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姚 尧
政府应多为污染企业提供治污良策,实现发展和治污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但要重视企业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给企业合理过渡期是非常好的制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给企业指明整改路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被要求整改的企业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不清楚如何整改。政府治污无可厚非,但也要为企业指明具体的绿色发展出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其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是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更是社会政治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在污染防治方面,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
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可以得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仅以空气质量为例,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NO2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CO浓度为1.5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环境的改善与执法的力度直接相关。2015年,我国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随着环境执法力度逐步加大,一批企业的污染问题得到集中整治。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2018年1月——10月,全国实施五类案件总数为33015件,比去年同期(32227)增长2.45%。其中,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205件,与去年同期(2313)减少4.7%。
环保执法虽然得到强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有不愿署名的环保行业专家表示,有些地方政府在进行环境执法时,的确存在简单粗暴,甚至“一刀切”的问题。谷树忠也发现了类似现象。他说:“如果只是一味地关停企业肯定违背环保执法的初衷,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除了融资服务,制造业企业更需要环保服务。对于污染企业不但要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整改,还要多从环保角度为企业提供包括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就要为企业多提供绿色发展新路。”谷树忠说。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的一系列调研过程中,谷树忠发现,“只要心智正常的人都想做好事,不想做坏事,有些人做些坏事可能是迫不得已。就要给这部分人做好事的路子。简单说,治理污染怎么去治理,需要用什么技术,什么设备,什么管理,企业怎么转型,执法部门应该给予企业合理的方案建议。”
谷树忠表示,对于没有整改前景的企业的确需要关停,但大部分遭遇环保问题的企业是希望经营下去的,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加强帮扶指导。在此前的调研过程中,谷树忠就发现有基层环境执法干部拿不出整改办法,最终只能一关了之,对经济造成了没有必要的伤害。
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李光勤也表示,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和环境治理过程中,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技术能力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小企业也会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谷树忠 摄影/姚 尧
相关政府部门也逐步意识到,应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寻找生产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企业环境治理方案要循序渐进。除了一些极端污染企业,对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来说,环境治理需要一个过程,应该制定分阶段目标,让企业的经营行为逐步融入绿色经济。
于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坚守阵地、巩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要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2月19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与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在北京签署两部门关于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合作协议。
此前,两部门已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行政等多种手段,引导激励与约束惩戒并举,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环境治理困难,提高绿色发展能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完善经济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绿色经济”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一书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旨在“通过有益于环境或与环境无对抗的经济行为,共同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增长”。
要促进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环保部门应该提供怎样的服务呢?谷树忠表示:“对企业的帮扶指导应该以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间达到平衡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就对一线的环境保护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谷树忠认为:在执法人员未必懂得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跟上。比如水污染都有哪些污染源,每种污染源又需要哪种技术,哪种设备和工艺,技术人员应该给出明确的建议。
除了政府要提高环境保护服务意识外,“园区化”也是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据谷树忠介绍,可以通过建立纺织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方式,将处于分散态的企业集中起来。这有利于专业的污染处理企业集中治理,降低治污成本。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全县已形成了医药健康、食品、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集群,并依托园区带动,集聚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储成君认为,服务民营企业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不但要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而且要建立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重点聚焦“五大体系”,包括企业责任、服务保障、环境标准、督察执法、经济政策的建设。
第一要推进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任体系。达标排放是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也是环境治理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第二是建立释疑解难的服务保障体系。环境治理的专业性要求政府帮助企业解决信息、技术等不对称问题。第三是健全科学规范的环境标准体系。以经济技术可行性为准则,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发挥好环境标准衡量企业污染治理优劣的准绳作用。第四要强化宽严结合的督察执法体系。规范、公正督察执法是生态环境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第五是完善奖优罚劣的经济政策体系。运用经济政策调节企业环境行为是做好环境治理的长久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