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甲亢属于内分泌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1],会累及多个器官,且肝脏受损时会加重病情。尽早发现并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甲亢治疗效果的关键。临床常采用药物控制甲亢的病情进展,不同药物所起到的疗效存在差异,本文将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两种药物进行分析对比,旨在为治疗甲亢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正文阐述如下:
1.1 资料 于我院接收的甲亢患者中选取66例开展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共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33):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28岁至55岁,年龄平均值(40.18±4.33)岁。病程范围:3个月至 4年,病程均值为(1.30±0.35)年。观察组(n=33):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29岁至56岁,年龄平均值(40.24±4.42)岁。病程范围:4个月至4年,病程均值为(1.37±0.40)年。
组间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无较大的区别(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丙基硫氧嘧啶。口服丙基硫氧嘧啶100mg/次,一日三次。后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情况将剂量减至50~100mg/d,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组:他巴唑。他巴唑10mg/次口服,一日三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剂量进行调整,一天15~40mg,最大剂量控制在60mg/d以内,后期剂量减至每日5~15mg。共计连续治疗3个月。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1)在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判定标准:①显效:甲状腺区震颤、血管杂音均消失且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区震颤、血管杂音均在治疗后得到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接近正常;③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2)对两组甲亢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甲亢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数据更高(P<0.05)。见表1所示:
?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甲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2所示:
?
甲亢的发生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体重减轻的病症,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均可能诱发甲亢。女性的甲亢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若是未及时得到治疗,疾病长时间进展会导致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甲亢性心脏病等发生,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是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均能够对甲状腺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进行抑制,进而起到改善甲亢症状的效果。丙基硫氧嘧啶可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系统以及干扰外周组织中甲状腺素的代谢起到治疗效果,但是该药物会损害肝脏功能,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较多。他巴唑(甲巯咪唑)属于咪唑类抗甲状腺药物,经口服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可对β淋巴细胞合成抗体进行抑制,促使血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降低[2],进而能够对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有效调节,不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不良反应轻微。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甲亢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提示他巴唑的临床效果比丙基硫氧嘧啶更加优越。王东[3]在其文章中写道,采用他巴唑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均优于丙基硫氧嘧啶,所得结果与本次研究相差不大,证明了本次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均较高。
总而言之,他巴唑应用在甲亢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丙基硫氧嘧啶更加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