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

2019-04-30 09:27王自军
同舟共进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参崴北洋政府沙俄

王自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新兴的政权为了生存下去,和沙俄帝国展开了殊死搏杀。1918年,战争仍在继续,且波及东面的西伯利亚。当时,滞留在西伯利亚的华侨尚有一百多万,为了保护这些华侨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时的北洋政府做出了出兵西伯利亚、武力撤侨的决定。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对外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保护了上百万华侨,还收回了中东路的护路权、司法权和最高监督权,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所收回的一项主要主权,极大地维护了国家利益。

西伯利亚情势危急

中东路是一条耻辱之路。早在1891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铁路的时候,就准备把铁路延伸到中国境内。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沙俄趁火打劫,要求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1897年,沙俄在东北正式开始修建铁路,至1903年建成通车,沙俄建造的“T”字形铁路,一条从哈尔滨到满洲里,一条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就叫中东铁路。

沙俄建造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为了掘取中国东北丰富的资源。中东路建成后,沙俄利用这条铁路,在东北开采矿产,经营工商企业,运送军队,走私军火,扶持势力,屠杀中国百姓,俨然国中之国。沙俄在中国东北横行霸道,在与中国东北相连的西伯利亚更是肆无忌惮,先后在远东的海参崴、伯力、海兰泡等地区,屠杀中国百姓。其中海兰泡惨案中,就有5000多名中国百姓惨遭杀害。

十月革命爆发后,远东大部分地区还控制在沙俄手中,这一时期,沙俄谢苗诺夫、卡尔梅科夫匪帮,以日本为靠山,和当地的鄂木斯克政权分庭抗礼,肆意掠夺当地侨民,对待华人尤为残酷。来往客商,即使朝鲜人也不加搜查,而唯独搜查抢劫华人。仅仅在大乌里的一次抢劫中,华人就遭受了几千万资产的损失。当时的西伯利亚,由于各方角力,混乱不堪,抢劫成风,食物短缺,杀人不断,处在这一地区的华侨“深恐暴动,朝夕不安”。

最先提出派军队来西伯利亚保护侨民的,是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陆是元。早在1917年12月,苏联红军和沙俄军队在海参崴郊外展开激战,枪炮声通宵达旦,居住在海参崴的各国侨民惊恐不安,美国和日本为了保护本国侨民,纷纷派遣军队进驻海参崴,面对这一情况,陆是元认为距离更近的北洋政府,更应该派遣军队来保护中国侨民。所以,12月5日,陆是元就以中国驻海参崴总领事的名义,致电北洋政府外交部,请求仿照美国和日本的做法,派遣军队进入西伯利亚,保护侨民。

北洋政府外交部接到陆是元的电文后,认为事体重大,于12月18日致函海军部,希望能够采纳陆是元的建议,派遣军舰和军队,武力撤侨。与此同时,海外华侨商会等组织机构,不断用电报请求北洋政府派兵保护,认为如果派军舰前来,“不但得以保护侨民生命财产,假令一旦失和,俄国退让之际,该三国(美日英)对于我国亦必有所以要求……此千载不遇之机会。”意思是说,只要出兵西伯利亚,不但能够保护侨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以达到外交目的。伯力中华总商会在发给北京的电文中说:“交通断绝,险象环生,侨民生命,朝不保夕。”除了北京外,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省督军孙烈臣也收到西伯利亚华侨的大量电文,电文都在呼吁,尽快出兵接华侨回国。

1918年1月8日,陆是元再次致电北洋政府外交部,要求顺应华侨愿望,尽快派遣军队前来,“以壮华侨之胆”。除此之外,陆是元还提议,由政府派遣陆军,驻扎在华侨返回沿线,以壮声威,并保卫中国边境安全。

