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泗水升鼎”的画面构成及其巫术意义

2019-05-07 08:25潘新
关键词:泗水画像石巫术

□潘新

一、鼎与“泗水升鼎”的源流

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人造物,其从早期的炊煮器演变为礼器,直至成为权力的象征。《左传》中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1]由此可见,夏商周时期鼎已是传国重器,是政权合法性的标志。但鼎在伴随着王权更迭而不断物理性迁移的同时,其逐渐发展演化得愈加神秘和神圣。

《墨子·耕柱》云:“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是使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曰: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烹,不举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以祭于昆吾之虚(墟)……”[2]可以看出,这时鼎已具有神异功能,并被视为一种神圣灵物。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这是“泗水取鼎”题材的蓝本。这一题材发展到东汉时期则进一步被神话了:秦始皇听说鼎在彭城泗水流域出水了,于是调集上千人去打捞,当大鼎露出水面升至半空时,一条龙出现咬断了牵引绳,鼎又沉入水里,不见踪迹[3]。

根据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鼎的发展路径,从传说中的黄帝铸鼎、大禹铸鼎、问鼎中原、鼎自迁等,到“泗水升鼎”、汉武帝对鼎的虔诚礼待,虽然朝代不同,但对鼎的尊崇已形成汉民族集体文化的共同意识,它从属于各种礼仪场合和空间[4],各式鼎也具有巫术性质。

二、汉画像“泗水升鼎”的画面构成

根据目前已公开出版的有关“泗水升鼎”的文献资料,笔者做一不完全统计(表1)。

依据图像中鼎、龙、绳等的组合关系大约可以分为五类:Ⅰ类只有升鼎场面,无龙,绳未断,共计有12幅;Ⅱ类有鼎、龙,绳未断,共计有10幅;Ⅲ类有鼎、龙,绳被咬断,共计有10幅;Ⅳ类为习见的升鼎画面,但有龙无鼎,共有1幅;Ⅴ类有鼎,无龙,鼎耳脱落或绳断,共有3幅。

“泗水升鼎”早期画面构成比较简单:一般是在画面中间立两根柱子,两边两排人在拉绳,河面上一只鼎缓缓升起。鼎内一条龙蹿出咬断一边绳索,有不咬绳子的,还有无龙的形象的,另有不等人数在观看。到后来在此基础上,画面又增加了凤鸟、鱼、方相氏、羽人、楼阁、车骑、建鼓、射鸟、生命树等元素。但纵观“泗水升鼎”画面的衍化变异,其画面中的最基本元素——鼎、龙、曳绳人、鸟的组成是比较稳定的。

?

?

?

?

?

三、“泗水升鼎”题材中的巫术意义解读

以“泗水升鼎”为母题的画像广泛出现在汉代墓室、祠堂和棺椁上,其寓意有不同的说法:一般可分为讽刺秦始皇不合天命说、“时变”思想、升仙说、百戏说、育子说、天界季节转换说等[5],但不同的解释形成了朱青生所说的“疑斧现象”和“虱轮现象”①“疑斧现象”是指在图像上看出观者认为的意思,而与原创者所表达的意义不一致,是一种“疑人偷斧”心理;“虱轮现象”是图像中有某种意义的表达,但是观者放大了这个意义,而遮蔽了其他可能的意义,如纪昌学射、虱大如轮,参见《汉画研究:在形相中发现事实》,载于《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9页。。笔者以为,对某一母题的阐释,只要通过对画像中每一形象或画面进行分析,看它表现了什么和表达了什么,即可得出线索。很显然,工匠们运用这些形象制作画像的目的很明确,即以墓主人死后的生活为核心,为墓主在冥界享受生活或死后升仙服务[6]。那么墓葬中的汉画像出现神仙类、现实生活类、祥禽瑞兽类等题材,按照学界的解释则能达成共识,即希望墓主人死后进入仙界,或永远过上悠闲安逸的生活。但汉画像中的“泗水升鼎”题材的本意似乎与墓主人没有直接关系,它要通过这一内容表现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笔者以为可以以巫术为切入点加以阐释。

