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素玲
近年来,我园开展了一系列民间体育游戏的挖掘、整理和创新实践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老游戏,以往我们都是教师扮演老狼,由孩子扮演小羊。后来,老师尝试让孩子扮演狼,改变了游戏玩法,幼儿成了游戏的主人。
问题一:谁能胜任狼?
当教师问:“谁愿意当狼”时,有两个幼儿自告奋勇。游戏开始,两只狼在前面走,羊跟在狼的后面,只见狼都在羊的家附近徘徊,当狼回答“六点钟,天黑了”时,羊只需要跑几步就到家了,狼没抓到羊。教师问:“狼为什么一只羊都没抓到?”羊说:“我们跑几步就到家了。”教师又问羊:“怎么那么快啊?”羊说:“因为我们离家近啊。”两只狼明白了抓不到羊的原因。第二次游戏,狼把羊带到比较远的地方,但是狼还没说“天黑了”就有羊跑回家了。教师问:“有的羊为什么没有天黑就跑回家?”羊说狼的声音太小,误以为狼已回答天黑了。教师说:“原来是这样,要不我也玩玩看,狼妈妈和小狼一起抓羊。不过,我们要选一只说话声音响亮、能把羊带到很远地方的狼。谁愿意?”幼儿纷纷举手,教师选了两个比较会玩的幼儿扮演小狼。
教育策略:教师利用游戏情境,与幼儿一起梳理、归纳游戏过程及经验,并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狼的游戏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感知、理解规则,学习游戏玩法。
问题二:怎样区分狼和羊?
幼儿制定的游戏规则是一羊若被狼抓到,下一局游戏就要扮演狼。玩过几次以后,狼的数量越来越多,游戏出现混乱的局面,只见博博说:“你为什么抓我?我是狼”。阳阳说:“我也是狼,别抓我”……集中交流后,幼儿纷纷说分不清谁是狼、谁是羊。经过讨论,幼儿想出了区分狼和羊的多种办法,最终决定由性别来区分角色,如某一次游戏男孩当狼,一次女孩当羊,某一次游戏女孩当狼,男孩当羊。
教学策略:当幼儿制定的游戏规则不能支持游戏顺利进行时,教师组织幼儿结合自身的感受、体验进行交流与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针对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挑选出既可行又简便的办法,为幼儿有效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问题三:天还没黑,羊就跑回家怎么办?
这一局是男孩扮演狼,女孩扮演羊,25只狼只抓了2只羊。教师问:“这么多狼为什么只抓住2只羊?”孩子说:“3点钟,天还没黑,羊就跑回家了。”教师说:“那怎么办?”“选2只狼当守门员,天没黑就跑回家的羊,守门员可以把它抓住。”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还取了“守门狼”的名字。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羊遵守游戏规则了。但是,在集中交流时,羊提出申诉了:“我们跑回自己的家还被守门狼抓住,这不公平。”教师说:“这的确有点儿不公平,那怎么办?”大家又开始想办法,出主意,依依说:“守门狼白天在羊的家门口抓羊,天黑了就休息。”大家采纳了依依的意见。
教育策略:教师观察到游戏中羊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于是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狼抓不到‘羊?”“如何避免羊在家里被‘守门狼抓?”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支持者的角色,引导幼儿基于自己的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四:怎样抓到更多的狼?
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羊似乎找到了轻松逃离狼的办法:羊听到五点钟就游离狼,自然靠近羊圈,到六点钟马上就跑回家。晨晨扮演狼,教师鼓励晨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晨晨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他变换了回答羊几点钟的顺序,从四点钟直接跳到六点,有的羊措手不及,被抓住了。
第二局轮到涵涵当狼,她说:“我一定要做一只聪明的狼,抓到很多小羊。”只见羊问她几点钟时,她没有回答,而是用力剁了两下脚,有些羊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第二次问的时候,她用力剁了六下脚,有的羊还在数跺脚声,有的羊疏忽大意,于是被狼抓住了。
第三局扮狼的幼儿用手指的数量告诉羊几点钟,他也没有按顺序,到最后一次他伸出了8个手指头,羊没有意识到8点钟已经天黑了,狼轻松地抓住了很多羊……
教育策略:教师敏锐地观察到羊应对游戏规则、轻松逃离狼的策略,便鼓励、提示狼变换游戏玩法,以便抓到更多的羊。玩法的变化使得游戏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考验着幼儿的专注力与灵敏性。
问题五:能不能救羊?
幼儿玩了很多次之后,觉得游戏缺乏对抗,有小任就问老师能不能救羊。老师问:“谁救谁?”他说:“没有被抓住的羊救被抓住的羊。”教师说:“可以,怎样救呢?”他说:“没被抓住的羊拍一下被抓住的羊,被抓住的羊就可以复活继续跑。”教师说:“可以,但我们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小任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拍手同意。
大家开始尝试新玩法,只見狼抓住羊后一直守候在旁边,不再去抓其他的羊,大多数的羊也没有意识到要去救同伴,游戏很快就结束了。交流时小辉说:“羊耍赖,被抓住还不停住。”小雨说:“狼一直抓着我,不让别的羊来救我。”从幼儿的交谈以及现场观察中,教师意识到幼儿不太明白新的游戏规则,于是说:“那我跟你们一起玩一次,我当狼,请3个小朋友当羊,你们看看这些羊被狼拍到后会不会马上站立不动,没有被抓住的羊会不会马上去救被抓的羊。”教师和3个比较会玩的幼儿一起示范,气氛热烈,幼儿观看后明白了游戏规则。接下来,狼抓到羊时,羊会马上站立等同伴来救,狼抓到一只羊后又会去抓其他的羊。游戏结束时,幼儿纷纷表示太好玩了,教师问:“为什么说好玩?”小雨说:“可以救人。”小奇说:“被抓住了,有人来救,又可以玩了。”晓君说:“换一个玩法更有趣。”
教育策略: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有新的想法时,教师耐心倾听并组织全班幼儿讨论,以此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新的玩法。当幼儿设想的新的游戏规则无法付诸行动时,教师及时以游戏者的角色介入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想法。
问题六:狼能不能有家?
在“救羊”游戏中,幼儿四散追逐跑,运动量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与幼儿商量:“狼能不能有个家?”幼儿立即说:“可以。”他们说:“被抓到的羊就关在狼的家里,狼的家门口设守门狼,守门狼看守羊。没有被抓住的羊可以到狼的家里去救同伴。”游戏中,幼儿玩的更有挑战性了,羊要机智灵活,既要救同伴又要保护自己。游戏中以羊被全部抓进家中而告终,每局的时间缩短了很多。
教育策略: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游戏中由于竞争对抗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运动量,出现疲惫的现象,便及时与幼儿一起商量应对策略。设立“狼的家”不仅使救羊更富有挑战性,而且使幼儿走、跑、停交替,有效调控运动量。在体育游戏中,运动量是否适宜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变化游戏玩法调控运动量,使游戏既益于身体健康,又富有趣味性、挑战性。
在教师的放手引导下,在孩子们的不断探索中,“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玩法不断更新。幼儿不仅从中体验到了游戏的神奇快乐,更提高了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