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菲
【摘 要】长阳民歌的地方性保护较为完好,但随新型娱乐方式的兴起,民歌的发展受到了冲击。文章从长阳民歌的现状和传承两个角度出发,实地调查当地居民对长阳民歌的认同度,走访当地传承人,了解传承现状,并对长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长阳民歌;生存现状;认同度;保护与传承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时代,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是世界性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突然开放的国家,冲击就尤为强烈。”湖北长阳是土家族的聚居地,民歌历史文化深厚,资源丰富。新的时代,对民歌的研究热潮逐渐呈消退之势。在如今保护非遗的大背景下,对长阳民歌现状的调查有利于了解民歌的现状,为民歌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材料。
一、长阳民歌调查的背景
长阳民歌具有较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孕育民歌的摇篮——长阳县,在保护民歌的路途上任重而道远,多次被评为先进文化县。在学术界,涌现出了大量关于民歌的保护及传承对策的研究文章。这些都为民歌的本土化传承及发展做出了基础性保障。但是,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对民歌的管理并没有具体成规的模式,长阳民歌发展的不足日益突出,许多土家文化得不到及时的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原生态民歌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一种传统文化。曾有人指出,民歌是我们传承历史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让人们重新找到民族文化根源。因此,民歌需要我们保护,更是值得传承。
為了直观清晰的了解长阳民歌的传承现状,我们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当地15-60岁各年龄层段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经营户,发放调查问卷五百份,回收四百份。通过调查,我们对长阳民歌的现状做出以下分析:
二、长阳民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长阳民歌的传播现状
第一,长阳民歌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演出频率上,当地民众近两年观看长阳土家民歌演出的频率中,45.83%偶尔看见,5%没看过,说明长阳土家民歌演出活动并未中断,但次数较少;在表演的场所上,29.17%不清楚,22.92%在城市广场看见过演出,20.83%在在平常农家,16.67%在乡下集市看过,说明长阳土家民歌演出场所较多但不固定;在表演时间上,35.4%在特殊文化活动日,20.8%在节假日,4.2%平常周末,说明民歌演出是当地较为常见的文艺形式。政府应结合当地民俗时节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形成固定时间。
第二,表演范围较为狭窄。调查了解,长阳土家民歌表演人员形式,39.6%的是由双人或三四人组合,28.6%的表演以人群式表演,22.4%则是单人演出,另有30.6%形式不一。大部分演出以单人或几人组合完成,且演出的组织规范能力弱。
(二)民众对长阳民歌的认同度
第一,对长阳民歌的关注度。调查显示,对长阳民歌的了解不多与不了解各占50%。除了民歌传承人之外,了解长阳土家民歌的人很少。从喜爱度来看,不太感兴趣的人占35.42%,其中不太感兴趣的以年轻人为主。当地多数民众及文艺工作者对长阳民歌发展现状表示担忧。
第二,对长阳民歌的认可度。从当地人对长阳民歌的接受程度来看,喜欢的占31.8%,不喜欢的占48.5%,在不喜欢的原因中,不喜欢民歌腔调的占41.67%,很难听懂的占29.17%。在民众对长阳土家民歌发展前景的看法中,33%的人认为会越来越好,60.42%的人认为很难预测,4.17%的人认为会走向衰微。
第三,对长阳土家民歌活动参与度。关于是否会参加长阳土家民歌活动,18.75%的人认为一定参加。对民歌进校园活动的设想,14.58%认为长阳土家民歌进校园的可行性很高,79.17%的认为可行性一般。大多数人认为长阳土家民歌的吸引力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
(三)民众对长阳民歌发展的期望
第一,对于传承长阳土家民歌的途径。66.72%认为应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传播,62.5%认为可以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带动发展,37.5%则认为政府应提供更多资源。
第二,对于民歌在当地的普及度。不会唱长阳土家民歌占80.12%,会多首的占4%。可结合当地文化教育机构,请传承人教授业余爱好者,扩宽传承的途径,扩大传承人的队伍。
(四)民歌传承人现状
第一,传承人年龄。长阳民歌传承人的年龄在31~45的占33.3%,在46~60占41.7%,在61及以上的占16.7%。传承人多为中老年人。
第二,民众对长阳土家民歌艺人的了解度。40.17%没听说过,4.2%听说过5个以上。大多数人不了解长阳土家民歌艺人,接触他们的机会少。
第三,民众观念中长阳民歌传承人的经济待遇。4.08%认为很高,64.58%认为一般。民众认为传承民歌的原因,27.08%的人认为传承人以传承长阳土家民歌为事业,72.92%的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爱好。
第四,民众认为传承人对长阳土家民歌的记忆或传承来源。60.42%来源于老一辈的曲谱记忆,20.83%来源于口耳相传。传承人之间的交流方式,77.08%认为是协会艺术团内部交流。传承的曲谱多源于老一辈艺人,需多加整理规划,扩展交流平台。
第五,民众认为政府对民歌传承人的支持力度。68.75%的人认为政府应大力支持。说明长阳土家民歌发展具有潜力,支持者居多,应对其传承和发展持积极态度。
在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长阳民歌逐渐失去了可孕育的文化环境。民歌在生活上是人民的亲切伴侣,同时也是认识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风俗习惯的宝贵资料,更具有人文研究价值。现如今,对长阳民歌的保护迫在眉睫。
三、对长阳民歌传承的思考与对策
长阳县原生态音乐保护工作涉及政府、群众、民间歌手、学者、媒体、教育等众多部门,在政府的系统协调安排之下,每一个环节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对长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做好保障,夯实基础。在国际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保护的大背景下,长阳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更是自觉地投入到民歌的各项保护工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使得民歌传承拥有制度保障。
第二,保护传承主体,注重人才培养。民歌传承人稀缺,我们应采取主动性措施将他们组织起来,以他们为核心,借助各地日益兴盛的民俗活动,让传统的民歌唱起来、响起来,搞好传统民歌发展的“小流域”建设。
第三,抢救民歌记录,丰富传承方式。结合大众传播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结合民歌传承先辈们的真实生活,宣传长阳土家民歌的人文趣味及历史文化意义。
第四,革新民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段。在保护民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现代多样的艺术形式,将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提高地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与责任感,实现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长阳土家民歌将抒情与叙事结合起来,将现实与理想结合起来,将生活与创造结合起来。无论在对生活的真实性描写还是对艺术表现的升华方面都达到了独特的效果。此次田野调查,小组成员走近民歌传承人,深切了解民歌传承的困难,并设想解决办法、提出建议。政府、社会群众和高校会不断努力,将民歌与时代新元素相融合,扩大传统民歌的影响力,深化传统民歌的魅力,做传统民歌文化的传承接力之人。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守望民间[M].西苑出版社,2002.
[2] 贾楠. 浅谈传统民歌保护的紧迫性[J]. 大众文艺, 2013.
[3] 兰晓薇,陈建宪.原生态民歌保护实践模式研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 2009.
[4] 贾楠. 浅谈传统民歌保护的紧迫性[J]. 大众文艺, 2013.
[5] 胡小满.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保护[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9).
[6] 徐锦子.湖南土家族民歌传承的传播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