北洋出兵要看脸色

救援电文雪片一样飞到北京,然而,北京却迟迟未动。因为一战时期,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现在中国要出兵西伯利亚,就要看协约国其他国家的态度。而且,因为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日本军队为首,协约国纠集了20万人的军队,进驻了西伯利亚海滨地区。这些军队和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白俄鄂木斯克政府遥相呼应,控制了整个西伯利亚。北洋政府如果出兵西伯利亚,先要征得协约国各国的同意。

1918年7月20日,北洋政府临时内阁召开会议,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由外交部致电英、法、美、日四国公使,要求探寻他们对中国出兵西伯利亚的态度。当日,外交次长陈箓还会晤了美国驻华代办马克谟,告诉他说,中国准备派遣一千到两千名士兵到海参崴。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积极主张中国出兵,他在电文中说:“查我国宣战一年,无机进行,现在协商各国,拟派联军赴俄,在我亟宜设法加入。”

英法美日四国,很快就有了回应。日本和英国都不支持中国出兵,但是美国支持,法国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这四个国家中,美国最具发言权,只要美国同意了,北洋政府出兵就成了定局。日本看到美国同意中国出兵,就改变了看法,26日,日本首相寺内对驻日公使章宗祥说,日本对中国出兵,既不赞成也不反对,认为是否出兵是中国的自由。日本不赞成中国出兵,是担心中国和它争夺利益。它想将中国控制在其可操纵的范围内。而美国支持中国出兵,也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希望中国摆脱日本的单独控制。后来,日本看到美国支持中国出兵,知道自己拗不过,干脆做个顺水人情。

8月22日,北洋政府发布出兵宣言。宣言中说,此次出兵系赞同联合各友邦之义举,而以尊重俄国领土与主权为目的,绝不干涉俄国内政。一俟贯彻此目的,即当撤退全部军队。中国政府外交部表示,中国出兵西伯利亚的兵力为1700人,分两期运送。中国派遣陆军第九师组成驻崴(海参崴)支队,由第九師33团团长宋焕章为支队长。

尽管北洋政府只准备出兵1700人,但实际上出兵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第一批包括33团一营、二营、骑兵连、炮兵连、工程兵连、辎重连、机枪连等,共计2000多人。第二批包括33团三营、35团一营,人数将近2000人。两次出兵,共有4000多人。比起协约国其他各国军队来说,4000人不算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是,这4000人走出国门,出兵西伯利亚,却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战争。

海军战舰出兵远东

就在中国陆军登上西伯利亚之时,中国海军的战舰已经停泊在了远东的海面上。

1918年4月9日,听闻西伯利亚华侨情况危急,刚刚下水的中国战舰“海容”号,就在舰长林建章的指挥下,驶离上海吴淞口,奔赴海参崴。海容号,是中国第一艘担任海外护侨的战舰。

海容号是一列战舰,船舱较小,无法承担大规模的疏散接运任务,而当时滞留在远东的难侨高达百万,仅靠一艘战舰,远远无法承担输送任务。于是,北洋政府外交部又督促交通局,花巨资从上海轮船招商局租赁了一艘大型客轮“飞鲸”号,用来运送难侨,飞鲸号后来在撤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飞鲸号4月10日从上海出发,16日就抵达了海参崴,18日,飞鲸号满载1165名难侨从海参崴返航。当时,码头上人山人海,华侨们欢呼雀跃,泪流满面,场面极为感人。

因为滞留在西伯利亚的难侨人数众多,北洋政府又先后投入了一批舰船。这些舰船上的中国军人协助中国领事馆登记、抚恤、疏散难侨;帮助华商会为富裕侨商向国内转移黄金等贵重财产;组织巡逻队深入华侨商业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持华侨社会秩序,稳定难侨心理,维护难侨利益。这些舰船,在难侨中声誉很高。

1918年8月,随着中国陆军走出国门,来到西伯利亚,海军的撤侨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时候的海军已经增加到了一个小型舰队,驻扎点也从先前单一的海参崴,增加到了海参崴、双城子、庙街三个地方。中国军队在西伯利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这时候的中国军队所担负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护侨撤侨,还担任参与协约国作战和保卫黑龙江航行权两项使命。