(一)“泗水升鼎”中鼎、龙与镇墓辟邪

汉代的鬼神信仰,不但认为天地间布满鬼怪精灵,而且认为地下也潜伏着许多妖魔鬼怪,如喜食亡者肝脑的罔象。因此,汉代的巫术信仰者认为需要用法术保障墓中死者的安全[7]。依据弗雷泽的模拟巫术原理②弗雷泽认为基于相似律的法术叫“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法术叫“接触巫术”,参见《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25页。,以及“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的“相似律”,鬼怕恶人、凶猛而力大无穷的人和动物,或有凶兆的器物。于是,以鼎和龙为基本元素的“泗水升鼎”图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汉画像中。

四川江安县桂花村1号石墓1号石棺上出土的画像[8](图1),其左侧挡板左半边刻绘荆轲刺秦王,右边在鼎外刻一龙将绳咬断。1981年山东兖州一座西汉中晚期双椁室墓[9]出土的“泗水升鼎”图(图2a、2b),左右刻两排人在拉绳,鼎已升至半空;左边两人,一人手拿便面,一人坐着,旁边题刻“大王”二字。上边四人,画面中间偏右刻一龙。同时,椁室右侧板还刻着老子和孔子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人。在汉代人的心中,这些先哲圣人已进入永生的境界。再结合“鬼惧圣人”的巫术观念[10],发现此“泗水升鼎”图与椁室中的孔子、老子、宴饮图、搏虎图、“十”字穿环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小宇宙:天、地、人构成一个“十”字交叉,人居天地中间,四个方向用搏虎、捞鼎、老子、孔子等辟邪类图像镇住四方鬼魅(表2)。在汉代巫师看来,搏虎是人与兽的搏斗,龙噬鼎绳则是龙与那个大王(秦始皇在汉代人心中是暴虐的象征)的博弈。这些图抽象为一种神秘的力量,展现了激烈的力与力对抗的场景,对地下的魑魅魍魉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

表2 1981年山东兖州农业技术学校出土西汉中晚期双室墓右椁室左右两内侧及两挡板题材对照表

山东滕州官桥镇出土一汉画像石,画面分两层:左下似是墓主在一干人马簇拥下出行,左中似是墓主来到列祖列宗处行拜谒之礼,左上是对搏、骑兽、拔树图案,右下则是“泗水升鼎”,角落有一人在张弓射鸟。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具有辟邪法力的图像、器物的保驾护航下,墓主人的灵魂来到“永恒之所”,和逝去的圣哲、先人一起“位列仙班”。山东嘉祥刘村洪福院出土的画像石、嘉祥纸坊镇敬老院出土的画像石,分别刻着“泗水升鼎”、圣人、巫师作法等形象,其意蕴也不难理解。这些看似历史题材中的人物、事件和传说等,在汉代如同巫觋手中的法器,被随取随用刻绘于汉画像中为墓主人服务。

(二)“泗水升鼎”中的阴阳理念

郑德坤在一篇论文中指出[11]:“任谁都不会忽略儒家和道教对那个时期艺术的强烈影响。然而通过仔细观察可以注意到,其间还存在第三种势力,也就是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画像起了作用。事实上,这一学说的理论基于自然的两种对立力量和五种基本元素,可谓汉代思想的主心骨,在汉代艺术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

