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
——以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2019-05-05 03:31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学生党员对象

(嘉应学院音乐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00)

高校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通信终端的更新换代,手机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给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问卷164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有效率为99.39%。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求调查结果更加趋于客观与科学。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工作在嘉应学院音乐学院中进行。音乐学院在校本科生946人,学生第一党支部125人,第二党支部60人,其中第一党支部中共正式党员48人,中共预备党员12人,积极分子65人;第二党支部中共正式党员18人,中共预备党员13人,发展党员3人,积极分子26人。全院学生党员91人,占总人数的9.62%,发展党员及积极分子人数占总人数的29.49%。本次调查对象为该学院的学生党员以及部分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图1 被调查对象基本构成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中共党员占20.99%,中共预备党员占14.81%,发展对象占2.47%,积极分子占61.73%。

二、大学生党员及党员后备军使用手机媒体的基本情况调查

当下手机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手机媒体类型的多样化,手机不仅仅是人们通讯联系的工具,更是人们了解世界的新渠道、及时掌握时事动态的新方式。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70.55%受调查者认为手机是生活的必需品,26.99%受调查者则认为不完全是,只有2.45%的受调查者认为手机不是生活必需品。

图2 手机是你生活中的必需品吗?

手机媒体的类型多种多样,功能日新月异,手机QQ曾经是大学生最钟爱的聊天工具,近几年随着一种新的手机媒体类型的兴起,手机QQ的受喜爱程度呈下降趋势,在本次受调查对象中的使用率只占了57.07%,位居第二位。位居第一位的新兴手机媒体类型即是手机微信,有93.25%的受调查对象将其选为最常使用的手机媒体类型。手机微信继承了手机QQ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功能,同时,还引入了“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极大满足了大学生的多媒体需求。其他手机媒体类型如短信、飞信、手机微博、手机电视、手机报、手机门户网站的使用比例分别占了55.21%、30.06%、29.45%、22.09%、14.72%、11.66%,如图3所示。

图3 最常使用的手机媒体类型是什么?

由此可见,手机微信是使用最广泛的手机媒体类型,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70.55%的受调查对象表示他们每个人有5个以上10个以下的手机微信订阅号,29.45%的受调查对象甚至拥有10个以上的订阅号。在众多订阅号中,社会新闻和政法新闻的受关注度较高,对这两类新闻感兴趣的受调查对象分别占了61.35%和20.86%。由于本次受调查对象皆是高校基层党建的主体力量,这不难解释为何社会新闻和政法新闻在这个群体中所受关注度较高。也正因为如此,手机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

三、手机媒体背景下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反思

(一)手机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积极影响

手机媒体的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其广阔的平台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实在有效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手机媒体以“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无限、灵活、方便、快捷、全面地进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比如音乐学院学生党支部成员利用手机QQ、微信等平台建立QQ群、讨论组、微信群聊的方式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自由地进行交流沟通,使得党支部组织的系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切实增加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感染力,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变得更加广阔,工作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手机媒体除了有利于加强党支部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外,还有利于学生党员与老师的联系。在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形式与老师互动”时,85.89%的受调查者的回答是愿意,12.27%则表示无所谓,只有1.84%的受调查者不愿意。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你是否愿意用短信、qq、微信等形式与老师互动?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受调查者还是愿意与老师用手机媒体进行互动的,这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学生能在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中得到老师的指导,能够更好地把握党建工作的大方向。另一方面,老师也能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空间、朋友圈中了解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对于积极正面的内容,老师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而如果发现消极负面的内容,老师也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从这两方面来看,手机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的管理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手机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消极影响

诚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手机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手机是一个开放的媒体,那些妨碍国家安全类信息、诈骗类信息、谣言类信息不可避免地传入到大学生们的手机中。面对这些不良信息,大学生们要有一双慧眼,准确地鉴别出哪些信息属于不良信息,应及时删除不予理会。在问及“您对手机所传播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如何”时,虽然有70.55%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有较好的鉴别能力,但仍有26.99%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鉴别能力一般,甚至还有2.45%的受调查者承认自己的鉴别力很差(如图5所示)。这些不良信息所散布的异化信息和反动思潮,容易侵蚀那些还不具备足够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们的思想,以至于误导他们对国家、政府的认识,导致有些极端分子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

图5 你对手机所传播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如何?

(三)手机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策略

其一是建构立体化的沟通交流机制。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优势,遵循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开发专题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将党建信息以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态呈现,及时发布近期工作动态,使学生党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终端进入新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和疏导,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主动性、主导性、生动性、感染力和渗透力,从而取得党建工作的理想化和最大化效果。

其二是建构新的管理机制。一些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对于网络中各类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还较薄弱,学校要加强学生党员使用手机媒体和网络的引导、管理与指导,把握基层党建工作在手机新媒体场景下的主旋律。学校在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动权的前提下,要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把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对党务工作有高度热忱并且具有管理才能的优秀学生党员提拔到合适的管理岗位上,形成以学生党员管理学生党员的管理机制。通过这样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能让优秀学生党员在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切实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担子,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党员之间相互监督,加强他们使用手机媒体的规范化程度,使基层党建工作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推进。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学生党员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