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先圣
说到文化人的底气,大体可以这样描述: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散漫,不媚官的骨气和傲慢,过着优裕的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着北朝李谧所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北城”的豪迈。
这样的人的确古今都有。古代的例子如郑板桥,可以做到自己给自己的作品定价,你爱买不买,别出心裁地公布自己字画的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
当代的文化人如著名学者钱文忠。钱教授无论住宅还是日用品,都已经达到了今天社会的很高水准:钱文忠被称作“复旦藏书第一人”,家里的书摆成一座小型图书馆,一排排的书架占满了整个房间。从明朝残本古籍到梁启超等近代大家的著作都在他的收藏范围内,逛书店、去琉璃厂淘旧书,都是他最大的嗜好。雪茄、烟具,钱文忠使用的都是世界一流的。钱教授这样的底气并不是每一个大学教授都能够轻易具有的。
这些文化人的底气何来?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这些人因为有了把自己的学问变成大钱的本领,底气就出来了,颐指气使,挥金如土,自然也做到了不亢不卑、潇洒气派。
但是,对于一般的文化人来说,有这样的底气就难了。读了一些书,掌握了一些学问,写了一些文章,画了几年画,就以为自己俨然是个文化人了,也学那些大家,想摆摆架子,亮亮底气,结果,肯定落得个灰溜溜的结局,哪里还有半点底气?甚至做人的起碼尊严也荡然无存,落得个穷酸文人、酸秀才的腐名,成为时人的笑料。
安贫乐道是古今的文化人所共同遵守的人生理念,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微乎其微。因为,当你处于贫穷之地的时候,你的人性尊严已经被周围世俗的目光所淹没,乐道也就是纸上谈兵了。
(选自《法制博览》2012年第2期)
点评
安贫乐道不是要肯定贫穷,而是肯定人在贫穷中仍然能坚守自己的理想节操。我们肯定、歌颂颜回那样的人,但是,“一箪食,一瓢饮”,颜回真的“乐”吗?如果他能过着像钱文忠先生这样的生活,也仍然能坚守自己的“道”,是不是更快乐?如果过着富足生活的颜回再去向别人宣传他的“道”,告诉大家只要努力实践他倡导的“道”,就可以像他那样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他的宣传是不是更有说服力?表面上看,文化人钱文忠的底气来自“钱”,实际上,他真正的底气来自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