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伟 刘强
摘要: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贷款借钱的行为。[1]近几年,校园贷乱象频发,一些大学生因多種原因借贷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受到放贷人、催债公司散布个人隐私、暴力催收等种种威胁,造成一系列恶性事件,给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未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伤害。根据校园贷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防范校园贷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贷 大学生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55-02
一、校园贷的常见种类
(1)电商平台——支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如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等[2];以及新兴的腾讯信贷服务,如微信微粒贷。
(2)消费金融公司——如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3)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如陆金所、宜人贷、红岭创投等。部分业务提供给助学或者创业的大学生,因最近两年国家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要求,其中包括宜人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3]
(4)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中国银行的循环贷款“中银E贷·校园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广发银行的大学生专享信用卡“摆范儿卡”等
(5)线下私贷——社会上的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4]
二、校园贷乱象频出的原因
(1)自2013年开始,校园贷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相关执法和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也没有对其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致使违背法律法规的校园贷在大学校园内日益猖獗,对很多在校大学生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公告,其中明确指出要采取措施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没有权利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2)“校园贷”的主要特点是门槛低、套现快,不仅如此,其机构发放贷款时,不仅不要求借款人亲临现场,而且不需要担保人提供书面保证,贷款提供者不仅不控制限定贷款用途,也不采取任何的风险管理等措施,借款的学生只需提供学生相关的身份信息就可以很方便地借到贷款。同时,很多“校园贷”狡猾地利用“滞纳金”“服务费”“中介费”等专业名词设置陷阱,掩饰其高利息的本质,蒙蔽大学生的双眼,致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诱他们落入高利贷的陷阱。另外,有些校园贷款专以对社会现状缺乏认知的大学生为对象目标,对他们作出诈骗钱财的违法行为。
(3)一方面,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虽然在法律层面上,他们已经是一群作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但是他们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上,还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合理的控制和约束,购物欲和虚荣心有时会战胜理智,蒙蔽他们的双眼,同时又缺乏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种种原因让他们迷失自我,造成过度消费、预支消费的后果。
另一方面,对于家庭贫困的同学,高额的学费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庭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出于减轻家庭负担的这样善意的考虑,他们怀揣着侥幸心理选择网贷平台贷款,但最终却不幸陷入了校园贷的深渊中。
最初,校园贷是为了助学和助创,才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为他们的学习和自身的长远发展助力,但很多贷款的大学生将其用在网购、打游戏、聚会等娱乐活动方面,并没有让校园贷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大学生避免校园贷的防范对策
除了政府、社会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大学生更需要从自身层面规避远离校园贷的风险:
(1)自主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性辨别自己的消费需求。大学生应该自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辨别自己的消费需求,拒绝超出个人能力的、不合理的消费。杜绝盲目攀比,学会自我调节,转变不正确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对于想通过“校园贷”获得资金进行投资创业的同学而言,需要仔细衡量利弊:校园贷的巨额利息,是超过大学生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创业收益的。
作为在校大学生,对于正当原因的合理消费需求,且需要大量资金时,应该及时告知父母并向他们求助。向父母求助,其安全可靠性远高于向贷款平台借钱。处在大学校园新环境中,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经济独立和行为独立,一是因为不愿意被父母批评自己不合理的消费,想掌握经济自主支配权,二是不愿意增加家庭的负担。正因为如此,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大学生这样的想法诱骗学生,通过贷款报名培训班等方式,来诈骗大学生。其实这些大学生错解了独立的真正含义,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真正的独立,应该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法律法规限定下的精神,是心理和行为上的独立,而非单纯脱离父母的约束,随心所欲。
学会拒绝不合理的消费,提升自我约束力。大学生活不同于紧张快节奏的高中生活,周末聚餐,假期出游,情侣约会,同学生日等活动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这些消费需要大学生自我把握好分寸,盲目攀比跟风消费是不可取的,应学会理性消费,管理支配好自己的生活费。
(2)避免或减少网络借贷方式,拒绝不知名的借贷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5],在线支付的消费方式也发展迅速,但它无法给消费者以消费的真实感。众所周知的购物网站都自带网络贷款工具,这样更容易让人陷入贷款的循环。面对一些迫在眉睫的需求,一些大学生会选择打白条的做法,在享受其便利性后,禁不住诱惑继续打白条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致使他们最终走上了犯法或轻生的不归路。
(3)时刻对身边推荐“校园贷”的同学和朋友保持应有的警惕心,谨慎对待同学朋友的借钱行为。校园贷多发的根本原因是作为刚刚脱离父母保护伞的大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自我控制力,追求虚荣,也不具有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一些违规不合法的贷款机构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将一些在社会中失效的放贷手段用在了在校大学生身上,这对他们的心理、生理和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面对朋友同学的借钱行为,大多数大学生难以抉择,答应请求,倘若遇到对方粗心遗忘时,大多数人碍于情面不方便提醒。若是拒绝,又担心会和同学朋友产生一定的隔阂。但在校大学生应谨记,是否予以帮助应基于自己的能力,而非同学朋友情感友谊的亲疏。与此同时,发现身边可能已经陷入校园贷的同学和朋友,应该告知学校或学院相关负责人,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悲剧的发生。
(4)自我提升与保护。大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警惕不法分子盗取信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损害自身的利益和名誉。同时应当提升自我,广泛阅读各类书籍,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面对“校园贷”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准确了解自身的消费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伤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诈骗意识。[6]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书本等学习接触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使理性消费观念真正地深入内心。与此同时,大学生可以提升辨别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成长,为未来的就业和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淑琴,霍丽惠.校园贷害人害己,揭秘校园贷陷阱[J].女子世界,2017(11).
[2] 刘婷婷.校园贷还是“校园害”[J].法治与社会,2017(9):4-7.
[3] 于状,王珊珊,齐晓丽.驻济高校校园贷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市场,2018,No.969(14):21-23+41.
[4] 农村高利贷社会过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