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

2019-05-08 08:34高洁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长个体学会

○高洁

学校应是一个相对独立和超脱的教育机构,一定的学术自由和管理自治,是它得以正常履行使命和责任的基本条件。校长不仅是学校的CEO(首席执行官),也是学校的灵魂。他们代表着学校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作者,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就是这样一位校长。他推行的教育改革证实了:中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并不是推行教育改革的真正阻力,真正的阻力是缺少引领教育改革的领导者。这本书适合家长、教师读,更适合学校的领导者阅读,校长能够改变众多孩子的人生。

教育的目标应是挖掘孩子的潜能,培育孩子的人性,不断推进孩子的社会化,让其学会生存,能做最好的自己,能感知生活的幸福,从容度过自己一生。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李校长在书中做了详细的阐释。

首先,尊重孩子。教育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礼貌的人,自己就须先对孩子以礼相待,因为礼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回想儿子读小学时,我常见到,校园里孩子们的“老师好”,并没有换来有些老师同等的回应。也许是孩子太多了,老师对此都习以为常了,但可想而知,下一次孩子的“老师好”也许就不再是发自内心,而变成了无表情的惯性语言。

其次,尽量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面对选择,孩子就会思考自己到底选择哪一种,为什么这样选择?选择的同时意味着放弃,但放弃也是一种成长。选择能让孩子从心底慢慢生长出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而唤醒自我,形成自我。

再次,教会孩子自己去解决难题。只有成人放手,孩子才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对于孩子遇到的难题,家长、教师不要就问题说办法,可以提供建议,从侧面鼓励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孩子的独特经历是他们日后的财富,内心体验的积淀塑成孩子的品格。

同时,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在自由的空间中,孩子可以学会自律,自主规划、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在没有自由空间的环境里,孩子会丧失很多的学习机会。美国的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没有自由的秩序如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最后,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就像黎巴嫩作家、诗人纪伯伦在《孩子》中所说,孩子并不属于你,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你想让他成为的人,而是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一个拥有独立灵魂的人。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家长或教师不能左右孩子的世界。让孩子多听一些不同的声音,让他们在接触多样性的过程中,学会判断、选择,甚至批判,进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记得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讲到,孩子们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学校氛围中,才能养成自律、责任感,才能学会进入社会需要的各项技能,也才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就是给孩子们创建了一个这样的环境,让每一个个体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校长个体学会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学会分享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