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现状及研究意义探讨

2019-04-30 04:22焦峰亮程翠玉
考试周刊 2019年35期

焦峰亮 程翠玉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尚未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平台。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也没有着手展开。笔者认为:探讨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一个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发展性帮扶不足的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社会保障体系

一、 引言

党代会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民生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中央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 农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现状

目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为弱势群体,比如低保家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通过调查发现,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尚未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化平台。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也没有着手展开。总体来看,以往政府部门之间、层级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各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长期存在。探讨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一个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发展性帮扶不足的现状。大数据也将成为农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研究着眼点的重要技术理论支撑。

(一) 农村弱势群体需求表现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弱势群体需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低保家庭基本处于经济贫困状态,有强烈的经济需求;2. 留守儿童群体存在“亲情饥渴”现象,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教育造成学习落后、心理孤僻等现象;3.

空巢老人经济困难、自理能力弱,精神慰藉单调造成情感缺失,医疗救助不到位;4. 残障人士处于生理性弱势,除生存压力大外,还受到社会的歧视和边缘化。

(二) 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呈现局面

近年来,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呈现出新局面,主要表现为:

1. 从临时性、分散性、救急性的救助,逐步向整体制度安排、规范管理的救助方向转变;2. 随着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帮扶逐步明朗化;3.

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方向发展。

(三) 农村弱势群体帮扶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帮扶效率不够高,帮扶的公正性有待提高,帮扶信息资源零散,各部门协调性有待提高;2. 主要是以经济帮扶为主的补偿性帮扶,以信息的、知识的、精神的帮扶为主的发展性帮扶欠缺;3.

以政府的政策帮扶为主,民间帮扶没有统一、高效的组织,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

三、 農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平台研究完善的现实意义

1. 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研究是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充,是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事实证明,信息化服务平台确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最直接效果就是解决了有限的公共资源在各村庄之间的分配严重不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居民享受服务均等化、福利最大化。美中不足的是,在农村弱势群体的信息化服务方面,暂时还没有一个细致、完善的机制,这也正是我们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 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完善能够帮助政府各职能部门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效率。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弱势群体救助普遍存在工作机构设置不够完备,人员配置少,工作经费紧张的问题。工作人员一般身兼数职,而且信息掌握不及时,这就会影响管理和服务效率。而且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实际运作中难免会出现沟通协调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整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 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完善能够改善发展性帮扶不足的现状。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可分为补偿性帮扶和发展性帮扶两大类。前者是针对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保护,旨在补偿及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属于“输血式”帮扶。后者则为“造血式”帮扶,旨在促进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提升其社会参与机会和能力。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主要是补偿性帮扶,发展性帮扶明显不足。拟在农村弱势群体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加入帮助残疾人、低保家庭等掌握一技之长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引导,使其通过学习及自我提升,找到适合自己的谋生手段。另外,对弱势群体中心理有问题人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使其以良好的心理面貌面对生活。

4. 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完善有利于社会捐赠渠道的进一步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任危机,从而充分调动市民的慈善意识。

在信息化服务平台开设“希望工程”专区,将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生存现状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看到,开辟专门的社会捐赠渠道,让有心做慈善的人,能够通过“实物捐赠”“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帮助弱势群体。

四、 总结

综上所述,以往政府部门之间、层级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各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长期存在,当前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息化服务平台研究和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以农村弱势群体为中心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增强社会保障具体实施环节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农村弱势群体信息化服务联动平台的构建是社会信息处理与资源整合的一个缩影。笔者认为:探讨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构建一个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发展性帮扶不足的现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李起斌.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策略研究——“芜湖96365生活服务平台”的启示[J].软件导刊,2013(8):14-16.

[3]马利峰.农村弱势群体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克拉玛依学刊,2012(1),8-13.

作者简介:

焦峰亮,程翠玉,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潍坊市经济学校)。