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静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本院接收的急性脑血栓患者64例,为此次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对照。常规组32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2例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FMA评分、BI指数、住院时间、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致残率
急性脑血栓的主要病因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阻碍了血液正常流动,久而久之生成血栓,积聚在动脉血管中。血栓堵塞血管,使得脑部组织血氧供给不足,最终发展成急性脑血栓。临床护理服务遵循以患者为中心,基于现代化护理观念,夯实护理操作流程,并将系统化护理程序应用到临床中,指导临床护理管理,护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患者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需要,促使其疾病转归,改善预后,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特此对照分析了6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1一般资料
本文64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对照,均收治于2018年01月~2019年01月,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32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8例,女性观察对象14例,年龄44~79岁,平均(59.7±2.6)岁;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9例,女性观察对象13例,年龄45~80岁,平均(59.9±2.8)岁。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方法
常规组32例行常规化护理,即口头宣教,清洁患者口腔;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清淡,禁止饮酒抽烟;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科学保健,遵医嘱用药,适当锻炼活动。
研究组32例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即(1)康复锻炼。主要有肢体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等两方面。其中肢体锻炼需要护理人员每日按摩患者肢体,以改善肢体血循环,以免患者肢体浮肿;生活自理能力锻炼需要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爬楼梯、行走、穿衣、吃饭、如厕等,初期锻炼30mim/次,然后循序渐进增加锻炼量、延长锻炼时间。(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多交流、多沟通,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让患者明白负面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另外,护理人员要求家属积极配合,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理。与患者交流期间,了解患者爱好、性格,患者家属方面,因为对疾病不够了解,对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讲解,在第一时间让家属发现患者异常症状,以便于及时对症处理。(3)饮食护理。嘱咐患者日常饮食一定要低脂、低盐,多吃绿色果蔬,禁止辛辣油腻,每日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流食为主。(4)体位护理。由于患者需要卧床静养,长时间不翻身极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指导家属间隔一段时间为患者翻身,比如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平卧。(5)语言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发音,练习一些简单的字节,然后到词语、一句完整的话,这样—来,不仅可以对患者面部肌肉进行活动,而且还可以加强患者语言表达。
1.3观察指标
(1)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越高;患者满意度用自拟量表进行统计,分值越高越满意;同时记录其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且FMA评分、BI指数、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详情见表1。
急性脑血栓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大约占比50%以上,通常具有较高的残疾率、死亡率。急性脑血栓发病比较急,而且疗程长、治疗复杂繁琐,患者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康复过程,才能慢慢好转。临床治疗急性脑血栓时,多以血管扩张、抗凝为主,后期恢复过程中,需要患者充分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锻炼活动,以此来加快身体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现代化护理观念为基础的全新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夯实各项护理操作,尽量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以巩固临床疗效。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且FMA评分、BI指数、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知,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性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