1919年,北洋政府海軍部又调派了四艘武汉的长江江防舰队,开赴海参崴。这四艘军舰,分别是江亨号、利川号、利绥号、利捷号。这四舰于1919年8月初四到达海参崴,同年11月,在开辟伯力到庙街的航线时,四艘军舰突遭日本军舰和谢苗诺夫匪帮的进攻。形势急转直下。

中苏联手击败日军

西伯利亚的深秋,已经天寒地冻。北洋政府的四艘舰艇驶往西伯利亚,组成“吉黑江防舰队”,由江亨号炮舰舰长陈世英担任总指挥。舰队经过济州岛、朝鲜海峡、釜山、城津等沿岸地区,一路驶往海参崴。当舰队行经庙街时,遇到了麻烦。

庙街位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原来是清朝旧城,这里有华侨2000多人。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向东可以直通大海,向西可以进入内陆地区,所以,当十月革命开始后,趁着沙俄内战,日军在这里驻扎了1000多人的军队,另外还有四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除此之外,这里还驻扎着日本支持的一支白俄匪帮。无论是舰船吨位,还是军队人数,北洋军队人数都处于劣势。陈世英带着舰队来到庙街附近,舰队遭到日军军舰炮火袭击,还受到岸上白俄匪军的进攻。不得已,陈世英只好带着舰队退缩到庙街,等待时机。然而,此时的西伯利亚天寒地冻,黑龙江江面开始结冰,舰船无法航行,陈世英不得不下令停航过冬,等待来年春天江面解冻后,再继续航行。

不久,苏联红军横穿西伯利亚,向白俄匪军展开进攻。10月下旬,苏联红军和白俄匪军在庙街发生激战。形势一下子向着有利于中国舰队的方向运转。白俄匪军先拜访陈世英,要求中国舰队协助白俄匪军,一齐进攻红军,并要求中国舰队在海上拦截红军,被陈世英严词拒绝。白俄匪军百般引诱威胁,陈世英都不为所动。不久,苏联红军和白俄匪军在庙街发生战斗,红军胜利,白俄匪军逃走。但是,庙街尚有上千名日本军队,他们躲藏在领事馆,构筑工事,准备顽抗到底。在红军和白俄匪军对峙时,中国舰队站在红军一边;现在,在红军和日军对峙时,中国舰队又一次站在红军一边。陈世英和红军取得联络后,双方关系融洽,亲如一家。

11月中旬,日军突然向红军驻地发起突袭,红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战斗结束后,日军又龟缩领事馆里,固守待援,红军向日军领事馆发起了多次攻击,但因为工事坚固,无法攻入。于是,红军派人找到陈世英,请求中国舰船予以协助支持。陈世英和其余各舰舰长商议后,认为日军拦截我舰队护侨,造成我舰队滞留庙街多日,难以成行,应该给予日军以有力的还击。第二天,中国舰队和红军商议后,将江亨号3英寸边炮一门,利川号5响格林跑一门,钢弹三发,开花弹三发,格林炮弹三排共15发,一齐借给红军。红军依靠从中国舰队借来的舰炮和炮弹,一举攻破日本领事馆,日军死伤200余人。

1920年3月,黑龙江江面解冻,日本海军20艘舰船驰援庙街。红军和中国舰队商议后,为避免日军报复,便避实就虚,离开了庙街,驶入马街。当时,马街有大量侨民散居在各处,听闻中国舰队前来,热泪盈眶,纷纷要求随舰同行。红军此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十几艘帆船,接纳侨民,到达中国舰队。

