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路径的探索实践

2019-05-06 09:08严海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36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

严海涛

摘   要:西部高校在创新产业领域区位劣势明显、创新意识淡薄、创业观念落后,创业资源匮乏、创业师资单薄等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众创空间作用的发挥。如何适应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保障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供给,本文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为例,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定位、存在困境、建设路径提出己见。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  建设定位  建设路径

众创空间起源于在欧美国家流行的“创客空间”这一概念,而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起步较晚。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讲到:在960万km2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形态。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首次公开提出众创空间。至此,众创空间在祖国大地迅猛发展。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一批众创空间,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本文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为例,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定位、存在困境、建设路径提出己见。

1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定位

1.1 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正是在这一新时期诞生。园区使用面积10000m2,于2016年7月建成,从建设开始,就肩负着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使命,为广大师生和社会青年创客提供集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科研、交流、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实践平台,形成了有计划、有组织、有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酒泉地区乃至河西走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重点培育区。

1.2 校企协同创新的战略高地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整合自身科技优势资源,拓宽学校、政府、企业的合作渠道,通过技术、项目、人才等多种合作模式,将众创空间打造成创业者、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三者之间共生共长的协同创新载体,增进校企科技创新的合作力度,提升高校创客们的研究成果转化率,力争把“众创空间”建设为培育创新驱动和支撑地方新兴产业的战略高地。

1.3 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和孵化基地

高校是自主创新成果的凝聚载体,也是创业人才的集聚高地,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园良好的服务能力,定期举办“一班一创意”、创客特训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发现和挖掘了一批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重点培育和孵化,力争使之成长为技术含量高、与专业紧密结合、对产业发展有效支撑的高新技术企业。

1.4 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的有效载体

高校众创空间往往能够把年龄相当、兴趣相投、目的相同的大学生及青年创客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社区式”的创业大家庭,非常便利于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通过举办科技文化大赏、“MR创开讲了”、创业梦想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集市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把大学生创客、中小微企业家凝聚在一起,相互分享、相互协作,激发创客们的创业热情,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创客文化,树立创业典型,把园区打造为创新创业文化营造的有效载体。

2  西部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困境

西部高校存在区位劣势明显、创新意识淡薄、创业观念落后,创业资源匮乏、创业师资单薄等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众创空间作用的发挥。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新园为例,建设运行初期存在如下困境: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业指导能力不足;孵化链条不完整,项目落地实施难;对接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不完善。经调研分析,除客观因素外,存在困境的首要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传统形式是“课堂教学 + 创业大赛”,模式的单一形不成创业泛氛围,无法有效激发创业热情,不能广谱式的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其次是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单薄,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没有创业实战经验,仅凭课程教材内容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目标;第三是,没有定期开展针对孵化企业和入孵团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与政府、行业企业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孵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3  西部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路径

3.1 构建了众创空间教育体系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园紧紧围绕办园定位,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全程化、精准化和面向全体师生、面向所有专业、面向区域产业”的“两分两化三面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以课程、实践、孵化、治理为基本维度,基于意识培育、融合培养、实战锻炼三个层级,重塑三阶四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大了创新创业指导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构建“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众创空间技术课程+众创空间实战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深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开展研讨式、参与式、实操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推动了教学考核改革,制定了将学生研究性成果、创新性成果、社会实践成果、创业成果等换算为学分的转换办法和课程置换办法;培养35名校内创业导师,聘用20名校外企业、专家,其中多名教师具有国家级创业导师资格证,组成相对稳定且不断加强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3.2 搭建了模拟训练区——教师工作室——中小微企业三级实践平台

在意识培育阶段,建立了创新创业模拟训练区,以体验式教育和情景式教育为手段,以创新创业文化为主要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融合培养阶段,成立了教师创新创业工作室18个,以师傅+徒弟的模式吸纳近学徒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操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实战锻炼阶段,校企合作,引企入园,引进专业对口企业14家,以老板+准员工的模式带动师生创业实战,實现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提升。

3.3 开发了一班一创意——一系一空间——科技创新园三级孵化系统

在培育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一班一项目”创意行动计划,累计产生创意10000余条,极大地启迪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融合阶段,开放实验实训平台,改变传统运营方式,融入创新创业文化,增强互动和交流,建立了丝路文创、良种繁育、电商与物流、创意烘焙、机械加工等多个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客空间,促进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在实战锻炼阶段,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创新园为平台,建成了集办公、科研、培训、交流、金融、服务一体化、多功能的创业服务平台和生态系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完成从创意到公司的转化。

3.4 建立了社团——园区——学校三级治理机制

组建创新创业协会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主导,学生自行治理;成立园区管委会,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全面推进改革措施落地实施,重点抓好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全校创新创业工作,明确总体目标,统筹各项措施有序推进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园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徐晓洁.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5):103-108.

[2] 王建熙.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2):62,64.

[3] 陈清耀.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1):89-90.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
安徽省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