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庆淼 吴桐
【摘 要】审计信息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审计理念、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内部审计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方面已形成体系,审计业务软件的应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本文基于笔者从事供电公司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经验,总结国网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现状;对策
一、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国网公司信息化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主要载体是SG186工程的建设及SG-ERP的推进应用。作为发挥经营管理重要监督职能的内部审计业务也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是审计环境多元化、审计对象复杂化和审计难度的加大,正在深刻影响着公司、审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在项目审计过程中,除要依靠传统的审计查证方法外,还须运用专门的审计系统,实施标准化的信息系统辅助审计,加强业务数据分析,有效发现审计线索,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但信息系统审计发展不平衡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围绕省级公司枢纽,贯通地市公司、县公司直至营业窗口终端的内网系统,横向业务融合,基本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目前审计业务发展相对成熟并推广应用的主要有ERP审计系统、管控业务审计系统、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等体系,由于依托公司强大的内网资源,确保了信息传输安全。但是,由于技术应用、人员配备、业务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审计信息化应用程度差别明显,各单位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广度、深度等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省级公司系统推广程度不一,如管控业务审计系统仅在部分试点省公司系统推广,尚未在其他省市进行;二是部分地市公司已按照推广应用要求,全面应用了ERP审计系统,但其他地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尚未使用;三是各专业模块应用不平衡,ERP审计系统财务模块应用率较高,其他如物资、资产设备等模块基本未投入使用。
(二)审计信息化软件得到普及,利用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当前,以ERP审计系统、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审计信息化软件,得到广泛的推广,促进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但作为现场审计重要工具的ERP审计系统由于功能开发不完备、操作性不强以及与财务、工程、物资、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系统之间存在的穿透力不强、信息共享不畅通等原因,导致部分信息共享无法实现,制约了系统推广应用力度,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应用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单位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束缚,缺乏学习和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主动性,实际工作中并未将审计信息系统真正应用起来,利用率大打折扣。
(三)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审计人员可以在审计信息系统中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导入被审计单位数据的文件,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转移至审计业务系统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审计数据采集、数据转化、信息穿透等技术,更重要的是利用有效方法分析归纳出审计疑点。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由于计算机审计能力有限、又缺乏必要的培訓等原因,未掌握应用流程和技能,对新技术望而却步,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也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解决对策
深入推广应用审计信息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审计人员以及外部技术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只有信息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主动接受和应用,才能使审计信息化工作真正利于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客观评估现阶段工作成果,以期进一步改进和深化
虽然审计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实用化、便捷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必然会影响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根据《国网公司关于加强审计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工作实施意见》,笔者以为,对现有推广和应用的信息系统进行客观评估是首要任务。只有采取动态更新、适时调整的评估方法,根据审计目标、审计方案要求,对信息系统辅助实施内容进行评估,分析其可实现审计目标是否与现行要求相一致,并根据现实要求进行及时更新、布置,才能发现应用中的差距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才能发挥审计信息化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重要作用。
评估内容应包括:数据获取、数据检查、统计抽样、分析比较、流程测试等各个环节,结合需采集的数据及分析结论的不同,适时评估。
(二)深化和提高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为审计信息化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和能力支撑
由于信息系统的广泛性、多样性,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技术壁垒。每当开展新的审计项目时,常常会遇到未纳入审计系统的其他经营管理业务系统或陌生的信息系统,以往积累的技术、业务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应用,面临各种技术障碍。今后应在客观评估审计信息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非常规数据采集途径,实现审计系统与财务、物资、资产设备、人力资源、营销专业等不同领域业务和资金的关联,提高海量数据处理能力,数据集中分析、集中管理更加方便高效。
实际工作中应建立仿真环境,抓好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的普及应用。建议重点确定一些大型审计项目,选择实施推广较好的基层单位在现场进行实际应用、其他人员现场观摩的方式,直观展示应用效果,现场提升操作和使用技术,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努力做到启示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利于审计信息技术的推广。同时,通过对审计重点及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熟练掌握应用流程,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根据项目方案确定计算机审计重点,尽量扩大审计系统应用广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
(三)适应信息系统辅助项目审计的开展,提供更高层次的推广和培训平台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开发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同时注重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意识,加快培养一批既有审计实践经验又有软件开发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审计人员。二是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培训、激励和考核计划,积极组织撰写计算机审计经验、审计案例,将局部做法推广到全局、将一个项目的做法推广到同类项目。开展譬如“计算机审计方法”、“审计信息化应用实例”等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激励鞭策,共同进步。三是审计人员要建立和提高信息系统辅助审计的意识,摆脱陈旧观念,学习计算机知识,积极应用信息系统辅助实施审计项目。
(四)加快创新步伐,推进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转变
按照信息化建设和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优势,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改进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非现场审计,发挥计算机即时反应、远程操控、自动示警等功能,推动信息系统辅助项目实施向非现场监控和即时监控的方向发展。
总之,审计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开拓性的工作,它需要组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只有各方面的工作联动起来,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拓展项目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论新形势下供电企业政工工作创新[J]. 秦卫云,刘苗苗.中外企业家. 201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