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提倡民主思想的时代,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师生关系就不能和谐发展。
中国自古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多年前,家长或学生打教师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现在却时有发生。当讲台上“戒尺”不在,当教师的权利渐渐瓦解,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犹如一盏警示灯,再一次提醒我们“教师权利式微”的现象值得深入思考。
一、“所有的老师都该杀”—媒体舆论负面报道,教师权利式微的导火索
我们做任何事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和社会认同,教师也不例外,然而学校中只要发生一些不好的事件就会迅速成为舆论的焦点,且一股脑不分青红皂白地直指教师师德红线。真是上有师德“红线”,下有媒体“监督”。
人们给了教师太多的期待,却没有给教师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稍稍有不符合家长心意的行为就被投诉、被曝光、被炒作,体罚变相体罚、教师节收礼、有偿补课等新闻经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事件发表观点,甚至人肉出当事教师并在网上进行抨击。笔者支持任何人行使监督的权利,但是坚决反对以偏概全带着“有色眼镜”的监督。更何况,不少媒体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故意报道不实新闻,甚至假新闻,单看某些网络新闻的一些标题就不禁让人触目惊心:《師德缺失!教师将9岁女学生塞进垃圾桶》《男教师猥亵三女生获刑三年竟带薪坐牢》等等。再比如2017年12岁女学生小佳曾称“被两名老师强奸”,一下子这则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然而小女孩后来又承认说,强奸是她随便编的,还有叔叔说为她做主,女孩哭着向老师说:“没想到这件事会有那么大影响,对不起,老师们。”对于“强奸”罪名,可想而知对当时教师身心遭受的创伤又岂是一句“对不起”能治愈的?[1]
当然不可否认,教育行业确实有一些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的教师,他们的行为需要媒体的“鞭笞”。但是媒体在履行社会良知的职责时,应保持必要的理性和严肃,对于教师队伍中的某些害群之马,很多媒体没有能够理智、客观地进行分析,而是将个别当成了普遍。[2]要知道这一条条新闻不仅在削弱教师的尊严和权利,浇灭的还有那些心怀教育梦想的后人们,让他们对教师职业望而却步。
教育教学繁重的工作任务算不了什么,媒体舆论对教师过多负面事件报道以及报道的严重失实,才是教师权利式微的导火索。
二、“熊孩子”背后的“熊大人”—教师权利式微的“罪归祸首”
欧阳修曾写道:“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然而他不曾料到,如今的一些家长和孩子早已将古训抛之脑后。
现如今一批独生子女已成为父母,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孩子身上继续保留着,他们坚持不能让孩子受到一丝伤害。每逢孩子闯祸,他们就“挺身而出”,对于教师善意的提醒和犯错后的扣分,家长们不是帮着孩子分析错误根源,而是和老师理论:“凭什么给我们家孩子扣分,是我的原因,不能扣孩子的分。”更有甚者就像济源市发生的命案一样:虎爸,因为儿子在校做操时被老师批评了,便带着儿子来到老师家里,用剪刀灭口。
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熊大人”,孩子成绩不理想,马上指桑骂槐,要求学校换老师,再加上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直接让教师成了出气筒。张鸣曾在《熊孩子背后有个熊大人》里这样说:好习惯不见得会传代,但坏毛病一定会遗传。“熊孩子”之所以“熊”,恰是因为有“熊大人”在前面做榜样:他们在电影院大呼小叫,在公园里随地乱扔垃圾,在超市插队,在马路上无视交通规则;碰到别人也不道歉,看到自己喜欢的就要去拿……而我们常常会听到他们的父母会用“你和一个小孩子计较什么”来为自己孩子的不良行为解释。每个有恃无恐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大人”在作怪。当错在学生,老师连“活命”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时,这些溺爱纵容孩子的“熊大人”们是否想到,一味地放任,一味地包容,将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善待老师,就是回报自己。
家长苛责教师,舆论影响着教师,而这一切教师权利式微的结果,都在渐渐地影响着孩子,他们学会了谎话连篇,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无视法律法规,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古人云,欺师灭祖,当属大逆不道!如今欺师常见,杀父灭母又来,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未来?
