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滢
摘要: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囊括目标、基础、重点以及主线等多个方面,已然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又连贯的体系架构,为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为党和国家各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法治指引,为全面建成小康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社会力量,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关键词: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49-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等,其价值引领作用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彰显出来。
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法治保驾护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客观上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思想理论创新的指导,法治实践就很容易行差踏错。要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要么误入歧途、偏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成就丰硕,这离不开理论的指引和思想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囊括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十个坚持”中。这些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的结晶,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是最根本的问题。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体构成与核心理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定硕果累累。
二、为党和国家各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法治指引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当中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内在关系密切,具有统一性。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对党和国家各领域的改革事业具有无可替代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还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抑或释放改革活力、保证改革方向,客观上都需要将各项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都需要法治的护航。也就是说,改革无论多么的深入和彻底,也总归要在法治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改革,绝不能肆意突破了这个限制。也只有这种在法治规范下的改革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改革。具体来说,在党和国家各领域的改革进程中,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坚持改革的正确道路和方向,防范和化解改革过程中的风险性以及尽最大可能保证改革的科学性和协调性,需要法治和法律的保障,也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引领。
三、为全面建成小康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社会力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意。这个伟大梦想要实现,单靠一个人、几个人甚至几百万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和凝聚起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与力量,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中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与力量。这种社会积极性与力量的充分调动和涌动,离不开法治国家的建设和法治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法治思想的社会化与影响力。可以说,法治思想绝不是空洞、虚无的,它的作用和影响是具体可感的。从个人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倡导全民守法;从社会层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坚持法治国家和法治文化协同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起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这样一种使全社会人人都受益的良好法治环境的建立,必定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上接第4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可否认的是,这与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法治文化的交流、吸收、借鉴、融合以及创新是分不开的。同样,今天中国法治思想的进步与法治化水平的提高,也为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了中国经验和智慧。首先,最鲜明的体现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在党与法的一系列棘手问题,譬如如何处理党和法之间的关系,“党大还是法大”,如何将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都有创造性的见解与做法,譬如提出“党纪严于国法”,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等,突显出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大党治党治国的高超智慧。概况起来说,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次,这种中国经验和智慧还突出体现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显著特征。最后,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一般干部和群众在与领导干部接触的过程中,会通过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的情况完成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想象。若权力运行与法律的规定不一致,群众则会更加关注权力运行的实际规则。若领导干部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其一言一行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