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9-04-30 11:11郭伟栋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郭伟栋

【摘 要】近些年,我国非常重视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加以支持,我国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作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发展而做出的新尝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亟待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推动着产业融合理论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融合;互联网技术

一、我国“三农问题”依然存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加深,我们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农村差距逐渐增大,乡村呈现衰落之势。一是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二是人口失衡,老龄化严重,三是劳动力人口流失严重,农民收入较低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农业边缘化”问题严重。比如长期以来资源要素从乡村向城市单一流向导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不少地方的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外出打工非农收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农村衰落”现象频发。“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农村衰落”等新三农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实施乡村振興战略,着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可见,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农村产业融合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快速应用,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向。

从近几年的国内发展实践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农业产业链延长了、农村产业范围拓宽了、农业附加值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遭遇生产要素瓶颈,主体培育不成熟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发展的突出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农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就是所谓的农业现代化。从各国情况来看,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正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所以这个转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迁过程,或者说是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现代农业是一个包含现代技术支撑、现代发展理念和现代产业体系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范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点和基本规律,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虽然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实际先进水平相比,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且处于发展阶段。尽快与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优化城乡一体化,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要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以及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国家工业迅速发展,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与国民经济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目标,确定了我国农业、城乡关系的重要地位,也明确了当前是我国工农业、城乡关系转折的重要关头,整个国民经济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政策调整,并开始对农业施行“多给、少取、放活”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并出台完善的惠农政策,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国农业会因此进入一个历史性阶段。给城市以及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其中最明显的趋向就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另外,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做好乡村振兴研究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是我国实现经济实力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农业资源要贴合现代化发展进程,才能保证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此外,要重视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通过全面统筹,增加农民权益,使其获得更多经济收益。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要重视如何构建合理的农业园区,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配比。为保证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要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乡村振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现阶段传统农业经济弊端凸显,为进一步解决有效矛盾,必然要树立有效发展观,要将农业现代化进行充分实践,从而总结有效经验,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要将保护自然作为第一原则,以此为前提进行农业建设。生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功能,同时也要结合城乡一体化背景,充分实现农村产业化融合发展,包括农业、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实现农业科学化发展,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2018年以来,各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业保持稳中增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层出不穷。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实体有机结合等多种途径,催生出了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中央厨房、农商直供、个人定制等大量新业态。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市场拉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有效适应了人们对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有效优化了市场供给结构,有效打开了市场需求巨大的新空间。二是政策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纷纷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受利好政策的影响,社会资本投资热情高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政策高地”“投资洼地”。三是创新驱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领域管理制度的深入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断涌现,合力驱动了农村传统产业的形态不断发生“裂变”,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四是融合促动。新理念和新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融合渗透,推动了各种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交叉融合,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三大产业的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新业态下的必行之路。技术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在广泛引进更新农业技术的同时,应以技术为结合点,推动三产融合。如农业与旅游业联合形成观光农业、用创新思维来包装农业形成创意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就应当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自然、文化、信息和科技资源。生产出深加工、创新的农产品并提供独特优质的服务。让工业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业渗透农业,提供优质的农业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最终运用三产融合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

我国是农业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金融保险行业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加大健全落后地区的金融和保险体系,要完善信息传递机制力度。使金融保险行业能及时根据市场信息做出调整。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和补贴力度。支持优秀企业融资贷款,降低贷款融资门槛以及提高贷款额度。加大金融和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互联网+农业+金融”建设并完善农村金融系统。加强农村保险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保险知识。相关保险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监管力度,为农业新业态运行提供良好环境。

农业现代化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十字路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亟待满足。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传统小规模农户需要进行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分类方法较多,但国家文件肯定的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四分法。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实行鄉村振兴战略,应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加以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农业生产关系。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关键在于激发农民自身活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同步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

三、互联网技术及数字技术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新动力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也加强了对农村经济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给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带来动力。根据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新时期农村工业发展的要求,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的思路是优化和调整第一产业,改革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有效结合,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转变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传统农业网络化、数据化、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认为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一系列新型农产品、新模式、新形式应运而生,“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抓手。农业互联网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资源分割、消费分割向精确化、定量化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成本节约,实现农业信息化。提高效率,打破信息不对称,帮助各类农业经营者直接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基于数据挖掘的定制和专业化。工业化生产;促进要素流动和跨区域优势资源整合;促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劳务合作;加快第一、二、三产业整合;促进高效、科学加强农业管理;促进网上公共服务的准确推送和及时响应;完善农业现代化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在传统的销售环境中,农产品信息难以快速传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需求信息难以及时有效的反馈给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市场联系程度低,终端销售压力依然存在。仅依靠传统的销售模式,农业生产体系的盈利生成空间过于狭窄,无法有效兼顾农民和龙头企业的利益,使得农业龙头企业无法有效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指出要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立农产品标准体系,完善流通网络,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整个行业提供金融投资、融资和网上支付服务。农业网络生态系统的构建利用互联网改造农业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再造农业就是通过信息流通的各个环节,形成完善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农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产业链的核心,容纳了整个产业链的物质、资金和信息流,使整个产业链达到双赢的局面。

与许多互联网产业一样,智慧农业从农产品配送端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始,逐渐向上游延伸,从表层延伸到上游农业生产端。传统农业正在向智能化农业转型,发展智能化农业是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成本、人才、信息数据安全等不利因素也阻碍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入分析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农业生产管理的新方法,提高农产品的产值、生产效率和质量,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6):82-88+3.

[2]姜长云.以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与对策——对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7(03):75-83.

[3]葛新权,和龙.促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取向[J].经济纵横,2017(05):80-85.

[4]王丹玉,王山,潘桂媚,奉公.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2):152-16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