图1 四川成都江安桂花村1号石墓1号石棺上出土的画像

图2a 山东兖州农业技术学校双椁室汉墓出土的画像

在汉代,阴阳五行学说深深地浸入各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当时一种普遍的信念和准则,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导着人们的所有活动[12]。阴阳五行学说还侵入了人死后的世界,汉代巫师认为,人之所以死去是因为阴气阳气分离。为了使墓主人能够永生,巫师便在墓中设计了鼎、龙、伏羲、东王公、三足乌、凤鸟、古代圣贤等阳性的物象,以调节地下玄宫(坟墓、阴宅)的阴阳。江苏徐州出土的“泗水升鼎”画像石中,不仅刻画了鼎、龙等代表阳性的物象,也有女人、鱼等代表阴性的物象(图3)。1990年邹城市郭里乡高李村汉墓出土的“泗水升鼎”图,画面中间刻一身材高大的男人立于桥上,两边是两排女子在奋力拉绳(图4),一阴一阳。在这些画面中运用大量表示阴性和阳性的形象作为法器,以便阴阳中和,以保墓主人永生于天地间。

(三)“泗水升鼎”中鼎与汉代祥瑞思想

图2b 山东兖州农业技术学校双椁室汉墓出土的画像局部:“泗水升鼎”图

在汉画像石上可以发现许多刻有鼎、龙、凤、麟、龟、比翼鸟、比肩兽、六足兽、九尾狐、白鹿等表示祥瑞的图像。古代的巫师、方士定义它们为天帝或神的派遣物,具有某种神秘属性,在人间的政治、日常生活以及死后世界中发挥着某些作用。这些祥瑞从巫术原理来看,实际上是巫术灵物。在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中有一石,上刻一冉冉升起的鼎,鼎下一人拿长棍往上顶大鼎,下刻车马出行。两边有鸟、兽身人头怪和鸾凤等动物,它们与画面中的主角——鼎一起形成了代表祥瑞的灵物。1990年邹城市郭里乡高李村出土的东汉中晚期的一块画像石中,“泗水升鼎”场面占据画面主要位置:一鼎缓缓升起,一龙从中蹿出,一体型巨大之人立于桥上,画面中满是代表祥瑞的鸾鸟、仙人,祥瑞之气充满寰宇。鼎作为一种具有神奇功能的巫术灵物,除了以“泗水升鼎”的形式表现外,还以单独形式置于汉画图像中,比较典型的是1954年清理的江苏徐州睢宁县九女墩汉墓①1954年清理的九女墩画像石墓位于江苏省睢宁县旧朱集,有一石长225厘米,宽96厘米,画面分上下两格,上格中间刻一神鼎,鼎上有一株仙树;两旁有众多的祥禽瑞兽如凤凰、白泽、麒麟、飞鸟、九尾狐等。参见《徐州汉画像石》,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103页,图130;另参见《考古通讯》,1955年第二期《江苏睢宁九女墩》。中的一块画像石(图5)。其画面中间刻绘一带耳三足鼎,鼎两边是两只似熊的兽在手舞足蹈,再往两边则是传说中的神兽——白泽(古代被当作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鼎上刻一株仙树,上结仙果,树左边是人头鸟身的句芒或传说中的孟亏(孟戏)、九尾狐、凤鸟和日月盘;树右边为凤鸟、翼龙和日月盘,画面下一行为车马出行。在这幅画像石中虽然没有对“泗水升鼎”的描绘,但是从画面的设计来看,鼎是画面的中心,且其中的祥禽瑞兽把鼎作为敬畏和供奉的神圣之物,这和“泗水升鼎”中鼎的祥瑞意义具有同等功能。

图3 江苏徐州出土的“泗水升鼎”图

图4 山东邹城市郭里乡高李村汉墓出土的“泗水升鼎”图

图5 江苏徐州睢宁县九女墩汉墓出土的“泗水升鼎”图

汉画像中的“泗水升鼎”题材从西汉中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晚期,虽在不同时期思想变异下、在不同艺术工匠的再创造中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构成形式,如有的有龙有鼎,有的有鼎无龙,有的有龙噬绳,有的龙没咬绳。但其主要作用还是作为巫师的一种巫术灵物,为墓主人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泗水画像石巫术
泗水变迁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泗水流域内外的大国趋势——兼论泗上十二诸侯之宋、薛、邳的灭亡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泗水流经这片土地
印尼·泗水
印尼·泗水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沂南汉画像石墓“神人手持何物”考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