乾隆时期,王杰曾任上书房总师傅,教当时的皇子、后来的嘉庆皇帝读书。其执教相当严厉,皇子不用功,他也敢罚站,甚至罚跪。[3]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生气地对王杰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意思是,你教不教我们,我们将来也都是当皇上,你这样罚我们,是臣对君应该有的态度吗?但王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受教的将来成为尧舜,不受教的将来成为桀纣,老师的作用就是这样啊!乾隆听了,深为叹服,令皇子复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管是谁只要犯错,教师都有权利惩戒和说教。
但现如今学生打教师,家长也打教师,更有人说:“教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来是享受服务的。照此理解,学生就是顾客,就是上帝。”他们合力将教师的权利日益消减,致使教师陷于招聘遇冷的地步。
三、教师队伍常有“害群之马”—教师权利式微的根源
笔者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讲一个女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在班上进行“师腐”。这部电影名字叫做《女教师》。比如,主人公达玛丽打电话给那些残疾失业的家长,让他们早上六点起床为自己排队买菜;让是发型师的家长免费给自己做头发……作为回报,达玛丽会把考试题告诉家长。虽然达玛丽这样的教师罕见,但一旦出现都会是损害教师权利的罪魁祸首。
(一)教师自身素质良莠不齐
不可否认,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低也影响着权利式微现象的出现。教育教学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导致一些地方教师的入职门槛低,在很多地区教师凭借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在各个学校任职,甚至有些是学校招聘的临时教职工,这样导致有些学校不仅在教育质量方面欠缺,在师德方面更是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另外,有些教师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山高皇帝远”,谁会去调查一个小老师呢?于是在课上他们不愿给学生尽职尽责地讲授知识,而是课后补课,补课原本不是什么坏事,但一旦变了味,那就值得商榷了。一些教师有偿补课的行为导致教育行业的市场化、商品化。一些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还让师德在利益的糖衣炮弹攻击下败下阵来,玷污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不但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爱,这样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传统教师观使教师权利异化
中国古代敬奉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尤其是在教育场合,“师”对于“生”而言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古代,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教育,而是教化,教师的权利被捧上无可比拟的高度。现如今,保持这样思想的教师,对待学生的质疑、家长的建议存在抵触、反感情绪,进而激化、加深矛盾,闹得沸沸扬扬。比如报道称某大学文学语言学系主任沈教授,通过单独安排学生高某乘坐教师校车去家中“学术恳谈”,性侵高某并致使其自杀身亡;某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系原系主任、教授李教师,利用职权以“上大学”及“畢业管分配”等条件要挟,侵害在校女大学生多次,然而面对教授导师的违法行为,为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大多数学生选择隐忍。当今社会是提倡民主思想的时代,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师生关系就不能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权利式微受到外界和教师自身各个方面的影响,但常言道“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尽管教师权利在发生变化和挑战,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对得起自己的教育初心。
参考文献:
[1]“河南12岁女生遭老师强奸”的不实举报,谁来还两名教师一个清白和公道[EB/OL].[2019-03-09].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NTA0NDI1Mg==&mid=2247483860&idx=1&sn=7ca93ff4e8722d4396350a715dcabc3c&chksm=fe76b327c9013a315934d7694e9f7b97d8c717aa7813105ed1ceb04a08f0f7d346761033f170&mpshare=1&scene=24&srcid=0305odnDfCSbCS3zmGb9YOZq#rd.
[2]班建武.教师媒体形象过度负面报道的消极影响[J].中国教师,2007(2):20-21.
[3]教师没有尊严,教育就没有希望[EB/OL].[2019-03-09].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jE4NjAwMw==&mid=2649185199&idx=3&sn=b45ef73858776fe21d88d39dc3f4e4cd&chksm=f08b3253c7fcbb458fa6382c45d255665dc4909fdb9a7cd894a4cb359844af8ed970ef96b11d&mpshare=1&scene=24&srcid=#rd.
【王萌,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李 敏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投稿邮箱:zgdy_huat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