有了举重和有关大力士的记载[1]。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702年)翘关、负重成为武举选士项目之一[2];明朝(1368-1644年)的武考中有举石头、举大刀绕身运转项目[3]。清朝(1636年—1912年)的武举考试选拔武官以展现力量的开弓、舞刀、掇石为武考项目[4]。上述武考内容以及中国古代的传统举重如负重,举石头、举石担,举石锁等虽然没有走上国际化的竞技道路,但是在中国民间有较大发展,也是中国武术发展力量的练习方法之一。

3.2 现代举重在中国的发展(1840年-1949年)

1929年,利用杠铃的国际竞技举重运动传入中国上海[5],1935年6月25日,中国加入国际举重联合会[6]。1935年10月16日,旧中国第6届全运会在上海市举行,男子举重成为表演比赛项目,并创立了5个级别的中国男子举重纪录。

1936年8月,中国3名举重运动员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举重60kg级、67.5kg级比赛,名列16名-20名[7]。

1948年5月,旧中国第7届全运会举重比赛在上海举行,一位名叫何丽英的女士参加了女子举重表演比赛,她的成绩为推举40kg,抓举47.5kg,挺举62.5kg[8]。

3.3 当代举重在中国发展的五个阶段(1949年-2018年)

3.3.1 初创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举重运动在较低的起点上迅速发展起来。1952-1955年,先后举办过3次全国性的举重比赛,当时举重水平相对较低。

1955年初,部分省市举重队和中国举重队成立,中国举重队9名队员到苏联学习训练了半年,成绩提高很快。1956年6月7日,中国56kg级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上海石破天惊的一举,以挺举133kg打破了世界纪录,举重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项目,擂响了中国体育健儿勇攀世界高峰的辉煌战鼓!

1956-1959年,陈镜开等3人在4个体重级别上先后11次打破挺举世界纪录[9],56kg级、67.5kg级、82.5kg级的总成绩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举重水平在此时期提高较快的原因是:到苏联短期训练,学习苏联举重的先进经验;坚持全年系统训练,每周训练5-6次;注重技术创新,普遍采用先进的下蹲式举重技术。陈镜开、黄强辉、赵庆奎均采用下蹲式挺举提铃至胸技术打破了世界纪录。

1958年8月19日由于涉台问题,中国退出了国际举重联合会[10]。

3.3.2 系统训练与创新提高时期(20世纪60年代) 1960-1966年,中国举重队先后有8人19次打破推举、抓举、挺举世界纪录。1966年,中国56、60、67.5、82.5kg级4个级别的总成绩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中国举重队和各省市举重队就坚持了系统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每周训练至少6次,并加大了训练负荷,提高了负荷强度。同时,对推举、抓举、挺举练习项目的比例,辅助练习项目的安排等进行对比研究,获得了有关结论。在选材、恢复措施、医务监督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较大进步,这都促进了举重水平提高。

中国举重发展也有教训。1960-1962由于结合举重实际不够,国家队和部分省队盲目进行大运动量训练,采用了一些与发展举重竞技能力结合不够的练习,如大量的有氧练习(1500m跑)、扛着杠铃跑400m等,导致部分运动员膝部损伤较重,专项成绩下降。

由于政治原因,中国1966年开始进行“文化大革命”,中国举重队和中国各省市举重队解散,举重水平下降。

3.3.3 “文革”后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 1966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举重的发展停顿了7年。在此期间世界举重发展很快,取消了推举,举重级别增至9级,世界纪录迅速提高。1973年举重项目恢复后,中国与世界水平已经有了较大差距。

1974年5月,中国恢复了在国际举重联合会的会员协会。同年9月,中国派出2名运动员首次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但成绩不佳。

在这种形势下,广东队、广西队等结合实际,学习苏联、保加利亚等强队经验,进行早期选材,率先采用“一天两次”训练法,加大训练量,每周练习次数增加到9次,每天训练量增加到50~70组,同时加大了训练强度,这些措施促进了成绩的回升与提高。

