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江 王瑞文 杨彦伶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5)
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为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中部或南部。紫薇花期长,萌芽力强,耐修剪,当年生枝开花。矮冠型紫薇品种株型紧凑、开花繁密、分枝力强,适宜成片栽植或打造花海景观,以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修剪是促进紫薇开花的重要措施。关于紫薇修剪已有文献报道[1-3],而对矮冠型紫薇的修剪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本试验的目地旨在研究不同修剪强度对矮冠型紫薇生长和开花的影响,为紫薇的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4年生紫薇杂交苗。
该试验地位于武汉市九峰湖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试验采用4年生杂紫薇共计132株。
2018年春紫薇未萌动前修剪。
修剪处理及方法如下:
重度修剪:剪除株高2/3的枝条
中度修剪:剪除株高1/2的枝条
轻度修剪:剪除株高1/3的枝条
CK不修剪:对树体枝叶不修剪,保持其自然生长状态
(1)新稍数:每株随机选择三个主干,分别调查每个主干上大于20 cm的当年生枝条数。
(2)新稍长:在选择的三个主干上,随机选择五个大于20 cm的枝条测新梢长度。
(3)花序长花序宽:从花序顶端到花序底部中轴长为花序长,紫薇花序最宽的横截面的长度为花序宽。
(4)着花密度:枝条开花树占总枝条数的百分率。
(5)调查时间:2018年6月26日调查新枝数、新枝长;7月27日至8月1日调查花序长、花序宽、着花密度。
不同修剪处理对紫薇生长性状的影响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修剪能显著降低株高及冠幅,其中重度修剪平均株高仅为124.41 cm,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修剪能显著促进紫薇萌发新稍,各修剪处理新梢数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轻度修剪处理新梢数量最多,平均新梢数达到11.39枝。同时,修剪对新稍长度也有较大影响,其中重度修剪的平均新稍长度达50.65 cm,显著高于对照,轻度修剪处理的平均新稍长度明显低于对照,中度修剪的平均新稍长度与对照没有差异。
表1 不同修剪程度对紫薇生长性状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纵列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纵列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
表2 不同修剪处理对紫薇开花性状的影响
不同修剪处理对紫薇开花性状产生明显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各种修剪处理的着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重度修剪、中度修剪、轻度修剪的着花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7%、12.2%、11.4%。花序长和花序宽与对照相比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的花序长和花序宽均高于对照。
紫薇不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3),株高与冠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483 29), 与花序长和花序宽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 21和0.302 87。株高与着花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306 15),说明着花率有随着修剪强度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冠幅与着花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212 77),说明冠幅越大,着花率越小,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花序长和花序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49 49)。
表3 紫薇植物学性状相关性
注:*表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紫薇属于强阳性树种,当年生枝条顶端形成花芽开花。修剪是促进紫薇生长健壮、开花繁密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修剪能显著降低植株的株高及冠幅,促进紫薇新梢萌发与生长,提高植株着花密度。其中2/3强度修剪的株高最接近于理想株形(株高1~1.2 m),且着花密度最高、新梢生长量最大。妻鹿加年雄认为,对紫薇在越靠近当年生枝条的基部修剪,春天萌发出的枝条会越粗、越长,开花越多。从越粗的枝条上萌发出的新梢也会更粗更长,开花也更多[5]。本修剪试验以培养矮灌型紫薇为目的,根据该目标推荐2/3强度的修剪方式,这与郭俊强等人的研究结果及观点相一致[6]。
修剪不仅要考虑树龄、树势、树形、立地质量、造林密度、水肥条件、集约经营强度等因素,还必须考虑无性系间的差异,因为不同无性系的生物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7]。本试验材料采用的是杂种子代,虽然在杂交亲本选择时对品种的株型、株高及开花特性进行了筛选,但杂交后代在枝条萌生能力及开花特性上仍存在一定差异。下一步将选择无性系开展试验,使试验结果更多客观、精准。此外,本试验推荐的2/3强度修剪方式,要与施肥措施相结合,否则容易导致树势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