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昌和他的蓝村宅院

2019-05-05 02:43许初鸣
闽南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永昌宅院红砖

许初鸣

漳州市龙海浮宫镇美山村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大宅院,是祖籍本村、旅居印尼的华侨巨商郑永昌于19世纪80年代建造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已经有些老旧,但难掩昔日辉煌,依然在默默地向后人述说那久远的岁月、曾经的辉煌。

漂洋过海创大业

郑永昌(1841~1914),又名宗熙,字炽而。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出生于美山村青美社。年少时“饥寒迫身,莫可言状”,12岁入私塾读书,14岁时母亲不幸去世,19岁时父亲患病,无力供他读书。他被迫中断学业,跟亲友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他诚实勤奋,被当地富商择为乘龙快婿,帮衬生意,管理账务。当时生意兴隆,他也分享利润,寄钱回家赡养父亲。后来,父兄相继去世,他回家料理父亲丧事。30岁时自立门户“光盛”,在印尼建立规模较大的产业,“店屋栈所,前后八进,相连三衢”。

郑永昌致富后,不忘家乡宗亲,凡是到南洋的新客,或资助,或录用,使之安居乐业。在家乡,他游鹳石岩,见岩寺荒废,遂修岩寺,建石亭,铺石路;观村社道路难行,又出资整修10余条石路,同时修两个渡头以方便行人;在“应公庙”东侧建立一座“乞丐营”,为“地无立锥,饥寒交迫”的流浪汉建立住所。他的善举不仅惠及乡亲,而且扩展到全国。在山东省的一次大饥荒中,郑永昌慷慨解囊相助,朝廷为表彰其善举,特赐予“贡生”。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爆发后,郑永昌又捐献大量钱款作军饷,朝廷加封其盐运司知事的头衔。清末朝廷对外签订很多不平等条约,财政越来越困难,捐纳制度广为推行,清光绪十八年(1892)郑永昌因资助“北洋水师”,捐得正四品的中宪大夫。这些记载着其荣誉的牌匾如今都悬挂在其宅院的厅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郑永昌出任荷印三宝垄中华总商会首任总理,并连任三届。

清光绪十年(1884),郑永昌回乡创业,在家乡开始建造大宅院,历时8年,耗银10万两,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方告竣工。

气势恢弘古宅院

郑永昌的这座可与山西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比美的古宅院有不同的叫法,郑永昌在自叙的“庙记”中说自己建造宅院,“出社外,落田间,别其名曰‘蓝村。”龙海市人民政府2004年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则称为“郑氏古宅院”。

郑氏古宅院坐南朝北,中间并排3座,燕尾脊,都分前后兩进,左右有护厝,马鞍脊,围合成一个长方形的大院落,共有118个房间,总占地28亩,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宅院设有前门、后门,后排左右边还有两个侧门,称为龙虎门。前列正中是“谦光”家庙,叠顶双燕尾脊,状又若凌空而起之飞龙,是举行祭祀祖先和其他大型家族活动的地方,所以最为壮观。整个建筑以石为基,以砖为墙,板瓦盖顶,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宅院前面的埕院和里面的天井地面以鲜艳的红砖铺就。

宅院建筑装修装饰华丽考究,雕梁画栋,异彩纷呈,大木作上都有细木雕。门上、窗上遍布砖雕、木雕、石雕和泥雕,花鸟虫鱼、龙虎狮豹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圆球形或八角形的柱础精雕细琢,别具一格。

全部为单层的宅院的左前方有一座三开间二层楼独立小院落,叫梯青楼,在这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有人称为“小姐楼”,说是郑永昌送给女儿的礼物,其实郑永昌曾在自叙的“庙记”里写得很清楚,这是用于讲学授课、培养人才的专用场所,不是“小姐楼”。二楼的露天平台铺着红砖,是闽南人所说的“砖棚”,围着陶瓷栏杆,可以在这里眺望远方。正门大厅上悬挂的匾额镌刻着“梯青”两个大字。院墙以红砖砌筑,石框窗户以精致的八角形、六角形和四方形红砖砌成斜方连续纹理。从屋檐到墙壁,从梁柱到门窗,密布人物、花卉、动物、风景等各类图案,或雕或绘,装饰精美。

文采洋溢韵味浓

郑永昌自叙“平居读圣贤书,考古今,阅事变”,是一个儒商。因此整个宅院到处透露出儒商特有的文化气息。宅院中到处有寓意深刻的题匾、诗句,洋溢浓厚的诗画韵味。后门一副主人题写的楹联十分引人注目:“五凤来仪攀际都以展翅,三龙聚会拱平岭而回头”。联语结合宅院所处地理位置来描写刻画,充满吉祥又富于文采。

与“梯青楼”同排的左护厝墙壁上,宅院主人亲自题诗一首:“霜天留饮故情欢,银烛金炉夜不寒。若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壬辰孟冬?主人书)”这是当年“谦光”家庙完工庆典时所自题,字体行书,辞藻华丽,寓意深远,抒发了宅院主人梦绕魂牵的乡愁。

最值得一提的是宅院“谦光”家庙前厅的左侧墙壁上嵌着的一块石碑,高102厘米,宽203厘米,上面镌刻的是《蓝村谦光郑氏庙记》。这篇记67行,每行满行34个字,全文2281字,字径2.5厘米。碑文写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是郑永昌的自叙,当时他52岁。他从“昔唐太宗尝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的典故开始,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叙述自己所作所为,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他感叹道:“创业固难,守成亦良非易。余既身历其艰矣,愿子孙共勉其不易焉。”文章结尾又说:“所期后嗣繁兴,各事耕读,联登甲第,此心不无睪然高望。人生七十即称上寿,吾年半百,备历勤劳,经营有此,虽非三苟,亦略如人。犹日孜孜,更求进境。庶乎上可以对先人,下可以垂后裔。若继吾后者能念创业之维艰,共勉守成之不易,斯可以垂于无穷者矣。子若孙其世守之,毋忽斯言。”这或许就是这篇“庙记”全文的主旨。儒商的思想理念和宅院的文化韵味相得益彰,在这里完美融合。难怪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有永昌钱财无永昌庆彩(随和),有永昌庆彩无永昌慷慨;有永昌慷慨无永昌好驶,有永昌好驶无永昌文才。”

猜你喜欢
永昌宅院红砖
宅院
红砖楼
书画作品鉴赏
砖雕说到底是一种以红砖为媒介的创作,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格特质。
老宅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花儿总在种子里”
红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