不久,日本军舰又追来马街,以中国军舰帮助红军为由,要对中国军舰实施报复。陈世英要求全队上下做好一切应对准备,一旦日军进攻,我舰立即予以还击,绝不退缩。如果战败,就自沉军舰,绝不资敌。日军看到中国舰队坚强不屈,也不敢贸然进攻,向协约国投诉。1920年夏,中日双方组成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庙街事件,然而,查无实据,日本方面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向北洋政府施压。

北洋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就组织了一场针对陈世英的审判,判处陈世英就地革职,永不叙用。然而,判处归判处,海军部却没有对陈世英进行处罚。后来,陈世英改名陈季良,继续在海军服役,1925年被任命为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抗战时期,参加了江阴保卫战。1945年去世,被追赠为海军上将。

撤侨三年收回主权

从1918年4月18日海容号抵达海参崴算起,到1921年中国最后一艘换防舰“永健”号离开海参崴截止,三年间,中国舰队一直在执行撤侨护侨的任务。

中国舰队最后离开西伯利亚,与当时西伯利亚的形势有关。1920年4月,新生的苏联政府百废待兴,在消灭了沙俄的高尔察克集团后,为了避免和西伯利亚的20万协约国军队发生冲突,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成立了一个临时性的远东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包括300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地区,计有俄罗斯人160万,华人、日本人、朝鲜人30万,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人30万。

远东共和国的成立,粉碎了日本想要肢解分占西伯利亚的企图,1920年7月,日本宣布从西伯利亚撤军。随后,各协约国也陆续撤军。西伯利亚的局势恢复平稳。有鉴于此,北洋政府也宣布从西伯利亚撤军。1920年10月25日,北洋政府宣布,除海容號舰长林建章留在海参崴,随舰船一同保护侨民外,其余的陆海军部队和舰船全部撤回中国。中国设立在海参崴的办事处,也一并撤销。1920年11月,北洋政府又派永健号前往海参崴,替换海容号,海容号回国休整。在近三年的护侨撤侨中,海容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21年春,永健号满载着愿意回国的侨民,行驶在西伯利亚的海面上,这是它最后一次执行护侨撤侨任务。至此,北洋政府长达三年的西伯利亚护侨撤侨任务圆满完成。

护侨撤侨任务完成了,但北洋政府收回主权的任务还在继续,这就是收回中东铁路。

苏联十月革命成功,北洋政府抓住这一时机,首先命令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军队进驻中东铁路。当时,驻扎在中东铁路两边的沙俄军队有5000余人,中国军队将这些人缴械后,赶回了俄国。

本来,北洋政府收回中东铁路,顺理成章,然而,日本却又从中作梗。日本首先向东北派兵,试图接管中东铁路,并与旧俄领事馆密谋,将沙俄对中东铁路的控制权,出让给日本。同时,日本以中日共同防敌协议为由,侵入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强占满洲地,要求中国军队退出防区,腾出营地。

面对日本的嚣张气焰,北洋政府针锋相对,也向东北增兵,加强东北防务,同时通过外交手段,要求列强制止日本的野蛮暴行,支持中国收回对中东铁路的控制权。并严正提出:东清铁路完全属中国,于中国领土主权之下,不容有第二国家施行其统治权。

中东铁路是一块肥肉,日本想要,美国也想要。美国为了阻止日本独占中东铁路,就建议成立一个由所有盟国政府组成的国际联盟委员会,来共同监管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面对美国的提议,北洋政府一口回绝。

1920年3月11日,中东铁路总公司督办兼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鲍贵卿发布通报,宣布中东铁路属于中国。3月15日,中国两连军队占领了位于哈尔滨的俄国护路军司令部,并在楼顶升起中国国旗。当天,俄国护路军决定接受事实,将所有武器交给中国当局处理。此后,沙俄统治中东铁路的时代结束了,中国政府收回了中东铁路行使权,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海参崴北洋政府沙俄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光影视界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俄争议把海参崴租给中国
沙俄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原因解析
北洋政府组建吉黑江防舰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