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原因,并阐述了流行歌曲给高校学生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流行歌曲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保持良好的审美观,有益的内容应该吸取,有害的内容需要摈弃,最后总结出利用健康的流行歌曲促进大学生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流行歌曲;高校学生;鉴别;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217-01
一、高校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的原因
1.流行歌曲的音乐特征符合高校学生的审美需求。首先,流行歌曲的歌词多是通俗化的语言,朗朗上口、词意朴素、亲切自然,贴近当代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其次,曲式构建凝练简短、音律优美,易于掌握、熟悉及传播;再次,流行歌曲拥有多元化的内涵,在审美上符合高校学生对创新力、想象力、感性等原因的思索与感悟。大学时光里所接触的新思维、新生活、新问题等给予当代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流行歌曲在这种情况下极易被广大学子们接纳并表现出来。
2.流行歌曲符合高校学生对时尚潮流的追求。流行歌曲自身拥有非常强烈的时尚感,它特有的时代韵味深深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当代高校学生渴望时尚,追逐潮流,并拥有独特的性格,跟流行歌曲之间很容易产生共鸣。高校学生们正是新阶段的最具有现代气息的前卫先锋力量,他们思维活跃、充满豪情的面对生活、并且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喜欢寻觅时尚,领先时代潮流,流行歌曲正好贴合大学生群体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诉求。
二、流行歌曲给高校学生带来的影响
1.积極影响:其一,流行歌曲易于掌握和表现,易于衬托出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共鸣,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二,健康的流行歌曲陶冶心灵,缓解压力。流行歌曲具有易于传唱的旋律,节奏舒缓轻柔,内容浅显直白,感情真挚,演唱流行歌曲可以调节和放松情绪,可以缓解压力;其三,流行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聆听和演唱流行歌曲的过程中,探求音乐内涵,让本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来,在持续学习中探索,求得灵感,便可创作出新的流行歌曲。
2.消极影响:其一,庸俗化的流行歌曲质量低劣,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一些出版商不注重歌曲本身的品质,纯碎以盈利为目的,致使歌曲与音乐的本质产生了偏差,这类歌曲的质量从自身上就下降了,导致流行歌曲出现了庸俗化的特点。此类劣质的歌曲广泛流传于高校学生中,在心理上会给高校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其二,低劣的流行歌曲引导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价值及道德观。部分流行歌曲包含了许多杂乱的文化交集点,表达出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让一些学生固有的道德观念发生改变,尤其是意志力本就不坚强的学子,极易受到影响。
三、如何利用流行歌曲来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
高校学生尚在不断学习新文化新知识的时期,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知识涵养相对不足,知识体系的形成还不够完善,防止一些庸俗劣质的流行音乐产生负面影响,利用健康向上的流行音乐促进学生成长,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势在必行的工作。
1.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喧嚣的歌曲使人烦躁不安,优美动人的歌曲能沁人心脾,明快阳光的歌声让人积极向上,抑郁的音乐使人压抑,高亢向上的乐曲让人勇于奋进。教师应当引导大学生维持对流行歌曲的审美雅兴,注重鉴别流行音乐的思想内涵。只有学生们受到了正确的歌曲音乐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才可能自觉自愿主动地去接受这种审美,才能够把歌曲中美的那些东西捕捉到、正确地识别、处理好,并产生好的效果。学生这种对艺术美的感觉来源于对审美对象的认知,并且在对审美对象的进一步认识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心理因素的参与,表现出个体的审美取向和个体特有的心得。就歌曲来说,着重表现的是人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进而曲折地表现生活。创作者把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主要内容,就是人的情感。
2.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是一种大众化的音乐表现形式,要想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它,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提高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强音乐鉴赏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流行歌曲是多元文化的一种,通过与严肃音乐作品的对比,广泛认知流行歌曲的实质。第二,合理利用学生们对流行歌曲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流行歌曲和其他歌曲的渊源,引导他们认识到理论基础对于各种音乐艺术触类旁通的重要性,从而自愿地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第三,合理利用校园广播及其他媒介,每天精选校园播放的歌曲,用优秀的音乐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感受优秀作品的美,提高对流行歌曲的鉴赏力。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青春年少,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不成熟,还没有很强的审美辨别能力,盲目追求社会潮流,所以必须适当的引导。思想和素质教育都要跟上,要用健康的音乐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之成为健康、阳光、向上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谢萍.如何全面正确认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
[2]罗肖笑.中国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萌芽[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
[3]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J].音乐艺术,2003.
[4]周慧喆.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时代曲的产生和传播[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