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 刘天杨
[摘要]《反杜林论》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著作,并且被形象地比喻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方面。《反杜林论》哲学编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深刻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反杜林论》;哲学;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谢刚(1984-),男,土家族,贵州思南人,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刘天杨(1991-),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学院分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A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4-0024-02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1878年撰写的一部论战性著作。这部著作表达的不仅是恩格斯个人的思想,而且也表达了马克思的思想。著作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学说自诞生以来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该学说作了整体论证和说明,在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列宁和毛泽东始终把《反杜林论》放在极重要的理论位置上。列宁认为它不仅分析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问题,而且还是工人阶级求解放的一部教科书。1959年10月,毛泽东开出一份外出要带走的书单,《反杜林论》是其中之一;1963年,毛泽东提出党内中高级干部要学习30本经典著作,后又提出党内外干部和群众要学习6本经典著作,《反杜林论》是必读的一本。《反杜林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继承者以及研究者特别重视的一部著作。
《反杜林论》由五部分组成,其中作为第三部分的哲学编,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错误思想,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性的过程中,分析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辨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指出了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应该具备的哲学思维,揭露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实际状况,肯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深刻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
一、辩证的唯物论
哲学编第三章《分类。先验主义》和第四章《世界模式论》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先验主义的“原则在先”和关于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思想的批判,论述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对立,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决定着思维统一性。恩格斯认为原则不是第一性的、本原的,外部世界才是第一性的本原的,从发展上看,是先有自然界,后有人类和人的意识,不能从原则中推演外部世界,“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他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①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方面,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②
与以前的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同,恩格斯阐述了以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辨证唯物自然观。“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③对于时空观,恩格斯阐述了时间上的永恒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向后,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④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运动观上的两个基本错误:一是把物质和运动割裂开来;二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他阐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⑤。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不能把运动和静止对立起来,不排斥物质静止状态的可能性,只是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可以通过它的对立面即静止表现出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困难。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这全部对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都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⑥在生命观方面,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学成分不断的自我更新”。⑦通过对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的总结,恩格斯在哲學编中揭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基础。
二、唯物的辩证法
恩格斯阐述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⑧针对杜林提出的矛盾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不能归属于现实的说法,恩格斯批判了形而上学思维的知性,提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⑨,事物的运动过程就是一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他从简单的机械位移所包含的矛盾论述到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所包含的矛盾。指出“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在思维领域也不能避免矛盾。人的无限的认识能力和每个人受主客观限制的认识能力的矛盾实际存在,并在无穷无尽的世代中、前进运动中解决。
在质量观上,恩格斯论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量变必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质变。对此,恩格斯从三个方面作了论证:第一,“度”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线”。恩格斯以液态的水为例说明了质量互变规律的客观性,当事物的量变达到度的“生命线”时事物是一定会发生质变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第二,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是多样的。多种力量融合为一种有机整体的力量,而一个又一个力量的“总和”是一个个分散的力量的相加,量的增加或者减少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不同的质;第三,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这是一条普遍规律。恩格斯以马克思《资本论》中交换价值额转化为资本以及拿破仑所讲的“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为证据,论证了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恩格斯通过论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动物界、植物界、地质学、数学、历史学、哲学中起着作用,阐明否定的否定“是自然界、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⑩恩格斯批判了形而上学思维的“否定”,指出辩证的否定观“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随便一种方法把它毁掉”,“任何限定或规定就是否定”。?而且它还应当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第一次否定的时候,就必须使第二次否定能够发生或者将会发生”。这种否定实际上是指否定是事物自身的一个因素、一个方面,事物的运动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运动全过程中的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
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恩格斯阐述了人类认识的辩证过程,论述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在真理观上,恩格斯指出在知识领域里是不可能存在终极真理的。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从认识性质来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认识现存的世界”。从认识发展来说,人类的世代延续性使后代人能纠正前人的错误认识,这是一个人类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不断深化的系列。“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真理。
哲学编中恩格斯还对道德观、平等观、自由观进行了论述。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一切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平等的观念,无论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反杜林论》哲学编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批判对象结构顺序的约束,虽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思想的论述,但在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时,是按照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顺序安排的,通过一种积极的批判,构成连贯的阐述。这对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逻辑结构的理解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哲学编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最终形成体系的关键性著作,成为后来的学者们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依据。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39.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4.
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
⑦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6.
⑧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9.
⑨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7.
⑩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8.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6.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