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2019-05-08 03:42王化兵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淮剧传承发展

王化兵

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文化娱乐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淮剧作为盐淮地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许多剧种一样发展举步维艰。淮剧大部分演员都已年长,而要发挥淮剧独特的戏曲魅力,传承淮剧特有的文化意蕴就需要靠年轻一代,因此,淮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也需要吸引年轻的欣赏群体,这样才能使淮剧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淮剧;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25-02

在淮剧传统戏表演的过程中,对表演形式要有所创新,首先必须思维创新,也就是表演理念的创新,所谓表演理念的创新,指的是表演思想、表演意识的创新,每个淮剧演员都必须明确认识到:一切艺术都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和观众的审美情绪。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一、淮剧表演手段的创新

淮剧的表演手段,人们总结为五个方面:“即说、唱、扮、舞、绝”。这五个方面的表演手段,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每一个方面都要达到炉火纯青,表演娴熟也确实不易,其功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纵观过去的传统节目,不少节目内容平庸,表演一般。特别是少数民间团体,更不讲究质量,草台班、幕表戏,乱唱一通,乱说一气,观众越来越少,到头来怨天尤人,都把它归罪于淮剧没人看,淮剧没出路。其实表演手段就是表演技巧,就是艺术水平。为什么黄梅戏和越剧观众喜爱程度高,就因为黄梅戏和越剧剧情引人入胜外,更因为演员的表演基本功扎实。他们说,语言丰富、令人耐听;唱:唱腔优美,令人陶醉;扮:扮相俊美、飘逸,令人仰慕;舞:舞的新奇,散发出青春活力,充满激情,令人向往;绝“绝活不断,跌、扑、滚、翻功夫了得、神奇。而淮剧在表演技巧上,目前似乎有所倒退。表现在舞生演员不会翻跟头,旦角演员不会甩水袖。少数团体在表演艺术上不但没有重新,反而有所倒退,因而在淮剧表演手段上有所创新刻不容缓。各艺术团体都要把表演手段的提高、表演基本功的锤炼放在首位,层层抓,认真抓,以提高淮剧艺术的表演水平。同时要加大创新力度,在表演手段上不断赋予新的生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淮剧艺术的水准、档次和品味。

创新是淮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创新是淮剧生存的必由之路,只有淮剧艺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它走出低谷,重现新的风采,创新还必须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创新。只有这样,淮剧艺术的春天才会来临。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才会重振雄风,才能被广大的观众所接受。

二、淮剧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发展

淮剧语言以江淮地区建湖县的方言为基调,通过不断衍变而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语言,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并且具有语调平稳、四声分明、发音纯正、悦耳动听等特点。淮剧语言使得淮剧更接近普通大众,更靠近人们的生活,使得欣赏群体能体会到回归本土、回归生活的感觉,使得淮剧具有其独特的戏曲魅力,因此,我们要将淮剧语言传承下来,让它为淮剧的发展增添助力。淮剧在不同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经典剧目,这些剧目是它的精髓和魅力所在,展示了淮剧发展的里程。因此,这些经典的剧目需要传承与发展下去,使人们能够更加了解淮剧的发展,深入地认识到淮剧这块璀璨的瑰宝。淮剧发展早期,有些多优秀的民间小戏,如传统戏《女审》,大戏《九莲十三英》等内容简单易懂、语言幽默诙谐、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鲜明的江淮地区风格和特色;发展后期,一些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改编的剧目,如《施公安》、《七国志》、《渔滨河边》等,这些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发展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打造精品艺术宝库奠定了基础。

都市新淮剧是兼有古典神韵与现代精神、兼有地域风情与都市品性的新型戏剧。历史寓言剧《金龙与蜉蟒》掀开了”都市新淮剧”的帷幕,淮剧的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角色的分配从单一转为多重性,大幅度增加了人物的心理活动。笔者希望通过对都市新淮剧在剧目与题材等多方面的创新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都市新淮剧在重拾传统淮剧的古典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及其意义。

三、淮剧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淮剧音乐事业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壮大。淮剧音乐豪放健壮,委婉细腻,粗犷朴实,气息浓厚,悲中有欢,柔中有情,时而节奏明快如同行云流水,小溪清泉,时而悲壮有力气势磅礴,如同翻江倒海,音乐语言但俗清新质朴,音调爽朗自然生活气息浓郁,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震撼心魂。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淮剧音乐也随之日新月异,不断得到了新发展。淮剧音乐无论是从音乐的旋律、曲式结构、曲牌、锣鼓、板式都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体系,如今的淮剧音乐不但是诉说历史,还要续说未来,他突破了历史的局限性,从各兄弟剧中吸收营养,按照剧情人物发展变化又溶入众多的民族民间音调和外来音乐素材,来壮实自己的音乐宝库,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快感,从实践中创新崛起。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淮剧音乐也在各个层面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逐步走入低谷。

在声调的发展上,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采用二胡伴奏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1912年,何孔德、陈达三等把淮剧带到上海。何叫天又创出连环句唱调,进一步丰富了自由调随表现内容的小断史新,淮剧的流派唱腔也出现于纷呈井茂的繁荣景象。早在淮调和〔呵大咳〕形成阶段(甚至在香火戏阶段),因为语言等因素,主体曲调就有东、西路派系之分。东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调纯和;西路唱腔近似口语化,短促强硬。建国后,流行在江南的淮剧以自由调为主体贯串发展,清新明快;而苏北的淮剧,仍然保持以淮调、拉调为主要发展线路的做法,乡土气息甚浓。

四、淮剧表演艺术发展思维的创新

淮剧本身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复合体,他在表演中要切入音乐,要融入舞蹈,要形成载歌载舞的格局,同时又要唱、白、念、做、打综合利用,再舞台呈现上还有服装、道具、舞台美术、音响效果。在现在的舞台上甚至于呈现出影、视、魔、幻,三维动画等多种元素表现形式。然而这些多元化的载体归根到底还是表演艺术的创新。我们要把表演艺术中的多元化创新放在关键位置上,要在人物的塑造和角色的体验中把握艺术元素的多元化运用。利用多元化的表演手法,完成了这个复合体的人物塑造。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业内专家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在这个人物塑造上表演艺术有突破,有创新。

淮剧艺术是中华戏曲音乐宝库中的一朵璀璨之花,是区域独特创建和谐社会发展乡上浓郁审美艺术的桥梁。孔夫子的“以礼乐治天下,乃是中华民族千年以采对建设美好家园的崇高理想,欣赏和聆听优美的淮剧音乐同样能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传承特色的地方文化,提高审美水平,京剧乃国剧,需要传承发扬光大,生为江淮两地长江南北的炎皇子孙更有责任继承和发展,创新热爱淮剧音乐事业。

五、结语

总之,淮剧艺术作为我国戏曲宝库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在新时期传承戏曲文化与推進盐淮地区文化发展繁荣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淮地区已经成为了国家沿海开发的战略要地,这使得淮剧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具备了更为强大的推动力。而作为新时期的淮剧演员,也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开展淮剧艺术的创新,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些许贡献。

参考文献:

[1]潘薇,杨雅婷.黄龙戏辽金史剧的悲剧性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04).

[2]杨丽嘉.趣味转变与身份危机:南阳曲子戏诞生的文化解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04).

猜你喜欢
淮剧传承发展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