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江苏 南京 21000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磁场提出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磁场的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考虑到初中生已经在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有趣的电和磁”单元中学习过磁体相互作用的内容,所以在初中阶段磁场的教学中需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磁现象的兴趣,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里最重要的知识就是磁场。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下最近练成的“特异功能—隔空动粉笔”。
老师将一个事先插入铁钉的粉笔头倒扣在一个透明的烧杯中,先用左手在杯子外舞动,粉笔不动,再用袖子里藏了强磁片的右手在杯子外舞动,粉笔开始随着手运动。
师:同学们知道我表演的奥秘吗?
学生都非常好奇,不知道原因所在。也有好几位同学由于预习等缘故,很快就说出了:“老师,你用了吸铁石!”
师:有学生猜出了我这个“特异功能”的秘密,是我袖子里的这块“吸铁石”和粉笔内的铁钉(如图1)。
图1
听到老师的解释,很多学生恍然大悟,纷纷说到:“哦,吸铁石啊,我们小学就玩过了!”“我就知道不是特异功能,吸铁石我玩过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吸铁石”,在物理上我们称这类可以吸引铁、钴、镍的物体为磁体,你知道哪些关于磁体的知识?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总结磁体的相关知识,很快就过渡到磁场知识的教学。
片段二
师:大家请看我用一块条形磁体靠近悬挂着的另一块条形磁体。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悬挂着的条形磁体被吸引或排斥。
师:磁体由静止运动起来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那么根据初二学习过的力学知识,它受到了什么作用?
生:力的作用。
师:你们看这两个磁体相互接触了吗?
生:没有。
师:磁体间相互作用不需要直接接触,原因是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这里有两个圆形的纸盒,其中有一个放了一块条形磁体,给你一些小磁针,不打开盒子,你能知道哪一个里面有条形磁体?又是如何摆放的呢?
学生讨论并且跃跃欲试,很快有学生举手上台试着摆放小磁针,进而确定了磁铁的位置及摆放方式,老师展示结果(如图2)。
图2
师:刚才几位同学成功帮大家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们从这个小实验中发现了磁场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 在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片段一的教学,老师用比较少的时间将磁体的相关知识“复习”了一遍。同时,用有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能够猜测出的“特异功能”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既新奇又熟悉,能够重新激发学生学习磁现象的兴趣。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所以在片段二磁场的教学中,老师采取“运动→受力→磁场→磁场的性质”的教学顺序,在已初步了解磁场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磁场”概念,不仅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有了更新,更有利于学生将来进一步的学习。
(3) 磁场的概念从知识本身来说内容不多,但从初中生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能力来看,实际上是一个突破。客观物理世界在初中的学生看来就是“眼见为实”,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通过其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它。这种转化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多次运用,磁场概念的教学就是运用该方法的一个重要例子。在教学中通过把以前例题中的“找磁体”拿到新课讲授中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客观存在,有利于建立新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