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钢
闺女,那天,太阳下山不久,我带着你妹妹下楼透透气。
在喷泉旁,一位小姐姐递给你妹妹一颗草莓。妹妹毫不客气地接过草莓,却不急着把它塞到嘴里去,而是笑着边点头边咕哝了一声。
幸好,我听懂了。
这个一岁七个月的小人儿,说的是一个“谢”字。我知道,这是你每天教导的结果——她竟然已经养成了道谢的习惯。
之前,先后来我家帮忙带孩子的三位大姐都对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你们家人怎么总是说‘谢谢?自己家人还用得着这样讲礼貌吗?”
闺女,其实你知道,我们家人之间当然做不到“举案齐眉”,可是彼此道谢,的确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也并不觉得有什么见外。实际上,我们一家的共识是:越是对家人,越要及时地表达谢意。
这次带你去天津,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不仅是你一有空闲就会读书或听书,三天下来竟然把《巴黎圣母院》听完了,还能够跟我讨论人物和情节,更是你对每一位陌生人都彬彬有礼,赢得了司机、服务员、店老板的微笑与赞许。
多年以来,我始终思考教育究竟能给个体带来什么益处。
我是说,就一个人而言,教育能够为他带来什么。诸如知识、文凭、机会乃至地位、名誉、金钱、婚姻等,这些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往深处去追究,当然还有思想、气度、心胸等。可是,最直观的改变,难道不是气质吗?
我们大人见到某人,不会上来就问此君毕业于哪所院校,也不太方便直接就问收入如何,家里房子有几套车子是什么牌子好像也不太好张口了解……其实,就算对方都坦白了这些又怎样?那些东西的意义,各人心里都跟明镜一样。
就像你们初见面,不会上来先问对方期末考试在班里排第几名、钢琴过了几级、上学期有没有选上“三好学生”一样。
不管怎么着,也得先顺了眼。顺不顺眼,看的就是气质。
闺女,我们都见过太多不招人喜欢的人——
面色阴沉的;
大声喧哗的;
自以为是的;
暴跳如雷的……
我过去总将这样的人归结为气质不好。现在,细细想来,却原来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礼貌。
一个有礼貌的人,自然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自然会传播阳光,也传递美好。
而这样的人,自然招人喜欢。
闺女,我说的对不对?
于是,我进一步地去思考,是什么产生了令人生厌的气质?
第一个词,是自卑。
自卑的人,会变成缩进壳中的乌龟,扎进沙堆的鸵鸟,满身是刺儿的豪猪,稍被惊扰即以命相搏的蜜蜂……
在我看来,自卑多源于没有被父母的全然接纳。闺女,在这一点上,我自认为和你妈妈做得非常好。你觉得呢?
第二个词,是自私。
闺女,这我就不用多说了吧?自私的嘴脸真的太难看。
第三个词,是无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归根结底,却是家教。
话说到这儿,不敢自我标榜了。我知道我也不是什么气质好的人——你在四岁时,就曾批评过我随地吐痰,在八岁时,又当着满场听众的面揭我开车时骂人的老底儿。
我们这个家庭所给予你们姐俩的,也不能称为多么好的家教。我清楚,你们之所以把“谢谢”挂在嘴边,对人笑脸相待,都源于妈妈的言传身教。
我们,只是因为成为了父母,就不能不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去做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教育,必須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
那么,我亲爱的女儿们,你们又将怎样如同一束光,去给予这个世界以光和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