1979年11月在希腊举行的世界男子举重锦标赛上,52kg级运动员吴数德以抓举110kg的成绩,成为中国首位举重世界冠军。

3.3.4 探索独特道路达到世界水平时期(20世纪80-90年代) 1980-1983年世界举重水平在很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而同期中国举重水平提高并不显著。面对严峻形势,中国队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先进经验的学习。(1)请进来,先后两次聘请保加利亚专家来华讲学和指导中国青年举重队集训;(2)派出去,中国举重队于1984年初,应邀到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的埃里温与苏联举重队短期共同训练;(3)在实践中力求创新,不断探索举重训练的规律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举重成绩迅速提高。中国男队在1984年奥运会获4枚金牌,1996年奥运会获2枚金牌。1995、1997、1998年3次荣获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轻中级别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国部分省市于1984年开始成立女子举重队,在1987~1999年举行的第1~13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中国队获金牌256枚,占国际举联颁发金牌总数339枚的75.5%,并先后12次获团体冠军。此外,中国选手400余次创超女子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女子举重的王牌队伍,金牌之师。

为促进女子举重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92年12月国际举联和中国举协在北京商讨了相关事项。1993年-1999年中国女队在举重世锦赛上在保证获团体冠军的情况下,减少了参赛级别和金牌获奖面[11],使金牌向更多国家分流,推动了女子举重成为奥运会项目。

3.3.5 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时期(2000-2018年)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举重强化科学训练,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又具有创新性的改革,竞技成绩进一步提升。特别是2000年女子举重成为奥运会项目后,中国女子举重的优势在国际赛场得到了最大展示。在2000、2004、2008、2012、2016年奥运会上共获14枚金牌。创造了光辉业绩。

但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由于中国女队个别教练员铤而走险和某些管理方面出现的失误,中国有3枚女子举重金牌因涉兴奋剂被取消,留下了深刻教训。

中国男子举重在2000-2016年的第27-31届奥运会上共获11枚金牌,在小级别和中级别上全面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大级别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4 中国举重创造的辉煌成就

举重是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项目。1949—2018年,在70年的历程中,中国举重创造了以下光辉业绩:

荣获奥运会金牌31枚,世界男子举重锦标赛金牌131枚,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金牌362枚,世界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金牌220枚,世界青年女子举重锦标赛金牌220枚,世界少年男子举重锦标赛金牌40枚,世界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金牌55枚。中国举重运动员还先后95次打破男子世界纪录(注:国际举重联合会只承认中国创造的64次男子世界纪录,因为中国1958—1973年退出了国际举重联合会,在此期间创造的31次世界纪录未予承认[12]),568次打破女子世界纪录,67次打破青年男子世界纪录,277次打破青年女子世界纪录,21次打破少年男子世界纪录,23次打破少年女子世界纪录,合计1051次创破各层次世界纪录,占世界各国或地区创造世界纪录总数(4752次)的22.11%[13]。中国为世界举重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3.5 中国举重发展的成功经验

中国举重运动的成就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并使系统趋于优化的结果。中国举重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举重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这些:

(1)坚持党的领导和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科学管理,政策激励,以人为本;

(2)强化科学选材,技术上精雕细刻,训练中求实创新,科学训练;重视科技攻关,后勤保障,医务监督;

(3)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全国有101个举重后备人才基地,培养机制完善;

(4)注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举重管理工作者的培养;努力树立和倡导教练员忘我奋斗,运动员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注重理论研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附表 中国举重运动员获奥运会冠军统计[14](1984-2016年)

