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2019-05-05 01:17陈海霞朱明芬常晓丽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指嘧菌井冈

陈海霞,朱明芬*,常晓丽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上海 201415;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 201403)

水稻纹枯病是我国稻区当前主要病害之一,常年普遍发生,危害较大。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具有强腐生性和宽寄主范围的特点,病害的发生程度不仅受到病菌量的影响,也受到田间小气候的影响,如遇高温高湿环境,同时水稻群体分蘖旺盛,田间郁闭程度高时,极易引起水稻纹枯病的迅速发展蔓延[1]。近年来,随着高产、多蘖品种的推广以及偏施氮肥的影响,该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及品质。可造成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空瘪粒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5%—10%,严重田块可达30%—50%[2-8]。近几年南方稻区夏季35℃以上高温日持续增加,田间高温高湿环境更加重了纹枯病的发生范围和程度。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传统认为,这种病害很难发现较高水平的抗源,现有种植资源中未发现对此病害免疫的品种,高抗品种也是寥寥无几[1,9]。目前化学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生产中连续多年单一使用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其防效逐年下降,已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0],因此,交替轮换使用其他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安全、高效药剂,本研究对4种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开展田间药效试验,为生产上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浙江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日产化学株式会社);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内,海拔3.2 m,土壤质地为青黄土系列沟干泥,肥力中等,排灌方便,pH 6.6。试验区域常年种植水稻,历年纹枯病发生较重,供试水稻品种为‘花优14’,中熟晚粳杂交组合,单季晚稻,分蘖力较强,抗逆性较好。前茬作物为大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于2014年5月18日播种,6月10日小苗机插秧栽培,株行距12 cm×30 cm。

1.3 试验处理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48 m2,设6个处理:(1)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225 ghm2;(2)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375 mLhm2;(3)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 500 ghm2;(4)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5)对照药剂(11%井冈·己唑醇可湿性粉剂),900 ghm2;(6)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8月12日)进行第一次施药,10 d后(8月22日)进行第二次施药,使用WS-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兑水量均为750 kghm2,试验田的肥水管理及杀虫、除草都按常规田操作,除了试验药剂以外其他杀菌剂一律不再使用。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病害调查

分别于第一次施药后10 d、第二次施药后14 d各调查1次,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稻株,分别记录发病株数及发病程度。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以株为单位)[10]:

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顶叶为第一叶片,即剑叶);3级:第3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1)

(2)

(3)

1.4.2 产量性状考查

于水稻成熟期,调查不同处理间的有效穗,同时每小区选择10穴有代表性的植株带回室内考查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等。

1.5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方差分析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次药后10 d纹枯病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不同药剂施药后10 d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之间均存在差异,病株防效在35.29%—70.59%,病指防效在62.33%—83.10%。其中,240 gL噻呋酰胺不论是病株防效还是病指防效均最好,且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4%己唑·嘧菌酯、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40%嘧菌酯处理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分别比对照药剂高15.8%、11.98%和10.78%,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尽管以上3种药剂的病株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但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防效最差,病株防效只有35.29%,病指防效为62.33%,显著低于240 gL噻呋酰胺。

表1 不同药剂第一次施药后10 d防治效果比较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下差异显著,下同

2.2 第二次药后14 d纹枯病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知,从病株防效来看,所有供试药剂的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且达显著性水平。防效最高是240 gL噻呋酰胺,为80.16%;其次是24%己唑·嘧菌酯,防效为70.63%;40%嘧菌酯和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防效相当,分别为66.67%和65.08%。

从病指防效来看,4种供试药剂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但相互间并无显著差异。最高是240 gL噻呋酰胺,病指防效达91.27%;其次是24%己唑·嘧菌酯,防效为85.12%;第三是40%嘧菌酯,病指防效为81.28%;表现稍差的是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防效为79.19%。

表2 不同药剂第二次药后14 d防治效果比较

2.3 不同药剂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如表3所示,与空白对照相比,所有药剂对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其中,24%己唑·嘧菌酯增产最多,平均增产8.56%;其次是240 gL噻呋酰胺,平均增产8.42%;第三是40%嘧菌酯;增产最少的是对照药剂11%井冈·己唑醇。方差分析表明,各药剂之间增产幅度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药剂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2.4 安全性

试验期间,通过田间目测及对产量性状的考查,未发现施药区内水稻产生药害,植株群体生长良好,对天敌昆虫也无杀伤作用。几种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表现良好,适合作为水稻纹枯病的安全、高效药剂之选。

3 讨论

本试验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对照药剂,平均病指防效在79.19%—91.27%,施药区水稻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药剂之选。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选择以上药剂及时防治,并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一般连续2次用药,每次间隔7—10d。同时,应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和范围,不可盲目加大药量,以免加速抗药性的产生。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种类繁多,存在着有效成分相同,但商品名称相差甚远的现象,很容易扰乱消费者对药剂的正确选择,所以很多农户还是趋向单一使用传统药剂防治。本研究通过多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不同药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为农户在选择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时提供参考依据,避免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同种药剂,保护、利用好新药剂,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病指嘧菌井冈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井冈的山泉水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嘧菌酯在大豆中的沉积、降解规律及最低有效防控剂量研究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红五军井冈突围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
32.5%苯甲·嘧菌酯防治水稻病害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