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民生体育观刍议

2019-05-08 03:14孙一磊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竞技全民

孙一磊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论述十九大会议精神对体育的深刻阐释,并对当下竞技体育观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民生体育的内涵,指出民生体育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全民健身、和谐社会三个方面的当下价值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民生体育

改革开放四十载,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快车道,伴随着物质资料的充足发展,国家领导和社会工作者逐渐关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民生问题不仅是最基本的生存,而且不断顺应时代,追求幸福。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经将民生问题放在今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十分关注这一问题的处理与解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很多造福于人民的民生项目。十九大提出,坚持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体育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体育有利于人民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方式,丰富业余生活,促进人民健康成长等,让体育融入人们生活成为使然。民生体育应运而生。

1.通过十九大深刻理解民生体育

李荷皎撰文指出严格意义上的“民生体育”即为政府必须将广大民众对于体育方面的需要放在突出位置上,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的体育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进而不断提升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满足广大民众的体育需求,进而提升民众的生活满意度[1]。十九大报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发展,目前国内发展的首要矛盾早已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今社会发展不均衡间的矛盾。”民生体育建设就是以体育促进人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这和逐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完全吻合的。

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到:“大力推崇和提倡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进步,对于高效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势必要关注体育事业的建设问题。加强民生体育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体育发展的成果,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民众的物质与文化需求,真正实现体育健身、体育强国的最终目标。

2.对竞技体育观念的反思与超越

竞技体育观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新时代的体育发展,反思竞技体育观的弊端,顺应时代发展,民生体育观呼之欲出。所以,在对竞技体育思想与理念进行反省的环节,就有專家认为,竞技体育的发展难度非常大,且对于竞技运动员的要求非常之高。因此,竞赛技能对于一个体育运动员来说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并非是运动员需要具备的所有能力,他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将自己培养成一个综合型的体育人才。但是切忌不要让体育运动员尤其是竞技者背负上压力,这不利于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个性方面有阻碍与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极易造成体育事业的发展走向出现偏差。此外,正是因为此种单一化的体育理念与思想,才阻碍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在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不断更新竞技体育理念,并将民生体育思想贯穿其中。

民生体育观念的出现是以竞技体育思想为基础和依垫的。严格意义上说是对以往体育发展思想的扬弃。换句话而言,在倡导民生体育理念的同时,并非全盘否定以往的竞技理念,而是继承其中的优秀成分,进而不断创新与完善的过程。不过,民生体育理念就是对竞技体育理念的延伸与拓展,也就是说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文化成分[2]。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将体育理念与文化成分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弱竞技体育思想与理念造成的阻碍作用。所以,民生体育理念是贯穿整个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3.民生体育观的实质

严格意义上而言,民生体育观在本质上是源于“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换句话而言,就是民生体育理念正式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生命的主要推动力与原动力即运动。体育运动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在于提升身心素质与身体各项机能,这是对自身高度负责的体现。所以,体育即为一类自主化、自觉性的人类生命活动。简单而言,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运动都是自主性的。体育运动的本质在于生命机体的持续运动,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运动的目标。这是民生体育思想与理念的主要体现。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生命运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因此,体育运动的作用并非局限于给运动员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更多的会对全人类的发展提供正向作用。从这一角度进行考量,全人类的个体都需要以运动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里所讲的运动员是严格意义上从事体育行业的运动员。所以,运动更加倾向于被解读为“专业”化概念,这与民生体育理念之下的体育全民化相悖。从广义的角度考量,任何个体都需要将运动视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换句话来说,任何个体都可以成为运动员。民生体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早期的竞技体育思想,而是逐渐奉行全民体育的发展理念。卢元镇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体育生活化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而言起着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这是和当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念相匹配的。”[3]

4.民生体育观的当代意义

4.1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正向全面的体育理念革新,一定会推动体育事业的进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步入全新的里程。在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环节,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体育项目的产业化,即为紧紧围绕民生体育理念的发展宗旨,并不断顺应体育市场发展走向的产业化进程。民生体育理念所推崇的是体育全民化,当体育真正地达到全民普及时,就可以真正地实现体育全民化的目标,进而不断拓宽体育市场。伴随着体育市场的日益拓展,投身于体育事业当中的个体日益增多,大众对于体育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换句话而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可以增强身体素养,又可以提升生活质量。所以,体育全民化是实现体育产业化的必备前提。反之,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体育市场化的进程。所以,在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将体育全民化和产业化相结合,只有最大限度地依靠全人类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4.2对全民健身的促进作用

民生体育理念是实现体育全民化的必备思想,其推崇的就是全民健身。目前,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发展水平相较于海外国家尚存在差距。所以,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及海外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方法在于不断培养社会大众的体育锻炼意识。任何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全民综合素养的提升,决定全民综合素养的关键成分在于身体素质。尤其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生活压力日益增加,更凸显了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是这一理念的真实体现。必须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快强度的生活节奏。除此之外,文娱休闲活动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社会大众既能够在文娱过程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又能够真正地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4.3对和谐社会的促进意义

体育既可以借助体育全民化方式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一个国家体育竞技能力的提升,是民族实力的体现,同时是一个国家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呈現[4]。个体发展与自身身体素养的失衡即为,个体因为过于依靠科技手段的支持与保护,进而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确保自身身体健康水平维持在稳定水平。例如,一些人过于依靠保健品的使用,以及很多老年人群体需要借助医药产品的力量才能生存或提升生活质量。简单来说,从这一侧面可以说明科技手段对于社会大众的消极影响。但是,体育被视为是一类单纯的自然活动。社会大众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时候,可以让自身身体机能得到充分的运转,进一步提升一系列自卫实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定位于最大限度地推动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和谐发展。

除此之外,体育兼具自然与社会两种属性。在体育运动与锻炼环节,最大限度地培养社会大众及广大参与者的体育理念与体育意识,并将其切实贯穿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言而喻,个体所尊崇的体育理念正是自身生活理念的外在体现。在不断贯彻与推动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一定会促进当下社会的革新。换句话而言,民生体育理念既可以在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又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模式创新。良好正确的民生体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荷皎.和谐社会下民生体育建设的理论及实践探讨[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10):47.

[2]田麦久.北京奥运会与中华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8(7):50.

[3]卢元镇.“体育生活化”值得称道[N].中国体育报,2009-2-25.

[4]张晓红.试用系统方法分析体育与人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性[J].辽宁体育科科技,2003(3):77-78.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竞技全民
全民·爱·阅读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竞技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可持续全民医保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