姓名性别级别成绩(kg)竞赛名称日期地点 曾国强男52kg级235第23届奥运会1984-07-30洛杉矶 吴数德男56kg级267.5第23届奥运会1984-07-31洛杉矶 陈伟强男60kg级282.5第23届奥运会1984-08-01洛杉矶 姚景远男67.5kg级320第23届奥运会1984-08-02洛杉矶 唐灵生男59kg级307.5第26届奥运会1996-07-22亚特兰大 占旭刚男70kg级357.5第26届奥运会1996-07-24亚特兰大 杨 霞女53kg级225第27届奥运会2000-09-18悉尼 陈晓敏女58kg级242.5第27届奥运会2000-09-19悉尼 林伟宁女63kg级242.5第27届奥运会2000-09-20悉尼 占旭刚男77kg级367.5第27届奥运会2000-09-20悉尼 丁美媛女﹢75kg级300第27届奥运会2000-09-24悉尼 石智勇男62kg级325第28届奥运会2004-08-16雅典 张国政男69kg级347.5第28届奥运会2004-08-17雅典 陈艳青女58kg级237.5第28届奥运会2004-08-17雅典 刘春红女69kg级275第28届奥运会2004-08-19雅典 唐功红女﹢75kg级305第28届奥运会2004-08-24雅典 陈燮霞女48kg级212第29届奥运会2008-08-09北京 龙清泉男56kg级292第29届奥运会2008-08-10北京 张湘翔男62kg级319第29届奥运会2008-08-11北京 陈艳青女58kg级244第29届奥运会2008-08-11北京 廖 辉男69kg级348第29届奥运会2008-08-12北京 刘春红女69kg级286第29届奥运会2008-08-13北京 陆 永男85kg级394第29届奥运会2008-08-15北京 曹 磊女75kg级282第29届奥运会2008-08-15北京 王明娟女48kg级205第30届奥运会2012-07-28伦敦 李学英女58kg级246第30届奥运会2012-07-31伦敦 林清峰男69kg级344第30届奥运会2012-08-01伦敦 吕小军男77kg级379第30届奥运会2012-08-02伦敦 周璐璐女﹢75kg级333第30届奥运会2012-08-06伦敦 龙清泉男56kg级307第31届奥运会2016-08-07里约 石智勇男69kg级352第31届奥运会2016-08-10里约 邓 薇女63kg级262第31届奥运会2016-08-11里约 向艳梅女69kg级261第31届奥运会2016-08-12里约 孟苏平女+75kg级307第31届奥运会2016-08-14里约

(5)从1992年开始,就积极协同并配合国际举重联合会的相关要求,努力推动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使中国的举重优势得到充分展示。

3.6 建国70年来中国举重发展的时代价值

3.6.1 引领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举重运动员就以刻苦训练,不惧困难,忘我奋斗,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先后有10人31次打破5个级别的11项世界纪录,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的奋斗精神,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抒写了壮丽的辉煌篇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举重与国家的发展同期、同向、同步跃进,创造了更加辉煌的历史成就,在奥运会上共获31枚金牌。1978-2018年,中国男女举重健儿获世界锦标赛金牌493枚,合计1051次创破各层次世界纪录。举重成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引领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世界。

3.6.2 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竞技体育的发展之路。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有创新则兴,无创新则衰”。中国举重的教练员群体在解放思想中与时俱进地用创新引领发展。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先进经验的学习与交流,始终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谋发展。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是新时代中国举重的鲜明特征。

中国举重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并提炼出了以下创新:

(1)技术创新。用下蹲式提铃至胸取代欧洲运动员普遍采用的箭步式提铃至胸;用规范的出髋上推革新了含胸式上推;用下蹲式上挺创新了箭步式分腿上挺;

(2)选材创新。重视运动员的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测试,特别是血睾酮水平和血皮质醇水平的检测;

(3)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精选训练内容,革新训练项目,将国外通用的30余项训练内容精选到10余项;全面采用“一天两次训练法”,在儿童少年中进行早期选材训练;研究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关系,重视训练强度与质量;

(4)科学训练创新。中国队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走训练、科研、医学监控一体化的道路;实行“小周期、快节奏、多课次、高强度、针对性、全方位、大运动量系统训练”。此外,在基础训练阶段打好技术和专项基础,在专项提高阶段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在最佳竞技阶段充分展示训练水平,在竞技保持阶段延续最高竞技水平都是夺取优胜的重要法宝;

(5)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举重队和有关科研人员对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获得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重要结论,并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取得了突出效应。中国举重队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对中国其它竞技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以及优秀运动员力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移植、借鉴和参考作用;

(6)重视举重比赛成功率,一把保成功,二把上水平,三把拼实力。

革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训练方法,是中国举重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中国举重践行的创新理念,科学训练等,在实践层面论证和提供了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新思维。

