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必要性

2019-05-08 03:36施永红
职业·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育创新

施永红

摘要:本文就在高职院校开设劳动实践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开设大学生劳动实践课,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促进大学生树立“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向社会输送高学历、高思想道德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劳动实践课 创新 德育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但是长期以来,劳动实践课被我国的各大高校无意识地淡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指示中指出,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劳动实践课不仅仅是劳动,更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高职院校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原则,促进学生树立“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向社会输送高学历、高思想道德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一、开设大学生劳动实践课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就要灭亡。”劳动不仅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也促进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历来以劳动为荣,是一个崇尚劳动、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该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产业第一线、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劳动光荣”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高职院校开设劳动实践课,将劳动设计为可操作的实践课程,在劳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劳动者的尊严与人人平等、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真谛,摒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狭隘观念,使学生的劳动能力和道德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实际行动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从而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现代知识分子。

二、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劳动实践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更是把教育与劳动结合起来,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要培养能够担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不改变颜色的接班人,因此必须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而我国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父母、爷爷、奶奶全方位呵护,很多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再者长期以来,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过分看中学生的分数,为了让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家长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劳动技能,有的学生甚至把一个学期换下来的衣服全部打包回家让家长帮忙清洗。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是培养大学生劳动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生劳动实践课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向实践式、体验式的德育模式转换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对象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德育的内容和教育模式也应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实践课的第一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只有在劳动中劳动者才能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自理能力才能提高,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实践课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从理论向实践转化。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出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品质,感受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劳动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助于削弱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排斥情绪。学校可以创设各种各样的劳动情景,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主动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劳动中掌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德育工作向体验式转化。

四、以劳动实践课为载体,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勞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生活和社会的进步都源于平凡而艰辛的劳动。大学开设劳动实践课,能在劳动中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劳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尊重劳动者的价值。

五、大学生劳动实践课育人效果成果显著——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大学生劳动实践课不单单是让大学生扫地、擦桌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心公益、注重整洁、保护环境的美德,打造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基本劳动技能。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修德、砺能、笃学、创新”的校训精神,于2012年11月率先在各高职院校中开展劳动实践课程。

学院已把劳动实践课列为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一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每天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清扫校园固定区域的卫生,修期一年。各学院负责检查考核,学校抽查,并把检查结果在网上公布。对连续3次考核不及格的班级或小组提出警告,期末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和院系的考核。学生必须修完劳动实践课的学分方能毕业。

为巩固劳动育人成果,学院还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资源回收、义工服务、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等公益劳动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院还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大赛,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开展一些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扎实的技能技巧。

经过几年的实践,劳动实践课已趋于成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赞同,育人成果显著。

1.通过劳动实践课,学生在校园里普遍树立一种主人翁意识

通过劳动实践课,学生认识到劳动不易,知道应该珍惜劳动的成果,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的重要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对学校有了主人翁意识,就会在教育和实践中从“你要我做”变为“我自己要做”。同时全员参与校园劳动,对于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社会服务能力是现代大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大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不仅树立了一种主人翁意识,更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普遍较强,他们有个性,有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服务意识。通过劳动实践课,让大学生深入到劳动的第一线,大家分工合作,在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对外的沟通能力,也让他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服务的。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服务意识。

3.增强了大学生的劳动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在父母和亲友的呵护中长大的,劳动意识淡漠。通过劳动实践课,让他们学会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护环境,其个人卫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4.通过劳动实践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劳动实践育人培养了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受到了用人单位普遍好评。自2013年以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劳动实践教育改变了大学生做事懒散、半途而废、好高骛远的毛病,磨炼了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进取的意志。通过劳动实践课,转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業方式,学生愿意从底层做起,脚踏实地。通过劳动实践教育,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六、小结

劳动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把劳动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把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把劳动教育同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操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课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成就自己、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德育创新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