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夏生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38)
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建筑业的一场信息革命,它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工程项目设施相关的物理信息、功能要求等参数化信息,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BIM技术是基于BIM应用软件平台,可在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规划设计、交易、施工、运营管理等阶段为相关人员提供工程信息服务的计算机技术[1-2]。本文拟针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目前,越来越多的建设工程呈现体量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领域广的特点,这使得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信息量巨大,传统的二维图纸、纸质文档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如此复杂、体量巨大的信息表现与存储,也难以满足参建各方对工程建设管理新的需求。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五大特点,这些特点使BIM在建设工程中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目前,特别是在内陆地区,BIM主要应用于建设前期的三维建模、局部设计深化、碰撞检查、施工模拟等情景,在工程造价领域多局限于通过三维建模进行图形算量和简单的方案测算、变更管理等初级应用阶段。在目前的市场上,BIM技术在造价上的应用主要有3种模式,其优缺点分析如表1。
表1 现有应用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从以上3种模式可以看出,现阶段BIM技术在造价上应用最多的功能是模型算量,兼具一些其他功能,如碰撞检查等。由此可见,BIM技术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仍有较大的应用发展空间。
1)BIM技术成熟度和应用成本。众所周知,BIM应该是项目全过程、全寿命、参建各方协调统一的BIM,而不是单独分割的设计方、咨询方、施工方各自的BIM。但目前,BIM技术的应用普遍是各自为政的,很少有在项目实施真正意义上各方协调统一出台的BIM技术实施方案,所以BIM技术的发展相对缓慢、技术成熟度还较低。同时,BIM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成本也非常昂贵,BIM产生的效益不是很直观,难以推动业主为BIM建设投入;而项目各咨询方也因收费较低而缺乏对BIM进行建设的积极性。
2)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适应性。BIM属于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前沿技术,因此更适用于大型工程。对造价来说,BIM技术在大型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工作中才能展现其优势。但目前大型工程往往都是设计采购施工交叉进行,导致BIM建设也难以开展。笔者曾负责的一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工程体量巨大,工程特别复杂,专业特别多,设计单位就有几十家。要把这么多的专业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难度极大。
3)BIM技术的数据透明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冲击。一个工程项目,有投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施工、材料供应等多家单位,牵扯着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现在很多工程项目,投标方为了中标,不惜采用低价法,甚至低于成本价,中标后又通过各种手段弥补自己的亏损,达到自己的收益。BIM技术的应用必将使工程中可操作的变更和签证等现象大大减少,数据也将十分透明,必然冲击现在的利益格局。所以,利益受到冲击的参建方没有动力去推动和应用BIM技术,甚至潜意识里会阻碍这项技术的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BIM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发展较为缓慢。但为了节约大众资源,提高工程数据的透明度,促使建筑行业产业结构化转型,国家更需要大力推行BIM技术的发展。BIM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新的应用方向,正在引发工程建设领域思维上与工作方式上的革命性转变,并推动着相关行业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发展。
基于BIM技术优势,结合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特点,BIM造价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基于自动算量功能,实现工程造价的实时、动态、准确分析及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程量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投资估算、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进度款支付、竣工结算等一切造价管理活动的基础。利用BIM自动算量功能,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工程量,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工程量计算错误。项目设计方案的调整也可通过BIM自动算量功能,实时、动态地在工程量中得到反映。同时,将模型构件对象与造价信息进行关联后,即可由BIM模型直接得到工程造价,根据模型内各构件编码及工序、时间、空间等信息,可按照任意时间段、任一分部分项工程计算模型工作量。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中的人材机等价格信息,即可分析任意部位、任何时间段的工程造价,由此快速地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资金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及时掌握工程成本,高效地进行成本分析,实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2)基于统一模型,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横向、纵向信息共享。BIM模型集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信息,并且支持多专业协作,因此可实现工程造价的横向、竖向信息共享,解决单纯纸质文档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不同参与方在项目不同阶段的合作与协调。基于统一模型,建设单位、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咨询方等不同参与方可以统一调用BIM模型中的所有工程实体数据及工程量,实现数据透明、公开和共享,极大地保证各方对于工程实体客观数据的信息对称性,提高了工程项目参与方对成本控制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市场的透明度。
3)基于模型的可视化特点,实现工程造价的直观表达。目前工程造价信息主要以抽象的数值形式展示,工程投资与工程项目实体模型之间缺少直观的联系,项目管理者难以迅速建立起工程投资分布、资金使用情况的整体概念。因此,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基于BIM可视化技术,将工程造价信息从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空间图形,让各方更为直观、快捷地了解相关工程造价信息;也可通过热度图等形式表示工程造价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时间维度,可直观地看到不同阶段造价的变化情况。
BIM技术的应用,势必对现阶段的造价从业人员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据统计,现阶段75%的造价从业人员从事着最基础的预算员工作,即算量套价工作。而BIM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前最消耗人力的工程量计算工作很大部分由模型代替,这必然会减少造价人员的工作量。因此现在市场上有一个观点,认为BIM技术成熟后,造价专业会消失。这个观点虽有点危言耸听,但现实却很残酷。BIM技术应用更是一场变革,它将促使造价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造价人员的主要精力从算量套价上转移到工程造价管理上。
为了满足BIM技术应用的要求,工程造价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拥有较强的工程项目管理咨询能力。BIM要为工程项目创造价值,需要造价人员研究在全过程中如何利用BIM技术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这远比应用一个工具软件复杂,关键需要对非常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解决方案,落实解决办法。
2)拥有较强的多专业造价技能。BIM模型融合了各专业的模型,造价人员面对的是整个的工程项目,而不只是某一个专业;因此仅有某个专业的造价技能显然不能满足BIM技术的应用。
3)拥有较高的情商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真正意义上BIM技术应用,是建立在参建各方协同合作基础上的,就要求造价人员具备促进不同参与方在项目不同阶段的合作与协调的能力。
BIM技术是建筑业的一场信息革命,它的核心在于模型的集成和信息的整合。在追求低耗能、低污染、可持续性发展的大背景下,BIM技术将成为建筑业变革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经过国内外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BIM技术正在快速和深刻地影响整个工程建设行业,BIM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更将直接影响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型。造价行业作为建筑行业重要的一员,应积极拥抱这次技术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造价专业转型升级,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