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玉部》的编排及分类

2019-04-30 11:11彭洲洋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编排说文解字分类

彭洲洋

【摘 要】《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汉民族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奠基之作。《说文解字》共540部,收字9353个,其中“玉”部正文126个,重文17个。本文试图从编排情况入手,依据“玉”部字的字形和字义进行分类和统计,对《说文解字·玉部》字的基本面貌进行初探。

【关键词】《说文解字·玉部》;编排;分类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它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说文·玉部》在《说文》中占有一定比例,玉石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该部字的研究有助于利用玉文化建立起该部字较完整的体系。

一、《说文·玉部》的编排

关于部次,许慎的原则大体是:始一终亥,据形系联。所谓“始一终亥”,就是根据汉阴阳五行家“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的说法,以“一”部开始,以“亥”部结束来排列部首。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所谓“据形系联”,就是把形体相近的部首排列在一起。如第一卷“一、上、下、示、三、王、玉、珏”的部首排列。《说文》部首也有以意义相近为序的。如第十四篇的“甲、乙、丙、丁、戊、己、庚”等部首,因为都是干支字,所以排列在一起。

关于字次,大体上是按字义类别编排,据义系联,以类相从。或先实后虚,或先美后恶。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凡部中字之先后,则先实后虚,先近后远,诸大部无不然者。其或无虚实远近之可言,则训义美者列于前,恶者列于后,与部首反对者,必列于部末。”《说文·玉部》字也基本遵循此原则。

二、《说文·玉部》的分类

许慎根据“六书”理论解释汉字字形,在同一部首下对于字次的编排也大体遵循“据义系联”的原则,按照许慎《说文解字序》所说:“其建首也,立一为尚,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由此,本文结合许慎对每个“玉”部字所进行的解释,从字形和字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对《说文·玉部》字进行分类。由于本文以许慎《说文》原本为研究对象,所以未对徐铉本的新附字进行统计,统计对象皆为《说文·玉部》正文。

(一)按字形分类

经统计,“玉”部字正文含象形字1个,会意字5个,形声字120个,其中形声字包含省声字4个。在《说文·玉部》字中,有5个会意兼形声字,为明晰分类,本文一律归入会意字。

1、象形字。《说文·玉部》象形字只有“玉”一个,许慎的释说为“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像三块玉连接在一起,贯穿而过,由此直接说明其为象形字。

2、会意字。《说文·玉部》正文有会意字5个,分别为“瑁”“珥”“琥”“琀”“珑”。“珑,祷旱玉。龙文。从玉,从龙,龙亦声。”“珑”由“玉”和“龙”二字合体为文,包含两层意思:玉属,其上有龙纹。判断其为会意字;又读“龙”声,可见此字为会意兼形声字。其它四个字同理可得均为会意兼形声字,本文一律列入会意字。

(二)按字义分类

《说文·玉部》正文中的126个字尽管同在“玉”部下,意义却不尽相同,本文结合中国玉文化背景,通过对《说文·玉部》字义进行研究统计,将“玉”部字按所记录的玉的名称、种类、用途以及特性划分为六大类(当“玉”部正文某字同属两类意义时,同时划归两类)。

1、玉的名称。此类字在《说文·玉部》正文中共11个:璙、瓘、璥、琠、瓇、玒、珦、珣、璐等,這些字都无一例外地排在“玉”部字的前半部分,且解说都统一采用“玉也,从玉,某声”的形式,如“璙,玉也。从玉,尞声。”“瓘,玉也。从玉,雚声。”这些字表示的是对各种不同的玉石通称,由此可见古人对玉的记录之详尽。

2、玉石种类。此类字在《说文·玉部》正文中共有40个,占了较大比例,可以按玉石的纯度分为美玉、次玉、似玉、朽玉、珍宝五大类。

(1)美玉。共5个:瑾、瑜、璿、琳、瑶。如“瑾,瑾瑜,美玉也。”其解说均采用“美玉也”的形式,虽都属普通玉石,但质量上乘,均为美玉。

(2)次玉。共7个,如玤、玪、璓、玽,玖等。如“璓,石之次玉者。《诗》曰:充耳璓莹。”“玖,石之次玉黑色者。《诗》曰:贻我佩玖。”古人确定属玉的标准最先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我们常称“玉石”,有一些玉一些早期被认为是玉的矿石,纯度不那么高,其实只能称作次玉。

