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晔
随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颂布,一、二年级增加了科学课,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直在三至六年级进行教学的科学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科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树立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可是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小”做起。
一、习惯养成定规则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他們的生理、心理和生活习惯上并没有真正准备好面对这次巨大的转折,老师要减慢节奏,减缓坡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爱上科学课。
学生实验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之前,要先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验前的小儿歌;如:实验交流要轻声;别人发言要倾听;使用器材要小心;实验过后要整理。让学生理解做实验的步骤,做好实验要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后的整理要求,提交给学生交待好,这样学生就能有序的进行实验,并做到实验要求。
二、引领示范去带动
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很多有兴趣的内容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尤其是实验环节;孩子们容易对实验产生兴趣,但是兴趣往往也容易让孩子们忘记课堂,且没有目地的去进行自己觉得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带着目地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事情很重要,在观察实验《观察一片叶》的过程中,学生们拿着自己带来的树叶都不知道该如何观察,就拿在手上揉来揉去的,还没有观察,树叶已经没有形的烂掉了,还怎么观察啊。
首先,把树叶交到孩子们手上的时候,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小生命,我们要爱护它们,那么,你打算怎样来观察它们呢?学生回答说:“用眼睛看”,看,这个同学的方法真棒,要看它的什么呢?看它长的什么样子,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看它们的大小,有了眼睛看,学生自然就可以说出“耳朵听”“鼻子闻”等的方法;理出了方法,教师的演示也很重要,现在请你看一看,我是怎么做的,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一边看,一边学,慢慢地孩子就会循序渐近的学会了老师教给他们的观察方法;有了一个有目地的学习习惯,孩子们不在是盲目的学习了,他们就会有条理的进行科学观察事物。
其次,在实验课堂中,让学生逐步的对实验室的器材进行了解和应用,就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课堂纪律,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器材使用习惯,在实验室上课,孩子们更是兴奋无比,怎样按住孩子们的兴奋劲,又不让孩子们失去对去实验室上课的兴趣,掌握好这个度也有办法,去实验室之前,要先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实验室是干什么的地方,里面有什么,我们会去干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给学生分好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然后对每个小组提出要求,孩子们来到实验室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让小组之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实验室上课做的好,做的认真,还能找到我们今天所要的答案;我们就将给这样的小组一些奖励。
学生们带着任务来到实验室,刚开始的兴奋劲一定是有的,可是,经过老师的约束和点评,学生们会对课堂要求有了一定的注意,这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老师一定要做好要求,并及时给予点评,做的好的同学多加鼓励,做的不好的同学要引起注意;这样,学生就会在以后慢慢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老师的要求,课堂的内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明确的方法,孩子们就有了明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样,孩子们慢慢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习惯和方法。
三、把握特点抓本质
一年级的科学课虽然内容简单,但因学生识字量少,很多科学记录只能通过口头描述或者画图来完成。一年级的学生心智特点导致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天马行空;在画图时,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漫无天际的画;甚至会画蛇添足,随意修饰。做为科学老师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科学精神。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习惯的同时,把握好课程特点,引领学生不断领会科学的本质。
在《观察植物的叶》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观察叶的基础上,自己来画一画植物的叶,这里不是想象画,是要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植物的叶,并要求根据学生认识到的植物的叶的形状、特点来绘画出一片完整的叶子来,因此,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示范画一下一片完整的叶子来,让学生先跟着老师的方法来画一画,找一找哪里是植物叶的叶片、哪里是叶柄、叶脉;教师细心指导学生画的过程;画了后,老师可以用投影进行展示并点评;通过有效的示范、指导、评价,教师引导一年级的学生区别与美术课中画的图不同,让学生知道学习科学要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基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学会学习科学、从小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从小不断构建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生一生学好科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