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新
摘要:广东汉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是祖先留下的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而广东汉剧作为广东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应该与其它自然物质资源一样,受到人了[]的重视和呵护。汉剧想要得到振兴,关键在创新。广东汉剧的发展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传统的理性继承正是当代人所应具有的文化传承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对广东汉剧的现状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在理论层面上廓清认识,进一步认识保护广东汉剧的重要价值,为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创建广东文化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广东汉剧;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27-01
一、前言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规模之大、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影响之广,都可以称为表演艺术的古今奇观。而广东汉剧就是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二、当前广东汉剧的生存状况
(一)当前广东汉剧文艺院团的发展现状
目前,现存国有文艺院团仅有四个,生存空间、流广区域以及受众群体不断萎缩,政府对剧种经费投入不足。院团软硬设施薄弱,体现在基本没有标准剧场洛县、镇剧场都己拆除)。比如,广东汉剧院大楼于2006年8月动工兴建。大楼建筑含主体剧场(即现亮胜艺术中心)、排练场(即现“南国牡丹”剧场)、练功房、舞美制作室、录音棚、化妆室、展览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单身宿舍、倉库等。2008年9月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但由于客观原因,项目竣工时,原本属于剧院的亮胜艺术中心剧场却为市电视台管理使用。因广东汉剧院没有一个主体剧场,造成剧院只能在排练场(即现“南国牡丹”剧场)开展排练、演出工作;因现有排练场和演出剧场在设计和建造上完全不同,排练场不但不能开展大型演出活动(特别是戏曲艺术演出),更不能发挥剧场应有功能,严重影响一个剧种艺术的传承发展;由于亮胜艺术中心剧场与剧院大楼在建筑设计上的水电、消防等设施相连,造成管理上的诸多不便。
(二)当前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运营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大局为中心,全力推进“出人出戏出效率”的目标任务:
1.抓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返聘退休老前辈、外聘专家教授等对演职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选送青年演职员到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进修学习,支持、激励青年演员在不同赛事中争金夺银,举办广东汉剧幼苗班等有效举措,全力做好汉剧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2.抓服务效能建设
精心创排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剧(节)目,积极实施‘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工程和广东汉剧“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进军营书丛演活动,广泛宣传计生、环保等涉及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政策法规,同时利用周五、周六晚免费为市民开放演出,让广大群众享受健康活跃的文化成果。
三、保护广东汉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保护广东汉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客家本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有着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意义。
(一)学术价值
广东汉剧源远流长、文本诗化、表演严谨,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保持了比较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题材广泛,唱、做、念、打、舞、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粤东民间音乐的精华,在皮黄声腔中别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社会、历史、语言、伦理、民俗等诸多学科都有宝贵的研究价值。
(二)人文价值
广东汉剧既注重历史题材的表现,又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体现了中国老百姓历来的优良传统,并演绎出普通老百姓的勤劳、爱国、爱乡精神。广东汉剧及其活动,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地人民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客家地区的城、乡,凡有喜庆、祭祖活动,均有邀请广东汉剧前来参加庆贺演出,俗称“演大戏”。梅州历来就是著名的侨乡,汉剧海外市场份额不小,广东汉剧曾到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为海内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促进海内外乡亲增强合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瑰宝取得可喜成绩。保护广东汉剧对于保护客家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广东汉剧的传承与发展
广东汉剧的发展,其实就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认识自我,并以认识来检验实践的过程。这种认识是一种持续的思考与实践,我们应当在正确认识传统的状态下对广东汉剧的发展进行思考。而所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好传承和发展、创新之间的的关系,最终做到传承不收旧,创新不离根。
(一)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我们该意识到,广东汉剧是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它不仅仅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还是我国艺术界的瑰宝之一。仅凭少数人的力量去保护、传承博大精深的广东汉剧是不够的。传承与发展广东汉剧,应该是一个以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一个系统工程。
1.政府应加大对广东汉剧财政卜的扶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6)52号)指出,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将广东汉剧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到农村、各大城市为人民群众演出、到海外为海外华侨演出联络情谊。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广东汉剧的外出演出提供免费或低价演出场所。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建设,增加广东汉剧参加省艺术节剧目打造的经费。不断完善院团演出剧场,在购置和更新服装、乐器、灯光、音响等方面演出设备给予资金支持。
2.政府应加大对广东汉剧政策性上的保护、宣传、普及
(1)借助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强主流媒体、新媒体对广东汉剧的宣传。由政府牵桥搭线,为广东汉剧在主流媒体上作宣传演出提供一个平台。比如,加强和梅州日报、梅州電视台等的合作,在主流媒体上加大对广东汉剧演出档期、演员的报道、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走进广东汉剧。
(2)畅通引进优秀戏曲专业人员通道,降低进入国有文艺院团准入门槛。在公开招聘戏曲专业技术人员时,可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和戏曲专业人员特点,注重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艺术成就,合理确定招聘方式,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原则引进优秀专业人员。
3.政府通过政策指向,把传统汉剧艺术编成地方乡土教材,列入中、小学教学课程,让梅州的孩子们从小接受广东汉剧艺术的熏陶
2016年,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发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美育课堂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类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在开设音乐、美术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之上,有选择性的增设舞蹈、戏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从而根据自身的爱好,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测评的内容。青少年学生是未来建设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梅州的文化精神,发掘、承载这些精神,让学生充分认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这对于今天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爱国爱家的理想情操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也是培养青少年对广东汉剧的感情、发展和繁荣广东汉剧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6.
[2]丘煌.广东汉剧音乐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3]陈志勇.广东汉剧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