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蓉,吴宗万,张人俊,景小金∗
(1.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8;2.贵州省印江自治县紫薇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印江 555207)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所有品种和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其特征为病程短、病死率高,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发生首例ASF疫情,截至2019年1月17日全国共有24个省先后发生疫情。其中贵州省发生了4起ASF疫情,疫区按照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处置措施,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无疫情扩散。目前ASF疫情形势严峻,贵州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同行和广大养殖户引起高度重视,正确认识ASF的危害,掌握科学的综合防控措施,制止疫情再次发生。
1.1 全球流行情况据OIE统计,2007—2013年全球共有27个非洲国家报告发生ASF[1]。截至2018年9月17日,国际上共有12个国家发生ASF疫情2 868起,累计向OIE通报疫情52次,与2017比较,通报国家数增加3个,疫情报告次数多9次,疫情暴发次数增加990次,疫情形势严峻。12个国家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非洲三大洲,其中中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的疫情大多是首次发生,体现出ASF疫情在全球有蔓延趋势。欧洲是ASF疫情暴发的重灾区,12个国家中有9个来自欧洲(以东欧为主),共向OIE通报43次,发生疫情2 843起[2]。中国与非洲国家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及援助等使中国与ASF流行国家接触日益频繁,特别是俄罗斯 ASF疫情的持续散播和流行,这些因素使 ASF疫情传入我国的风险在不断加大[3]。
1.2 中国流行情况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ASF疫情后,至2019年1月17日全国共发布了93起ASF疫情,有24个省发生,占全国省份的70.59%(24/34),发生疫情地区猪存栏量268 626头,发病14 746头(发病率5.49%),死亡10 559头(病死率71.61%)。从全国区域划分来看(见表1),受损最严重的是东北和华北,东北地区猪存栏量119 395头,发病7 776头(发病率6.51%),死亡6 486头(病死率83.41%);华北地区猪存栏量106 433头,发病4 557头(发病率4.28%),死亡2 467头(病死率54.14%)。从发生疫情数量来看,疫情数量排前3位的是东北、华东、西南3个区域,分别是27、20、16起,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疫情较少,分别发生4起和5起[4]。
表1 中国地理区域ASF疫情统计
ASF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于急性“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表现高热、皮肤充血、流产、水肿及多脏器出血。病理变化:脾脏极度肿大,严重梗死,质脆易碎;肺出血、质硬,有间质性肺炎变化;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严重出血、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变;胃浆膜面弥漫性出血;肾色淡,肿胀;扁桃体出血。临床症状会因病情的程度与发病时间略有差异,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甚至有的猪只出现高热即急性死亡。仅凭临床观察不能确诊ASF,需要借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才能确诊。
ASFV比猪流感病毒(SIV)存活时间长,耐受力强,需要更长时间消毒,特别是其通过软蜱及卵传播,控制难度较大[2]。ASF对生猪生产危害巨大,且目前全世界没有有效的疫苗。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中国因ASF疫情捕杀了20多万头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ASF虽然不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但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猪肉是居民主要肉食品来源,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占世界第1位。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范围大,若ASF扩散蔓延,会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极大危害,影响猪肉市场供给。其次,ASF疫情发生会引起不良的政治影响,会对生猪和猪肉产品出口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1 与国际接轨,学习世界先进的ASF防控方法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制定了《ASF根除手册》《ASF认知田间手册》《ASF应急计划手册》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全球 ASF防控,持续跟踪全球疫情进展,及时发布预警和防控建议[5],这对我国防控ASF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2013年11月,我国加入了全球ASF防控技术平台[6]。
4.2 行政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ASF防控工作,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强有力保障,下发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相关文件,建立责任追究制,谁不作为谁承担后果,引起至上而下各级部门的重视。
4.3 技术保障全省加强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检疫、扑杀、消毒、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对遏制ASF的流行是行之有效的。强化省际间动物检疫站监管、消毒工作,暂时禁止疫区省际间生猪流通,一旦发生疫情扎实开展溯源灭点工作;对动物疫控工作人员加强非洲猪瘟知识培训,培养1支过硬的兽医队伍是消灭疫病的基础。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养殖户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ASF防控知识,提高大众知晓率,一旦发现猪群中出现高热、急性死亡情况应保持高度警觉,立即报告兽医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禁止将病猪运输到其他地方,以免疫情扩散。
5.1目前全球还没有免疫效果好的ASF疫苗,短期内要控制住疫情蔓延,要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着手,督查养殖场管理水平,制定更高要求的管理制度,这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据相关研究,钝缘软蜱是猪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物传播媒介,应注意改善环境卫生,定期喷洒杀虫剂消灭软蜱,ASF防控工作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5.2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ASFV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动物移动(38%)和泔水饲喂(35%),另有23%的疫情传播途径不清楚[7]。牲畜移动的控制、检疫监管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决定ASF防控是否有效的关键问题。
5.3在ASF的传播和流行中,非洲野猪作为病原体的宿主,在ASFV的流行、维持与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8]。我国的大兴安岭、长白山区、松辽平原、黄淮平原、黄土高原以及西南山区和华南丘陵地带都是野猪的自然分布区[9]。因此,各地要加强对当地野猪的巡查,严格限制附近家猪放养,对周边所有生猪养殖户进行排查和全面消毒,特别要对病死野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5.4欧盟有较高水平的动物卫生标准、法规和政策,使得生猪养殖环境较为洁净卫生,能够减少蜱虫等传播媒介,生产出的猪肉产品也较为安全,这也是西欧大多数国家暂时还没有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的原因[2]。从中国发生ASF疫情数量来看,疫情数量多的3个区域是东北、华东和西南,东北和华东疫情数量多是因为这2个区域猪的存栏量大。而西南地区存栏生猪仅有2 432头,共发生了16起疫情,存栏量少而疫情发生较多,说明西南地区的生猪养殖综合管理水平较低,饲养条件较差,集约化、科学化饲养方式有待提高。
5.5ASF不是人兽共患病,不会感染人,大众不需恐慌,可以正常消费猪肉。ASFV具有耐酸不耐碱,耐冷不耐热的特点,经过55℃ 30分钟或60℃10分钟后,病毒即可被灭活。应禁止购买私屠滥宰的猪肉,禁止食用病死猪肉和未经煮熟的猪肉及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