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雪峰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隋朝开皇五年、南朝陈国至德三年(公元585年)正月初七,“人日”佳节,陈国首都建康(今南京),台城宫殿。
陈后主陈叔宝正在这里,和自己有着“文学家”之称的宰相江总,加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干大臣,举行正式宴会,宴请来自北方隋国的使臣——薛道衡与豆卢寔。
酒至半酣,一向自认对北方拥有文化自信的陈国大臣们,提议赋诗助兴,并请素有能诗之名的隋国正使薛道衡先来第一首。薛道衡也不推辞,开口吟道——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今天是正月初七“人日”,进入春天才七天,可是我离开家乡,已经有兩年时间了。
薛道衡这里说的是实情。他和豆卢寔是前一年的十一月从长安受命出发的,长途跋涉到建康时,已经是十二月了。如今到了新年的正月初七,虽然离家总共只有两三个月,但就年头而言,身在异国、度日如年的他,可不就是离家两个年头了吗?
实情自然是实情,可是,我们是在作诗好吗?这样平白如话地数日子、数年头,真的好吗?你这样作诗居然还被称作北方的大诗人?当时,陈国大臣中就有人冲口而出:“这是什么诗句?是谁说这个北虏会作诗来着?看来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当时,南方人称呼北方人为“北虏”,北方人也不示弱,称呼南方人为“南蛮”。此人“虏”字出口,早已见惯烟云、时年已46岁的薛道衡毫不介意,很有涵养地看了这个不懂礼貌的“南蛮”一眼,轻轻吟出下面两句千古名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看来,我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暖北飞的大雁之后了,我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之前就有了。
据《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可见,最早在孟春之月,大雁就已开始北归。
而当时处于因公出差状态、在建康度过新年的薛道衡,却不能回家。所以,完全可以想象,他在耳闻目睹家家团圆之际,也曾经在思乡的寂寥中,目送过天边北飞的大雁,只恨自己不能像它们一样,早日振翅北归。
薛道衡的这两句诗妙在何处?清朝的诗论家张玉谷在他写的《古诗赏析》中,如是点评第三句:“点醒迟归,恰又补点‘人字,与‘雁对剔。”又如是点评第四句:“正点‘思字,‘在花前恰又抱转人日,流对极为巧切。”
果然,薛道衡当时这两句诗一出,陈后主惊喜地叹息道:“名不虚传!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先生真是有大才情的人啊!”
诗词解惑:
消失的节日·人日
今天的我们,已经只知正月初七,不知“人日”佳节。
人日,通俗地说,就是人的生日。传说,盘古在开天辟地以后,前六日依次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日才创造出了人类。所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简称“人日”。
我国古代的人,具体在什么时间开始过“人日”节,至今无定论,有西汉说、魏晋说,等等。反正,很久很久了……
(摘自《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