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静 杨冬梅
摘要: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储备力量,以何为美的价值观教育是其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是事物呈现形相于直觉时的特质,美是超越于实用和科学之上最有价值的一面,美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经。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应树立以“真”、“诚”为美的正确价值观,尊重医学科学规律,追求真理,敬畏自然。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应树立以“善”、“仁”为美的正确价值观,将“至善”作为人生境界的永恒追求。真正的美不是小我的美,而是真正以人民的需要为前提,是群体和社会大我的美,是具有崇高精神的美。
关键词:医学生;思政教育;真;善;美
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此文件中指出美育是一种人格教育,与道德建设和人格培养密切相关。“当今世界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审美观念必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形态。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更是加剧了中国青年审美观念的转变。在这眼花缭乱、五彩缤纷的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审美方向呢?”[ 张治银. 美的本质——以人民的需要为美[N]. 社会科学报,2019-10-17(003).]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储备力量,以何为美的价值观教育是其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美的涵义及美育的意义
美不仅是大自然固有的,也是伴随人类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关于什么是美,中西方的智者们有许多不同的定义。《论语》中说“里仁为美”,《孟子》中说“充实之为美”,《荀子》中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开启了对“美本身”的思考,对“至善”境界的追求。柏拉图认为美即理念,是永恒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包含在具体事物之中的,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 罗群.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比较及影响[J].求索,1986(04):72-76+50.]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说道:“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美感经验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相于直觉时的特质。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蔡元培先生致力于美育实践,将美育写入教育方针,认为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经。苏霍姆林斯基说:“美似乎在打开人对世界的看法,经过长期的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突然感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恶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医学生通过有效的美育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
二、以“真”、“诚”为美
2018年1月4日,南京初雪。63岁的刘老先生独自去鼓楼医院就医,途中不幸摔倒并昏迷。碰巧王轶医生路过,第一时间进行了急救,之后,老人被送到鼓楼医院急诊科。排查心电图提示老人心肌梗死,心脏科医生建议立即进行急诊导管手术治疗。导管手术治疗,需要本人或家属签字才可以进行。然而联系上家属后得知其赶到医院需要一两个小时。如果等家属赶到再做手术,老人很可能会再次猝死,随着脑损伤的发生,也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在危急时刻,急诊科王军主任提出先救患者,因为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而导致的后果他来负责。王军主任尊重医学客观事实,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真诚对待患者的职业精神和崇高美德。
求“真”代表着一种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真与假相对立,真是客观事物真实存在的属性,假是虚幻事物的属性。“诚”是天之道,是底线道德。医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应树立以“真”、“诚”为美的正确价值观,尊重医学科学规律,追求真理,敬畏自然。习近平主席指出若生产发展不遵循客观自然规律,将会导致文明衰败的“自然界的报复”。
三、以“善”、“仁”为美
2018年4月9日,南京珠江大厦附近一位老人突然休克倒地,两位医生恰巧路过,立即对该老人进行抢救。据目击者称,当时两位医生并不是到珠江大厦,只是在出租车上看到人多,怀疑有人需要急救,半道下车,为昏迷老人进行了近四十分钟的心肺复苏。记者随后采访到了两位救人医生,一位是南京玄武医院麻醉科主任周莹,当时参与抢救的是她和自己的老师,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侯重庆医生。周莹医生说:“自己本来就是急救医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遇到了肯定不会袖手旁观,这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则新闻报道中,体现了医者的良善和仁爱之心。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最美的人。
柏拉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善与恶对立,善与恶是指作为社会化了的人类的思想行为对于他人和对于社会是否有利或有害的属性(如善念恶念和善行恶行),它是属于道德论方面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包含善的另一种表达是“仁”。《论语》和《孟子》提出“里仁为美”,“里仁”可以指“以仁德为邻居”、 “与仁共处”或“居住于仁德之地”等,这就是孔子经常说的“亲仁”、“依于仁”。在人生观上强调把仁作为人生的根本,而以仁为本的人生就是美的。医者仁心,医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应树立以善为美的正确价值观,将“至善”、“仁爱”作为人生境界的永恒追求。
美是一种强烈的主观情绪,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真正的美都不仅仅是外观和形式的美,不是小我的美,而是群体和社会大我的美。作为观念的范畴,美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转换而不断变化的。但美的本质——是否真正以人民的需要为美,这个检验标准永远不会过时。青年要善于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审美的方向,找寻美的真谛。
愿广大医学生致力于做一个真正美的人,求真、向善,且有崇高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
[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3]牛宏宝.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马征.荀子美学思想研究[J].孔子研究,2001(06):31-37.
[6]罗常军.柏拉图美与艺术关系思想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3-127.
[7]范玉刚.不落言筌与审美自觉——苏格拉底之于美学思想史的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2(06):98-101.
[8]黄健云,黄莉.方法的转型和视域的创新——柏拉图美论思想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61-65.
[9]罗群.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比较及影響[J].求索,1986(04):72-76+50.
[10]黎明辉,王经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善美特质[J].理论导刊,2020(01):4-9.
[11]孙迎光.析德育中的善美关系[J].南京社会科学,2005(10):78-81.
[12]周原冰.论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J].东岳论丛,1982(04):22-27+31.
[13]柏拉图(古希腊)著.会饮篇英汉双语[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61.
[14]谭好哲.“里仁为美”: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元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2013,33(03):125-131+139.
[15]张治银.美的本质——以人民的需要为美[N]. 社会科学报,2019-10-17(003).
作者简介:
朱世静,女,河北省邢台市,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