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产权处置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

2019-04-30 11:11车天
智富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国有企业问题

车天

【摘 要】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科学处置自身的资产产权,以此来确保资产能够被更合理的配置。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国有企业产权处置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处置;问题;解决策略

一、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处置的原则

(一)债务负担控制原则

在国有企业产权处置的过程中,要先清楚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以此来了解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情况。对企业债权负担的控制,主要是在于债权的转换,例如:把企业负债转变为股东权益,然后再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也就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结合原则

虽然国有企业的产权处理主要是围绕市场经济进行的,但政府的引导同样也可以起到规范性的作用,包括产权处置的规模、范围和评价等,除了市场主导下最大化利润的追求,自主决定授权范围内的自由处置,还需要紧扣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和产业改革要求,引导企业完成收购和兼并等资产产权重组。

(三)盘活存量与引入增量结合原则

国有企业扩大再生产,某些处于沉淀和闲置状态的资产,效益发挥程度不足,但行业内需要注入大量增量资金,要求国有企业通过产权的合理处置,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以收购、兼并、有效融资等方法,科学处理债务和处置富余资产,做到资产存量盘活与增量引入的有机结合。

二、国有企业产权处置过程中的现存问题

(一)处置监督管控力度不够

近年来,企业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经营、融资核算、安全环保等工作中,对产权处置审批程序的规范性比较关注,但是却不注重对审批后及时处置的监督。已经履行报废或者是审批手续的资产要是没有被及时处理,就会使得维持成本难以降低,一部分资产还需要继续占用库存,从而就会导致储存保管风险增加。同时,部分国有企业在产权处置结束之后,没有及时地将清理收入入账,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及时缴纳税款,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产权处置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健全,难以满足产权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需求。产权处置管理体制和职能系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也没有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督。此外,也有一些国有控股与国有实际控制企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组织不完善,虽然已经建立起相关的运作架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通常都是以公文的形式向大股东请示处置意见,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等的职责也没有明确的划分。

(三)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交流不畅

国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要是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与产权处置管理相关的信息分散在计划、生产、物流、财务等各个独立的系统,各部门各行其是,就会产生信息孤岛问题。由于信息交流的成本较高,信息板块之间未能有效整合,信息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传递均不畅通,造成管理不及时,成为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障碍,这对于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

(四)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缺陷导致资产流失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使得国家所有制代替了个人所有制,剥夺了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国家作为一个机构,并不能行使所有权,从而造成了所有权虚置。以后国企改革所提出的政企分开、放权让利,就是让企业获得了资产的所有权。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处置者,往往具有集权性质,企业国有资产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

三、国有企业产权处置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产权处置监督管控力度

已经履行报废或者是转让审批手续的资产,要及时完善产权处置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做到合理合法。按照组织架构与业务需求,要明确划分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责任范围,确保财务、商务、审计等部门职责明确。此外,国有企业也必须要加大对产权处置过程的监管力度,以此来确保所有程序的规范性。最后,也应该明确不同岗位需要承担的实际职责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并进一步地完善工作流程,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以此来促使整个产权处置过程能够有目标、有标准的推进与完成。

国有企业的产权处置必须要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实际要求符合,研究出一条多元化的处置处置途径,寻找最为适合的买方,并且尽最大努力增加闲置与报废资产的转让价值与回收价值。此外,也要确保整个资产产权处置过程能够有据可依,从开始处置到公开市场转让以及最后的资产出库单,所有的环节都必须要及时建立台账和仔细的书面记录。最后,财务部门、风险管控部门和审计部门也必须要加大监督管控力度,确保产权处置过程受到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产权处置活动的全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32号令)要求企业一定金额以上的生产设备、房产、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资产对外转让,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因此,国有企业需按照有关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制定不同类型资产转让行为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管理权限、决策程序、工作流程,对其中应当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转让的资产种类、金额标准等作出具體规定。同时,对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转让的行为,还需注意转让信息公告期、资格条件设置、价款支付等方面的要求。此外,应依照自身的经营特点等,构建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资产处置的主要环节,应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管理制度,规范处理过程,重视技术鉴定,把隐蔽的权力公开化,集中的权力分散化,各个环节均注重逐级审批。完善资产处置监督程序,强化资产报废管理,实现对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职责。

(三)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国有企业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力度,以此来实现对国有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促使各种信息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融合。此外,国有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应该及时地进行相互沟通,以此来促使控制流程与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从而也就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产权处置管理的效率。

(四)规范改制企业的资产清查及评估

要想有效防止国有企业产权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就必须要加大对国有资产的清查与核算力度,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国有企业的各类资产进行全盘清查、登记,并对产权和负债进行核对查实;第二,进行审查、核对和必要的账务处理,以核实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第三,规范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加强国有资产评估队伍建设。

四、结束语

总之,要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产权处置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资产产权处置会受到市场经济的限制,所以国有企业应该时刻坚持“盘活存量与引入增量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也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产权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此来促使企业的资产产权实现优化配置,国有企业也就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华.基于产权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改革[J].考试周刊,2011,(49):233-234.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国有企业问题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