3.6.3 为竞技体育发展标榜示范 举重是我国竞技体育成绩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的陈镜开,到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出来的吴数德、占旭刚、杨霞、陈艳青、陆永、龙清泉等,中国举重“不惧困难,勇于奉献,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遇强越强,追求卓越;刻苦训练,勇攀高峰,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同“中国女排精神”“中国乒乓精神”一样,成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

3.6.4 为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国际化增添了新的动能 举重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举重项目的商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以及竞赛改革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40年来,举重项目的观赛人数不断增加,中央电视台举重直播的场次大幅度增多,举重项目的收视率不断增高。举重竞赛下基层,举重U系列竞赛改革,举重竞赛世界一流先进器械设备的研制(中国张孔杠铃连续成为2008年,2016年,2020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官方指定器材),举重项目的市场化规模等不断扩大,中国举重队,部分省市运动队获得的社会赞助不断增多,中国举重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派出的举重教练走向了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为世界举重运动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中国举重为体育事业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增添了新动能的同时,也对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创造了“无形”价值,实现了举办大型赛事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进步,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

4 结 论

(1)举重在中国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代举重于1929年传入中国,1935年中国加入国际举联,1936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1948年中国首次出现女子举重。

(2)1949-2018年,中国举重先后经历了初创发展时期,创新与提高时期,动乱后恢复时期,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并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时期,男女举重全面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时期。

(3)中国举重荣获奥运会金牌31枚,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493枚,创破各层次世界纪录1017次,为世界举重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4)中国举重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举国体制,科学选材与训练,技术上精雕细刻,训练中求实创新,强化后备人才培养,科学管理,重视后勤保障与医务监督,积极推动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

(5)中国举重发展的时代价值:引领了竞技体育走向世界,为改革开放蓄势助力;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为竞技体育标榜示范;为体育产业发展和体育国际化增添了新的动能。

[1] 杨世勇.中国举重史[M].成都体育学院,1987:4

[2] 欧阳修,宋祁(宋朝).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1169~1170.

[3] 钱光鉴,杨世勇.中国举重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21~23.

[4] 赵尔巽,柯劭忞.清史稿. 选举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77:3172~3173.

[5] 钱光鉴,杨世勇.举重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122.

[6] Gottfried Schodl.The Lost Past-A 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M].IWF 1992.193.

[7] 赵竹光主编.健力美第4卷第5期.商务印书馆,1937:33~34.

[8] 钱光鉴,杨世勇.中国举重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63.

[9] 谢亚龙,王汝英,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社.1993:372~374.

[10] 钱光鉴,杨世勇.中国举重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111.

[11] 钱光鉴,杨世勇.中国举重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352.

[12] Gottfried Schodl.The Lost Past-A 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M].IWF.1992:207~239.

[13] 杨世勇主编.世界举重大赛概览和创破世界纪录进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1~51.

[14] 杨世勇主编.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举重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8~18.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Weightlifting Movement in the Seventy 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 R CHINA

YANG Tangxun1, YANG Shiyong2

1.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of Ukraine, Kiev, Ukraine; 2.Chengdu Sports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investigation, mathematics and logi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of Chinese weightlifting in the 70 years since 1949-2018,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hinese weightlifting has gone through five periods: initi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recovery after turmoil, exploration of a new development path, and comprehensive entry into the world leading level. During this period, he mad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and won 31 Olympic gold medals. The epochal value of China's weight-lifting development is mainly embodied in: leading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to the world, building momentum for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viding new think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demonstrating competitive sports; adding new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internationalizationr.

Chinese Weightlifting Movement; Development Course; Time Significance; Time Value

1007―6891(2019)02―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01

G884

A

2019-02-27

2019-03-20

本文为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夏季冬季奥运会冠军群体成长特征研究》系列成果,(批准号:16BTY090)。

猜你喜欢
举重队世界纪录金牌
迟来的金牌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中青旅联科成为国家举重队独家市场开发及传播推广合作伙伴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治理视野下中国男子举重队教练员工作方式特征分析
中国举重队被疑管理混乱
有惊无险的金牌
长池世界纪录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