(3)似玉。共19个,如瑀、珢、璅、琎、瓒、璁、琂、璶、琟、瑦、瑂、璒、玗等。“珢,石之似玉者。”此类字的解说都是以“石之似玉者”的形式。古代的玉,常常与所谓“美石”相通,界限并不清楚,可以看出,此处“玉”部字表示的都是像玉的石头。在这部分字中,“玉”这个义符体现着字义的大部分特征,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具有似玉的美好外观,所以此类字所反映的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石头。

(4)朽玉。共1个:珛。“珛,朽玉也。”特指朽败之玉,表示有疵点的玉。

(5)珍宝。共10个:珍、珠、玭、玟、瑰、玑、琅、玕、珊、瑚。珍珠,《说文》:“珠,蚌之阴精,从玉朱声,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段玉裁注:“蚌中阴精也……大戴礼曰: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琅玕,似珠者玉类。”“玟瑰,火齐玫瑰也。”可以看出,古代将珍珠、琅玕、玫瑰、珊瑚等都纳入玉部,虽然它们实际上并非玉属,但是它们同玉一样,具有美好的外观,有珍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3、玉的质地

(1)玉的光、色。共11个,如瓊、瑛、璑、玼、莹、瑕、玓、瓅。《说文》解曰:“玼,玉色鲜也。”“瑕,玉小赤也。”“玓瓅,明珠色。”此处,古人通过对玉的光色辨别,识别玉的品质好坏。

(2)玉的纹理。共2个:璱、瑮。《说文》中各释为:“璱,玉英华相带如瑟弦”,“瑮,玉英华罗列秩秩”。

(3)玉的声音。共7个,如“球、玲、玱、玎”等,《说文·玉部》对以上各字均释为“玉声也。”这是通过佩玉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的分类。

4、玉器用途

(1)祭祀。共8个。到了氏族社会,玉器成为祭祀天神的神器。璧、琮、圭、璋、璜、琥,合称“六瑞”。除此之外,还有用来祠宗庙者的“玚”以及祈雨的“珑”。《说文》玚字的解说为:以祠宗庙者。可见“玚”可用于祭祀先祖列宗。“珑,祷旱玉,龙纹。从玉,从龙,龙亦声。”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呼风唤雨的神通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百姓祈福的信仰,玉上刻龙纹有祈福的寓意。所以,“珑”是逢旱灾时百姓向天祈玉的吉祥物。

(2)佩饰、装饰。共18个。如“珈、璪、瑬、璬、珩、玦、琫、珌、珥、瑱”等字。由于玉颇具美感,古人常以玉作为佩饰或装饰品,用来佩戴或点缀家居。其中有表耳饰,刀饰,车饰等各种种类的。“瑱,以玉充耳也。”这是先秦上古时期人们的一种装饰。“琫,佩刀上饰。天子以玉,诸侯以金。”“珌, 佩刀下饰。”琫是佩刀鞘口处的装饰,珌是鞘口下方人装饰。“瑵,车盖玉也。”《说文》解曰:瑵即车盖弓端伸出的玉饰。

(3)礼用。共15个。表礼仪等级的玉在各种典礼仪式上使用,还用来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级。地位不同所佩戴玉器的材质或大小也不尽相同。例如“瓒”只能为侯用,“珽”为天子所用,“瓛”为上公所用。“瑗”“玠”乃为不同等级官职的相引之物。作为佩饰、装饰的玉器其实也依等级而有所不同,部分可以同归于礼用。

三、总结

《说文解字·玉部》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它的独特的意识形态,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06.

[2] 褚红.《说文解字》玉部字的文化意蕴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06.

猜你喜欢
编排说文解字分类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提高报纸编辑版面编排策略的探析
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